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都知道,合理的价格并不意味着市场底部,市场底部通常都是价格显著低于合理水平才能形成。同理,市场顶部往往也需要价格显著高于合理水平才能形成。


所以巴菲特说:“股票的魅力在于它们的价格有时会很离谱,有时候贵的离谱,有时候便宜的离谱,这在实体经济中是很难遇到的,而我们正是利用这个富起来的。


华尔街充满了钱,充满了人才,也充满了机会,但你仍然可以得到一些绝对非凡的波动机会。这些机会不会发生在城市房产价格、麦当劳的加盟费、农场价格之类的地方,但令人震惊的是,在证券市场上就经常会发生。在实体经济中永远不可能产生的超低或超高的疯狂价格,在资本市场会经常出现。


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不要使用杠杆,至少不会被那种疯狂的行为所毁灭。我宁可因为过度保守而少赚,也不愿意因为过于激进使用杠杆而遭受灭顶之灾。当然更好的状态是,当这些发生时候,你有利用市场疯狂的准备。”


事实上,全球投资最牛的一群人,比如巴菲特、格雷厄姆、施洛斯等人,他们的价值观都有着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他们性格上都特别抠,买股票一定要买低估,不愿意付出一丁点儿溢价。因为在真正会投资的人眼里,现在每花的一块钱,可能都是未来的十块钱甚至更多。


而资本市场的很多机会,其实就是来自于定价失效,因为非理性暴跌,股票价格严重低于价值,这才有了足够的上涨空间,这也正是许多投资大师的赚钱秘笈。


他们的绝招就是,耐心等待那种多年一遇的机会,然后出手大赚一笔。巴菲特就是这样,他常年捂着大量现金,就等一些优质的公司跌到恐慌的时候,然后一把梭哈。


巴菲特一辈子买股票从来不追高,购买的价格估值普遍都是处于历史低位或者这个价格已经多年未变了,很少去追买不断创历史新高的个股,极少数几次追高买入的案例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永远不要追高买入,连巴菲特都做不好的事情你也不要试图去做。


很多人都说投资是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收益,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真正优秀的投入,就是善于找出那种风险很小,但收益却很大的机会。


从历史走势来看,市场少则3年,多则5~6年,总会出现一次重要的底部(譬如05年、08年、13年、16年、19年、24年),这个时候,往往遍地是黄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大熊市(底部区域)时,重仓去买最优质的股票。


除了大熊市之外,还有王子一时落难(如三聚氰胺事件时的伊利蒙牛、塑化剂叠加反腐时的茅台、贸易战时的中兴等等)也是难得的买入时机。


……


总之,投资看的就是性价比,估值永远是投资的第一核心要素,成长前景再好的公司,估值高了也坚决不能买。


高估就是最大的风险,比如贵州茅台,2008年市盈率最高达到100倍,而2014年最低市盈率只有10倍。过去20年,公司股价涨幅300倍,但在2008~2015年这7年时间里,公司股价完全没有上涨,原因就是2008年时的估值太高了。


即便是这种业绩持续高增长的A股最牛公司,估值高了,也要用7年的时间来修复。


如果你能够抓住成长股低估的机会,随着公司利润和估值双双提升,股票价格就会大涨,迎来戴维斯双击。如果买的企业估值高了,而它又是一个伪成长公司,一旦后期业绩增长跟不上,股票价格就会大跌,遭遇戴维斯双杀。


买的好就是高收益,买错了就是高风险。所以,巴菲特等人在做投资时都非常重视估值问题,一定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便买入科技股也要等出现低估时才出手。比如买苹果时市盈率十倍左右,买台积电也是十倍市盈率左右,买日本五大商社估值更是只有个位数市盈率。不可否认这些投资标的都具有成长性,但在买入时也非常在意估值高低,这也是巴菲特长期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