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城建独特模式-周荣江|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顺应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化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进而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需要切实抓住三大重点、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和始终围绕一个中心。

切实抓住三大重点 —— 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带来根本变化。是驱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中国城市数字化未来发展与建设的决定性力量,促进着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

根据《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指导意见》将数据要素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生命周期,并强调了技术设施与制度体系两个层面的统一。相关举措对于打通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数据孤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融合创新效应,推进数据要素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高效流通和高水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全域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全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有利于补齐数字化短板,弥合数字鸿沟,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城市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就会形成巨大叠加效应,更好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引领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和生产方式加速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演进。

随着5G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场景应用,走向物物互联,万物相通的新时代,这是最核心,最基础的生产要素。相信今后几年增长趋势,谁利用数据早谁就具有先发优势。因此,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树立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首要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整合共享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充不断升级不断完善。

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方面,要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体系,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加强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

在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方面,要鼓励城市在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方面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在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推进新兴数字产业与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推动城市“数字更新”。

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在城市经济产业、产城融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宜居环境、韧性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场景为牵引,破解数据供给、流通障碍,形成一批社会有感、企业有感、群众有感的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做到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加快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和开放开发,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城市与数字 城市与产业 城市与市民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兼顾城市治理现代化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升级版。

加快创新与优化升级

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数字经济在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同时,以数字产品与服务全面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创新和应用搭建验证和推广平台。

要从运营体系、运营机制和运维方式上积极创新,解决智慧城市运营运维缺乏可持续性等不足的问题,加快建立数据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的立体化运营体系,打造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多元共建的生态圈,加快形成一体化、规范化的智慧城市运维体系。

要走特色智慧城市发展道路。以“一图掌握全局、一屏指挥运行,一键辅助决策,一体协同联动”为原则,建设“城市大脑”统一智能中枢。逐步打造高智慧、可决策、有温度的智慧城市有机生命体,民生服务便捷普惠、城市治理精准高效、智慧产业链条趋于完善,达到国家级新型智慧城市示范标准。

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

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新时期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推进新兴数字产业与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推动城市“数字更新”。

强化大数据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升级,打造产业智慧集群。通过构建畅通可靠的数字化通信基础设施、完整统一的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灵活便捷的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专业高效的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监控和数字化服务三项协同,打造产业智慧集群。提升服务性配套水平,有效推动城市治理上档升级,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快生产业和生活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的集成应用,发挥城市作为人才集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

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互促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通过数据要素的流通,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打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共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聚焦城市生态 提升市民福祉

城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指导意见》体现“场景牵引、以人为本”推进原则。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形成一批可感可知的数字化应用成果。

要坚持需求牵引,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推进政务质效,让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要坚持共建共享,多措并举推动设施共建、数据共享,为科学决策、高效监管、精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要着力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便捷度,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服务功能,提升网上政府“政能量”。

探索建立以问题解决度、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通过一体化规划、专业化建设,发挥好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人民满意的运营成效。

要提升生态空间布局,保障总体城市风貌高品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把生态放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第一位,将生态、绿色融入现代城市的基因与血脉,通过生态建设得好,引来人才,引来项目,推动建设。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需要聚焦提升居民福祉。基于智慧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社区便民服务等新态势、新模式的落地应用,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先进城市的E快办、社区邻里互动、基层民情民意采集和社区停车等便民举措,极大地赋能居民日常生活体验的改善。

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五位一体 未来城市标杆 保护历史文化

近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考察山东时候强调:把切实的创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地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不断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发展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产业优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把新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数字经济、电子政务和民生改善,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有力举措。

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标也要围绕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要通过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智慧社会、智慧生态、数字文化的建设,围绕“优政、惠民、兴业”目标,探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进一步汇聚智慧和共识,激发全社会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城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既要集聚产业集群 打造链上都市圈

又要向世界级城市进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未来要以相互开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重点打造企业创新、教育人才、金融三大开放系统,推动大湾区成为亚太经济中心甚至是世界经济中心。

广州加速融合产业圈,与周边城市产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将以产业创新与转化平台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绿色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切入点,共同打造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群。除广州的典范外,不少省市在建设跨省都市圈,打造城市体系典范。

积极主动构建跨省城市间多级协调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共建轨道上的基础设施都市圈;聚力产业集群,打造“链”上都市圈,跨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便民生活都市圈。推动都市圈参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应成为城市间跨域融合发展的典范。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州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融合不断往纵深推进,在交通、产业、民生领域合作亮点不断,正协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群。广州已吹响向世界级城市进发的号角,希望有更多城市加入这一行列。

既要树立未来城市标杆

又要保护城市特色 延续城市发展文脉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坚持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双引擎,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动为突破,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交易-数字平台一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总体来看,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人工智能、区块链、信创、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北京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建数字经济“一区一品”新格局,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和项目落地,培育具有国际引领力和创新力的标杆企业,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同时希望天津、杭州、成都、合肥、青岛等城市也要致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城市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显重要,要把每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片擦得更亮。城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繁荣。现代城市是现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聚集地,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对前辈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要精心保护,而且要取其精华,并结合实际,推陈出新,创建每座城市与众不同、不可复制的特色,坚决杜绝千城一面。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历史文化挖掘保护、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向“历史文化数字博物馆、AI虚拟现实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全域数字化新时代。

始终围绕人民这一中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新实践,是新发展阶段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依靠人民、建设人民城市;坚持依法治理、保障公平正义;加强数字治理、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生态文明、共享低碳生活。

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实践。要按照深化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城市治理各个环节,创造更多实践平台,更好地容纳市民共建、共治的客观需求。大力推广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模式,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创新拓宽人民建议渠道。

同时要开通线上线下民意直通车,推动市民建议的落实转化,促进城市创造力的涌现和城市活力的迸发。坚守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按照“推动更多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并通过科学设计,加大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增量,为建设人民城市作出努力。

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凝聚融合各类城市治理主体的全部力量,打造新时代的人民城市,但是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永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一切的中心,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独特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城建独特模式-周荣江|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