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SZ000980)$  

在日前举行的马来西亚2024汽车展上,特来电与马来西亚本土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EVPower Sdn Bhd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宣布将在多个场景下共同布局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在公路场景中建设超快充网络。


这正是国内充电桩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的缩影。在全球汽车和交通绿色变革趋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走出去”已成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充电桩企业积极出海,背后不仅承载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拼劲,更有海外充电桩市场亟待建设的“召唤”。不过,这些充电桩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发挥出技术、供应链等优势,还需精准了解当地规则与需求,做好本土化布局与服务。


海外“车多桩少”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新增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超过15万个,累计保有量超过63万个。ACEA预测,到2030年,欧盟需要880万个公共充电桩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相当于每年新增120万个,这是去年安装量的8倍。


“近年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纯电动汽车销量,我们对此非常担心。”ACEA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Sigrid de Vries)表示,更重要的是,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甚至远超欧盟委员会的估计。


当下,全球在共享电动汽车新机遇的同时,各地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30年全球将有550万个公共快充桩和1000万个公共慢充桩亟待建设。


为实现本国的电动汽车战略规划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海外国家也在推出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从政策端刺激增长。比如,按照奥地利电动汽车产业协会提出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到2035年实现每60公里有一个快速充电桩;澳大利亚面对电动汽车增长快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有关部门呼吁海外企业一起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特来电与EVPower Sdn Bhd签署的协议,就是为了推动马来西亚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据悉,双方将共同在马来西亚境内共建充电网,在公路等场景落地480kW超级充电站,形成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充电网络,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出海已成潮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介绍说,目前国内充电桩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跟随车企“出海”,随车配桩或是作为车企在当地的服务配套商;二是利用国外经销商网络或借助相关资源方自己做出口。


一位充电桩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充电桩领域,国内企业具备技术端的优势,已远远走在了前列。再加上庞大的人才队伍,产品可以很快在海外市场落地,并且能够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已经在美国、土耳其等市场进行布局。”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电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今年1月,车电网与土耳其系统集成商Netas代表团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协议,Netas将作为车电网在土耳其的独家销售代表和独家经销商,以CEGN品牌进行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此前,马来西亚认证机构SIRIM及铁塔工程服务公司TELECOMMIT与车电网三方探讨合作前景。


“目前我们很关注海外市场的机会,不过苦于没有资源和渠道。”湖南安桩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市场很缺中国的充电桩产品,目前行业内都在销售充电桩以及随车桩到东南亚市场。”


随着海外充电桩采购需求的增长,充电桩已是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转化率最高的外贸产品之一。


做好本土化布局


易能时代创始人苏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充电桩企业一开始就要具备全球视野,才能抓住未来3—5年行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他强调:“海外市场能够提供优质的综合毛利,中国充电桩企业拥有制造能力,有能力掘金全球市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将格局打开,放眼全球。”


目前,中国企业有望凭借在技术、供应链及成本上的优势推动充电桩的出口,抢占海外巨大的市场空缺,很多企业在充电桩出口海外实践与探索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有的企业打造符合多地区复杂行业标准的产品。道通科技的充电桩产品分别通过了欧标、美标的认证,并进入美国内华达州电力公司供应商名录;再如,有的企业选择与政府签订合约。国内充电设备企业特锐德在2023年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相关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当地充电设备。


菲尼克斯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市场总监许鹏认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要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同时还需关注欧洲市场独特的标准体系,并与之适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打造产品,确保能够满足当地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贸易壁垒成为挑战之一。据外媒报道,从8月1日开始,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及其相关配套产品的关税税率从25%提高至100%。


在此背景下,一些在亚马逊平台上开展全球私桩业务的充电桩头部企业,已考虑去海外设厂。今年3月,挚达科技位于泰国曼谷春武里的海外首个生产制造基地,正式获批取得生产资质。其中,从厂房装修,到设备安装,再到首台充电桩下线,仅用了5个月,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