广东广州一名00后女孩小蒋发布视频哭诉,称自己在离职时删除了公司电脑上的软件,面临被公司法务起诉的威胁。小蒋于2023年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她删除了包括QQ音乐、QQ、微信、谷歌浏览器、百度网盘在内的软件,本意是想减轻电脑内存负担,让电脑运行更快。

小蒋向央视网记者表示,她的好心却遭到了领导的误解,认为她给后来的新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威胁要上报公司法务起诉她。小蒋感到非常委屈,拍摄视频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困惑。

然而,事件并未就此结束。一些不良媒体未经小蒋允许,转载并二次创作了她的视频,导致网友的恶意评论和对她声誉的严重影响。小蒋表示,这些不实报道和网络暴力让她担心自己的未来就业。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指出,这种网络暴力行为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侵犯了小蒋的名誉权和隐私权。他强调,网民发表伤害性、侮辱性言论,或擅自曝光他人隐私,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严重的还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幸运的是,6月20日,小蒋获得了新公司的offer,并计划下个月入职。她表示,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坚定和乐观地面对挑战。

央视网《新闻+》记者通过裁判文书网发现,员工离职删除公司数据被判刑的案例并不罕见。例如,北京某科技公司的IT高级工程师吕某某,在离职后因个人恩怨,非法登录公司服务器,删除数据,导致公司损失巨大,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

对于“删除公司电脑软件违法吗?”和“删除个人数据面临公司起诉怎么办?”等问题,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和郭政给出了专业解答。他们指出,员工在离职时应有办理交接的义务,不得私自删除或带走公司商业机密。如果员工删除了公司重要资料,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电脑数据的管理,并对员工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

郭政还提醒,员工在离职时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应因不满而采取不正当行为。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也应注意交流方式,做好数据留存与备份工作。

-THE EN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