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日冷食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服务B端客户,但在2022年,日冷食品在中国推出新品牌“爱福叮厨”,开始向中国C端市场拓展。

 全文 4311 字,预计用时 4 分钟。

作者 | 金子

编辑 | 大刀

视觉来源|日冷官网


凭借速冻食品和冷链物流而崛起的日冷公司(以下简称“日冷”),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日冷年销售额为6809亿日元,同比上涨2.7%,毛利为1201亿日元,同比上涨10%。且诞生于2001年的“本格炒炒饭”这款畅销单品,至今依然是日本最受欢迎、评价最高的冷冻炒饭,其销量20年霸榜吉尼斯认证销量冠军,仅去年就卖出6个亿。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里,日冷营收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仅2010年至2018年这8年间,日冷的营收就从4,378.08亿日元增长至5,680.32亿日元,净利润从90.64亿日元增长至190.97亿日元。

如今,日冷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20%,旗下子公司包括日冷控股、日冷食品、日冷鲜货、日冷物流和日冷生物科学等,是日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餐饮品牌。

长跑80余年,日冷一直让自己保持竞争优势,离不开“灵活”两字,面向不同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变化下,及市场释放出的不同需求,日冷食品内部都能快速升级迭代,灵活调整公司策略,踩准时代的韵脚。

本文将通过回溯日冷82年成长历程,从战略、供应链、产品等多个维度,挖掘日冷始终保持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提供思考借鉴。


从不起眼的卖鱼公司,到日本TOP冷冻大王


要了解日冷食品,先了解其发展历史。

日冷食品成立于1942年,前身为帝国海产公司,以售卖海鲜产品为主。

在当时日本市场提倡发展冷冻技术的号召下,50年代初,日冷开始布局冷冻预制菜,主要供应给学校等团餐为主,也开始在百货商店举行试吃等活动进行速冻食品的推广。

伴随着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坂万国博览会的召开,日冷先后成为这两场盛会的供应商,为参会成员提供了大量美味且安全的各类冷冻食品,使得社会对速冻食品口感改观,提高了消费者认可度,让速冻调理食品开始走进日本居民的生活。

在此期间,日本民众对冰箱的普及率已超过50%,国内大型超市纷纷设立冷冻食品区,冷冻食品的需求猛增,此刻也恰逢美式连锁快餐进入日本,日冷食品抓住机会得以迅速发展,开始逐步承接麦当劳、肯德基等相关业务。

1968年,日冷公司的冷冻食品销售额超过25亿日元,占日冷总销售额的5%,1973年,冷冻食品销售额为226亿日元,占总销售额上升至17.4%。

一路飙升的业绩,也源于90年代民众对微波炉和电冰箱高使用率,趁着这波趋势,1994年,日冷顺势推出了适合微波炉烹饪且不影响口感的速冻炸肉饼,成为划时代产品,后续相继推出鸡肉、各种炒饭和其他预制菜产品。

从午餐便当到餐桌系列等,日冷食品是业内第一个对速冻家庭食品进行品类细分的公司。在速冻食品方面,日冷食品的对应营业利润率从2000年的3%提至2020年的8%左右,2000-2020年营收复合增速1.5%,远高于行业增速0.2%。

在时代趋势下,日本作为亚洲速冻食品的第一大消费市场,日本速冻食品的年消费量超300万吨。其中日冷食品和另一大品牌神户物产,成为占据日本速冻食品的两大头部品牌。

无论是供给B端还是C端,日冷都已建立起丰富的产品矩阵,在鸡肉、炒饭、烧卖、春卷、炸肉丸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头部,积累了冷冻炒饭、冷冻小吃等2500多个SKU,即便是在冷冻预制菜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也能够及时调整品牌策略,灵活适应外部变化。


以“灵活”致胜


回顾日冷食品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海产公司到预制菜知名品牌,穿越过漫长的经济周期,其并非简单的踩准时代需求,而是在市场和生产端做到了足够灵活。

