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行情持续发酵,近期“科特估”概念开始活跃,并引领一波反弹行情。

  这一概念横空出世的背景以及行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科特估”具有哪些特点?“科特估”和此前爆火的“中特估”有哪些不同?如何把握“科特估”行情?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兴业基金,以及新华基金的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广发上证科创板50ETF基金经理陆志明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苏俊杰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

  兴业基金兴业数字经济优选股票基金经理廖欢欢

  新华基金新华科技创新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崔古昕

  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杨帆

  上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科特估”即“科技特色估值”,聚焦于科技成长领域,是对资本市场中科技行业的估值重塑,和“中特估”概念相呼应。

  当前全球正值AI浪潮,政策、产业形成共振,科技周期有望见底回升,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或将迎来重塑。

  具体来看,“科特估”核心产业方向可以分为自主可控、前沿科技以及高端制造三类,把握“科特估”投资机会,需关注技术创新领域,以及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并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

  一、政策、产业共振

  科技周期有望见底回升

  中国基金报:随着科技行情持续发酵,近期“科特估”概念开始活跃,这一概念横空出世的背景以及行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苏俊杰:“科特估”概念之所以火爆,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事件催化。近期有几个重要事件引发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关注,包括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规模超预期,海外科技巨头业绩大幅增长且股价迭创新高等;二是市场风格。根据日历效应,6月成长风格占优概率极高,所以在科技成长板块估值处于低位、长期赔率和短期胜率都较高的时候,新概念新主题的出现很容易引发投资者关注和市场共振;三是业绩改善。部分行业赛道确实出现业绩改善并在近期得以验证。

  此外,过去一段时间,科技成长方向的个股和投资者情绪受到持续压制,也是“科特估”爆发的重要背景和原因。

  王贵重:“科特估”行情短期内突然大火,一是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触底反弹,行情行至年中转向区间震荡,短期之内市场热点切换;二是“科特估”所涉及的产业利好、新质生产力政策助力积极信息不断,包括重视科技创新的信号、半导体行业出现拐点、全球算力高景气、AI终端进入加速落地阶段、汽车IT近期展望持续向好等。

  陆志明:出现“科特估”概念热潮,主要有几方面的助推因素: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给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创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三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助推市场风格向成长切换。

  廖欢欢:“科特估”概念源于国家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其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科特估”横空出世的背景是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对科技企业的重新估值需求。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普及,科技企业的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同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科技制造业急需自主可控发展。

  崔古昕:今年以来的政策基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且后续大基金三期等配套政策持续推出,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年内资本市场的主旋律之一。核心逻辑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的,国内必须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当前时点,政策、产业形成共振,科技周期有望见底回升。

  杨帆:“科特估”火爆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海外映射。美股科技板块龙头企业业绩高增长、全球降息周期开启,共同支撑美股科技股走强,带动A股苹果产业链、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方向大涨;二是景气复苏。科技行业的多数分支景气度已经触底反转,产业基本面预期持续向好,尤其是半导体行业最近迎来多重复苏信号,这也为“科特估”提供了基本面支撑;三是政策支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关键科技领域自主可控迫在眉睫,芯片、AI算力、5G等科技领域的扶持政策持续推进”。

  二、“科特估”是新质生产力在资本市场的体现

  中国基金报:“科特估”具有哪些特点?现在的“科特估”和此前爆火的“中特估”有哪些不同?与“新质生产力”概念相比,又有哪些异同?

  陆志明:“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来说的,是指那些对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覆盖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企业存在于各种形态的投融资市场,“科特估”则是新质生产力在资本市场的体现。

  “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侧重于具有强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特点的价值蓝筹股,行业方面以资源、银行等传统行业为主,且多为央企、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相比之下,“科特估”概念更聚焦高科技、高成长行业,尤其是具有战略稀缺性资源或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公司,集中在优势制造、先进智造等方面。

  王贵重:“科特估”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相关产业的估值体系重塑。“科特估”企业具备创新程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产业带动力强等特点。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持续推动国内科技创新热潮的兴起,需要资本市场通过更加合理的估值体系来助力相关企业的成长。“科特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苏俊杰:从范围来讲,“科特估”重点强调科创板块和科技行业,而“中特估”范围更广。“科特估”的远期目标是提升科技企业估值,改善科技前沿企业融资环境,实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

  严格来讲,“科特估”是一个估值体系,而新质生产力是行业主题概念,两者并非同一层面。

  廖欢欢:“科特估”主要聚焦于科技企业的估值提升,强调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潜力。相比于此前的“中特估”,“科特估”更加关注科技创新驱动,更侧重科技制造业自主可控发展;而“中特估”则侧重于国有企业的价值重估和改革红利。与“新质生产力”概念相比,“科特估”更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应用及其带来的市场价值,而“新质生产力”则侧重于新兴生产力要素对经济结构的整体性推动。

  崔古昕:“科特估”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概念,代表了对那些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显著潜力的企业的关注。

  “中特估”更多是针对那些具有稳定盈利能力和高分红率的央企和国企。“科特估”则更倾向于那些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驱动的企业,可能短期内面临更高的市场风险,但长期来看,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科特估”与“新质生产力”都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然而,前者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而后者则更具体地聚焦于资本市场中那些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明显潜力的企业。

  杨帆:“科特估”的特点是关注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往往是“卡脖子”领域,通常具备战略稀缺性,集中在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领域;“科特估”的估值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偏低,国家往往对这些板块有补贴支持。

  “中特估”主要涵盖强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特点的央国企,如基建、通信、军工等,而“科特估”聚焦于科技成长领域,是新质生产力在资本市场的一种体现;但二者也有相通之处,“科特估”板块中,不少企业属于中特估的组成部分。

