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新创公募基金,易米基金成立伊始就怀抱做一家老店的长远梦想。公司创始团队认为:“要打造为持有人创造价值的多元风格资产配置平台,每种风格都力争做成精品,在经历时间积淀后成为持有人财富的守护者”,这也成为了易米基金可贵的初心。即使近几年市场整体低迷,但基于“长期主义”的决策持续贯彻,已成为深入公司基因的企业文化。

比如,对于投资端,公司对基金经理最多的要求是——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不漂移。可说到并且还能做到,这正是易米的殊然有别之处。秉承尊重每位基金经理理念的原则,公司创始人团队与权益投资部总监包丽华达成了一致:“公司风格布局可以多元化,但每一位基金经理都更应该在完善自身投资框架的前提下坚持做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

易米要求研究团队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态度,不求速成,而是一步步打好根基,力争把整个团队打造成一支高效、可持续、有战斗力的队伍。

“赋能与培养并重”是易米对整个研究端的追求目标。“在易米,我们不希望研究员变成博弈信息、打听消息,给基金经理喂票的工具人,而是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易米未来的基金经理”,包丽华认为,在研究员成长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对他们身体力行地“传、帮、带”,研究员则在成长过程中赋能投资端以及彼此,交互思想,方能使得整个团队的认知不断产生1+1>2式的叠加,从而螺旋式上涨。

易米力图塑造一个自驱勤奋、客观独立、鼓励思想交汇、相互赋能的团队文化。在深度报告讲解会上,每当研究员完成深度报告讲解后,资深带教同事会从很多其他视角给予提问和建议,而研究员通过之后的回答反馈迅速弥补思考短板;在日常跟踪中,资深带教同事非常强调的是直接跟踪公告,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卖方点评,籍此提升思维敏锐度,并在核心思考上摆脱对外界观点的依赖,提升思维韧度。

包丽华认为,这样的团队文化也是为了能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市场。当下和未来,行业与行业之间早已充分融合,只固守一个板块或只限于A股标的做研究无异于井底之蛙。比如去年开始大火的机器人板块,涉及机械、电子、软件等领域,按照传统的行业标签分工有极大的局限性。易米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分工:按照产业链为颗粒度做精细化分工,并具备国际视野——A+H同步覆盖,且囊括该产业链里涉及到的很多美股标杆性公司。目前,易米研究团队的每个研究员会参与到不少产业链的覆盖,每个产业链也都有1-3名涉及的研究员,但标的会细分到具体个人,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共同提升整个团队对每个产业链的认知。而在多人覆盖同一产业链有重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彼此间打开信息墙非常关键。“这一点,靠的是机制和文化。”包丽华笑称。

在激烈竞争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易米基金独树一帜地提出“拒绝内卷、共同进步”的团队文化。公司鼓励研究员做充分的认知分享,当“你”的进步也成为“我”的进步时,整个团队是在共同进步的。同样的,在考核环节,对研究员的考核有结果导向,但更重过程,“不甩锅”是公司投研内部另一个非常鲜明的感受——投资端理应对自己的最终投资决定负责。对于研究端来说,强调对企业的研究深度和跟踪深度,拒绝一切标签式的浮夸研究。包丽华表示:“多年的投研工作给我的启示之一是,承认产业系统的复杂多样性,尊重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个体间的差异是做好研究的认知前提。”

怀抱初心,方得始终。投研体系的打造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易米基金过往两年的“地基工程”已初显锋芒。“我深信,我们正在正确的路上”包丽华说,“未来日益完善也许需要时日,但易米投研团队正在形成体系的正向循环,最终将为投资者的财富增益。”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