首先,日冷食品在面对不同渠道时,推出差异化产品。

比如在餐饮端,针对便利店和小B类企业,主推性价比较高的鸡肉产品、加工肉质、中华料理、蛋制品等;而针对C端渠道,推出更便捷的炒饭、焗烤类、甜品小吃、蔬菜等品类。

针对线上零售渠道,日冷主要销售健康餐等产品,并提供线上膳食咨询服务,由注册营养师为消费者进行一对一解答。

其次,日冷食品将集团业务重组为单独的控股公司,分别为日冷食品(负责预制菜业务)、日冷物流(专注冷链业务)和日冷生鲜(专注海产品与畜禽产品业务),确保每条业务线的更新调整,都踩在发展节点上。

第三,更新迭代产品,在研发经费上投入大量资金设备。

就拿畅销的冷冻炒饭来说,前后经历了十年时间,在原材料、口味米粒硬度、水分、油分以及整体口味等方面持续改进,以更适配消费者口感。

据了解,日冷食品饮食企划中心90%以上是从事技术研究的研发人员。早在1946年公司便开始着手食品的研究,于1991年设立食品开发研究所和味觉评估办公室,形成“综合研究所和分析中心”、“食品开发研究所”、“生产部门”3层研发组织架构,目前日冷的研发团队目前由100多名员工组成。

比较少见的是,日冷食品不像其他公司,一般通过厨师研发出一道料理,然后直接大量生产呈现给消费者,而是通过对料理成果的数字化分析和工业化转化研究,实现完美复刻料理美味。

第四,随时调整公司战略。比如1998年内部管理暴雷,2000年高负债问题凸显,公司经营受损,但好在顺势调转船头,将大方向投向内部治理及经营改革上,未能影响公司整体向上动能。

第五,在管理层稳定的基础上,每3年制定一期中期计划,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同时对产品策略、渠道打法、供应链布局等更新调整。

第六,日冷食品几乎和市场步调保持一致,凡是日本冷冻食品发展的重要节点上,都能看到日冷食品的身影......

比如日冷集团产品主要面向校餐、团餐和餐厅,同时有一部分家用预制菜在超市进行销售。在行业发展日趋成熟,日本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影响下,家庭端需求不断提高,日冷也开发了更多相关产品。

第七,在家用端预制菜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集团及时更名为日冷,并更换了全新的logo,与动漫进行合作,同时不断加强品牌建设。

种种快速敏捷的市场动作,都得益于背后供应链的管理设计,由于预制菜的研发、生产加工以及全程冷链的系统化营运难度,比普通食品要高很多,因此更加考验全产业链的建设。


触角延伸到上中下游


根据预制菜产业链特征,预制菜生产加工厂需要链接到农业生产端,即农产品产区,另一端需要链接城市消费端。

日冷食品的做法是,在上游地区,依靠自身冷冻技术和覆盖全球的网络地点,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采购高品质食材,公司从超过30个国家进口高质量食材,包括从中国、加拿大进口贝类海鲜,从东南亚,格陵兰岛、希腊等进口虾类海鲜,在物美价廉的中国和泰国饲养与加工鸡肉等。

日冷生鲜在岩手县建立 “有家农场”,每年饲养和销售140万只“纯和鸡”。另外,日冷生鲜的采购体系遍布世界上40多个国家,通过提高鸡肉产品自产率提升利润。

比如公司畅销产品粉红虾烧卖所用的虾,是由日冷生鲜在格陵兰岛和加拿大进口而来。

鉴于对原材料的利用率,公司还在泰国的GFPT工厂建立了鸡肉产品的全面整合系统,包括活鸡宰杀、切割、加工、烹饪、冷冻和包装全流程,确保鸡肉的所有部分都能根据用途和渠道得到有效利用,最大程度降低损耗。