  三、

  把握“科特估”行情

  重点关注三大核心产业方向

  中国基金报:如何把握“科特估”行情?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王贵重:“科特估”这一概念可能更多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具有一定的投资逻辑,尤其是质地好但估值偏低、关键领域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包括半导体、大飞机、机床、工业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如国产算力、生物技术等细分行业需要保持高度关注。

  陆志明:以“新质生产力”为大方向,投资的“科特估”相关企业应该满足科技含量高、未来景气度较高、当前估值偏低等特点,行业估值修复概率高,在芯片半导体、汽车、军工、医药等行业中符合要求的企业更多一些。

  目前看,A股科技成长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但具体到细分领域,估值修复的线索尚不明朗,“新主线”趋势还需要观察。

  廖欢欢:要把握“科特估”行情,首先需关注技术创新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科技板块,这些细分领域具备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此外,还需关注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并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

  崔古昕:从细分领域来看,推荐关注先进制造、“卡脖子”、未来产业等,包括半导体先进制程晶圆制造和封装、新能源、半导体设备材料、工业母机、人工智能、创新药、机器人、自动驾驶等。

  苏俊杰:“科特估”仍是概念相对模糊、投资者存在分歧的阶段,特征是波动性较大、标的不明晰、市场切换快,在此阶段可以通过投资指数的形式一键打包相关主题或板块。如“新质生产力”含量较高的科创板,或者具有较高景气度的科技成长赛道,如半导体、AI算力、光模块等细分领域。

  杨帆:不同类型科技股的核心关注点不同。现金流类科技股(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需关注美联储降息周期的节奏;周期类科技股(消费电子、半导体、电新)则关注产业景气度的进一步上行;细分赛道类科技股(机器人、AI、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关注核心技术的突破。

  具体来看,“科特估”核心产业方向可以分为自主可控、前沿科技以及高端制造三类,当前时点可重点关注半导体和消费电子领域。

  四、中长期布局

  多细分领域进行配置

  中国基金报:为把握“科特估”的投资机会,你的主要操作策略是怎样的?

  王贵重:对于科技投资,我们总结和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一二三四五六”。具体来说,就是以第一性原理为指导思想,以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为两条指导原则,聚焦“信息、能源、生命”这三大人类的本质需求,从方向、节奏、公司和估值四个步骤来搭建投资组合,关注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五大方向,从空间、竞争、商业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和市场预期六个维度挖掘优质公司。

  廖欢欢:为把握“科特估”的投资机会,主要策略是精选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中长期布局。在投资过程中,注重分散风险,选择多个细分领域进行配置。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和企业分析,挖掘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优质科技股。

  崔古昕:在行业选择方面,首先筛选的是上文所提到的前沿技术和“卡脖子”的产业,主要分布在电子、智能汽车、计算机和通信等一级行业领域;在确定上述领域后,我们在一级行业中进一步下沉,结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选择符合新质生产力转型方向、具有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潜力的优质企业。

  五、《八条措施》提升板块科技含量和吸引力

  中国基金报: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措施》,主要看点是什么?将对科创板发展及“科特估”投资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贵重: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都正处于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加精准有效的资金支持。《八条措施》就是在进一步强调科创板“硬科技”特色的前提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廖欢欢:《八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提升科创板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有利于吸引优质科技企业上市;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优化科创板生态,则有利于科技企业长期发展。这将对科创板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科特估”投资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优质标的,进一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崔古昕:科创板《八条措施》,其核心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强化“硬科技”定位,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上市;第二,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第三,优化股债融资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最后,加强监管,打击市场乱象,保护投资者权益。

  这些措施旨在提升科创板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促进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定位,本就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这类企业往往在研发和技术领先方面投入巨大,市场可能尚未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价值,因此“科特估”强调对这些企业进行估值重塑,以反映它们在战略领域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杨帆:《八条措施》主要看点包括强化“硬科技”定位、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和交易机制、加强监管等。

  首先,这些措施将吸引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上市,提升板块整体科技含量和市场吸引力;其次,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加强监管、完善交易机制,可以提高科创板企业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望提升科创企业估值。

  六、注意仓位管理和节奏把握

  中国基金报:对于普通投资者布局“科特估”,你有什么建议?后续有哪些风险点需要关注?

  苏俊杰:当前的“科特估”仍处第一阶段,市场波动性较大,普通投资者应该注重仓位管理和节奏把握,仓位上以中低仓位参与“科特估”行情;节奏上,建议以网格交易等形式进行适当的高抛低吸。

  王贵重:在科技投资中最忌急功近利,也最考验专业和人性。虽然“科特估”长期投资方向值得关注,但短期波动难免。在高速轮动的行情结构下,对“科特估”行情短期爆发后能否形成趋势,需要多一些耐心。

  廖欢欢:对于普通投资者布局“科特估”,建议关注具备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避免盲目跟风。此外,要注意投资分散,降低单一风险。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包括科技股的估值波动、政策变化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等。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做好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

  崔古昕: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需要关注政策对科技行业的支持,以及市场对科技领域的反应;在投资方面建议交给专业的基金机构进行投资,以长期价值为导向,关注企业的持续增长潜力,同时适度分散投资防范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杨帆:短期美股龙头上涨过多,拥挤度较高,一旦美国降息节奏较预期更快,科技板块就存在下行风险,进而拖累A股“科特估”板块。

  对科技行业来说当前是攻坚阶段,大部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还需提升,技术突破有待验证。当前,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周期类科技行业虽有复苏信号,但总体供需格局特别是中下游的供需格局依然偏弱,景气度回升有待验证。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