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券商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陆续发布,周末翻看了很多不同机构和大V的观点。主要是想看看对于后市的观点。

其中,“星辰大海的边界”提出的观点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即“隐隐看到了大科技供给改革的影子”。

回顾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当时面临2013-2016年钢铁煤炭电解铝行业接连亏损,暗无天日,2016年迎来供给侧改革,强制关停一批,定期检修一批,,控制新进产能批文。此后,直接干出来一场延续6年的上游周期大牛市,中国神华5倍,云铝股份3倍……

再看现在大科技领域:光伏等部分行业出现系统性亏损,行业内部优胜劣汰;国家大力倡导“中特估”,科创板八条”和创投“十七条”鼓励科创领域并购重组,有望在科技领域形成“大洗牌”!

确实是有一些共性,科技领域的大改革似乎已经形成了市场共识,但由于很多资金还在观望,还没有形成一个大的合力和趋势,拐点好像是近了,更近了,但好像还没到

不管怎么说,还是得时刻保持关注,毕竟牛市的拐点不是某天突然到来,而是已经拉出了一波行情之后,回头看,才知道那是拐点,如果不想踏空,还是得多多关注和了解。

红利是主线,科技是轮动

翻看我之前的文章就会发现,我坚定看好科技的长期趋势,但从短期维度,综合券商观点来看,也许“红利是主线,科技是轮动”。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当前,宏观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红利资产的低估值高股息特征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红利策略或仍是当下相对较优解,许多增量资金都在等待回调的过程中伺机而动。

(嗯……悲观的市场情绪下,大家还是转向了防守的高股息资产…....)

申万宏源认为,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继续建议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回调是配置机会。科技和出口链中的Alpha资产(科技:算力龙头、AI手机、汽车IT,出口链中品牌力提升的个股)值得保持配置,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2024年四季度

中银证券表示,红利资产长期逻辑仍未打破,“科特估”政策预期催化下,杠铃策略有望延续。

 

………..分割线(后面是科普部分,请按需“享用”)(*^_^*)

“科特估”行情发酵好长一段时间了,该不会还有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吧?但以防万一,让我再啰嗦一嘴,照顾一下最近工作生活忙碌,没关注到“科特估”的兄弟们。

“科特估”聚焦“卡脖子”领域

 “科特估”关注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往往是“卡脖子”领域,通常具备战略稀缺性,集中在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领域;“科特估”的估值水平较国际水平相比偏低,长期来看,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方正证券总结“科特估”包括三个方面——优势制造、中国自造和先进智造

1)中国领先的优势制造,如新能源车、通信等,已经完全实现自主可控,但现在面临产能过剩,亟待“出海”突围

2)自主可控的中国自造,如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属于潜在被欧美“卡脖子”的基础工业,存在现成的技术路径,亟需“新型举国体制”财政补贴实现“硬科技”自主可控。

3)前沿科技的先进智造,如AI和生物技术等,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需要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上市制度,鼓励企业家精神,给企业更多的试错机会。

“科特估”爆发的原因?

1、海外映射。美股科技股走强,英伟达、苹果、微软甚至掀起“全球市值第一之争”,带动A股苹果产业链、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科技方向大涨。

2、景气复苏。半导体等行业迎来触底复苏信号(如半导体龙头公司一季度业绩显著改善),产业基本面预期持续向好。

3、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革命来袭,“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十大任务之首,关键科技领域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大基金三期等配套政策陆续推出,芯片、AI算力、5G等科技领域的扶持政策持续推进。

综合来看,在当前时点,政策、产业形成共振,科技周期有望见底回升。

$立讯精密(SZ002475)$$苹果(NASDAQ|AAPL)$$创业板指(SZ399006)$

#“科特估”突然爆发!还能上车么?##“科八条”时代,科创板并购潮要来了?##华为:鸿蒙生态设备已超过9亿台##英伟达高位调整,科技股面临抛压?##光伏业传来大消息,跌势能否逆转?#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