在中游环节,日冷公司在提升设备效率和优化工艺方面,日冷食品在1946年便设立了实验研究室,开始着手食品的研究。

日冷建立起从配方研究、生产线设计的高质量生产体系,同时构建了一个回溯系统,用于记录和跟踪从原材料到工厂的所有生产过程。

首先通过对市场潮流的研究发现目标,在有了研发目标后,企划中心会在市场上选定一款目标品。其次,对标目标品的美味和口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再以同样的标准开发原材料并研发出新品;最后,采用数字化分析的手段,评价新品与目标品之间的差距,再不断对配方及生产工艺进行完善,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公司的“粉红虾烧卖”和“脆皮春卷”等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出来的。尤其脆皮春卷共含有6种配料,豆沙里还有特制的金华火腿提取物,能够在常温解冻后直接微波炉食用,并能够保持酥脆的口感。

还有畅销的“正宗炒饭”,即使已经推出二十多年,至今依旧是日亚上最受欢迎、评价最高的冷冻米饭。

公司还根据销售情况及时布局产能,不断优化产线,比如在2017年与近代大学合作开发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成分选择技术,以实现自动化去除蔬菜中的异物及去除鸡肉三大杂质(骨头、羽毛和血迹)等。

在下游环节,考验的便是对冷链物流的设计规划,在这一方面,日冷食品很早就开始布局并发展。

公司从1963年就开始自主发力冷链端,自主研发冷冻长途运输车和冷冻仓库。

2005 年,日冷集团各业务重组为单独控股子公司。日冷物流被单独拆分,专门负责冷链物流。目前,日冷物流在日本拥有约80个存储型配送中心,合计149万吨,冷链布局排名日本第1,世界第6。每天在日本运行的车辆数量约达7000辆,可以处理全国各地频繁的小批量交付。

而在配送阶段,作为唯一一家拥有自有车辆的运输企业,负责运营自有的100+辆车辆达到统筹协调作用,其中日冷物流的TC(Transfer Center,转运中心)业务通过整合肉类和海鲜产品从加工到运输的步骤,使生鲜运输更加顺畅,其以30 多个中转物流基地覆盖了2320家店铺,渗透率达到13%。

如此庞大而精细化运营的冷链物流体系,不仅得以支撑日冷的产品送往线下近5000家门店,还为日冷带来高额收入。2022财年,日冷物流为集团创造营收2164亿日元,占日冷集团总营收的35.9%,营收占比仅次于加工食品业务,净利润占比45.3%,是集团最大的现金牛业务。

多年积攒的经验,使得「日冷物流」在日本具有覆盖面广阔的冷链网点,连接了生产区、物流枢纽和消费区基地,可以对日本全国的冷链物流从上到下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整合全产业链,日冷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从之前的48%提升至63%,其中日冷鸡肉预制菜的自产率也从55%提升至70%。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日冷食品才能支撑起多款单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在2007年日冷食品开始服务中国市场,主要服务B端客户,但在2022年,日冷食品在中国推出新品牌“爱福叮厨”,开始向中国C端市场拓展。“爱福叮厨”主要面向“Z世代”,推出一人食即热、即食产品,线上线下均有销售渠道,主打一个方便快捷。

无论是针对海外市场,还是本土消费者,日冷食品都能在合适的时间中灵活调头,该发展B端的时候all in B端食材,在消费者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时,又能适时过渡到C端,扩展市场。及时、迅速、调整策略,看似容易的拍脑门想法,实质都是在灵活供应链的管理下一步步达到。

预制菜是餐饮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效率的体现。对于当前市场而言,日冷公司身上有许多可参考的价值,但说到底,预制菜产业的底层逻辑是食品工业化,因此重点依旧是对供应链体系的搭建,才是玩家们效仿的重点。【供应链范式】


图片来源:

日冷官网

参考资料:

1、《预制菜产业影响力分析:哪些企业进十强,哪些菜品最畅销?》,新京报

2、《预制食品行业研究系列报告二:中日对比》,中国平安

3、《海外公司巡礼系列—日本冷冻预制菜龙头日冷》,安信证券

4、《日本预制菜市场为何兴起?日冷又做对了什么》,FBIF食品饮料创新

5、《群雄逐鹿,预制菜企业何以胜出?》,国联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