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任董事长张为忠,在建设银行深耕将近28年,于对公业务领域颇有经验。

行长空悬9个月后,浦发银行迎来两位副行长。

近日,$浦发银行(SH600000)$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聘任张健和丁蔚为副行长,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其任职资格后履职。

新一轮人事变动之后,现任管理层为董事长张为忠,副行长刘以研(主持经营工作)、谢伟、崔炳文,拟任副行长丁蔚、张健。

张健

丁蔚

“一正五副”格局下,浦发银行的行长之位,虚席以待。

今年2月曾有传闻称,来自上海市国资委的人选将出任浦发银行行长,但至今未有定论。

01 破壁人

后进者习惯与时间做朋友,是希望借助时间的力量,抹平与前排的差距。

然而,商场如战场,在时代的变革面前,时间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朋友。

2023年,浦发银行迎来自己30岁生日。

而立之年,迎来新挑战。

在2023半年报中,浦发银行营收为912.3亿元,同比下降7.52%;净利润为231.38亿元,同比下降23.32%。

浦发银行2023年营收、净利润实现双降,且净利润已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

今年至今,浦发已收多张罚单,年内合计罚款金额达到1020万元。

压力之下,急需破局之人。

该半年报发布仅9天,浦发银行高层便迎来重大人事变动。

建设银行(601939.SH)原业务总监张为忠,走上浦发银行“帅位”,成为第七任董事长。

张为忠

公开资料显示,张为忠在建设银行深耕将近28年,在对公业务领域颇有经验。

亦有人士评价称,建设银行近几年在普惠金融业务的有效拓展,离不开他的功劳。

此次“空降”上海,打破了浦发近几任当家人,都是来自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的传统。

“空降”的方式,有助于斩断内部既有利益链条,减小改革阻力。

也侧面说明,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高层希望打破浦发一系列可见或不可见的桎梏。

张为忠走马上任后,浦发机构改革序幕正式拉开。

2024年上半年,浦发银行首先启动总部职能部门改革,专门成立了科技金融部,重塑供应链创新部,又设立了乡村振兴部。

同时,普惠金融部职能也做了新定位。在原来国际业务部基础上,跨境金融部将离岸业务重新整合。

与之对应,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袁蕊任总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蔡涛任供应链创新部总经理;宁波分行行长陈雷,上调任总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

除了总行机构改革之外,浦发地方分行行长也出现密集变动。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4年5月以来,成都分行行长董琢理,出任杭州分行行长。石家庄分行行长刘展鹏,任成都分行行长。深圳分行副行长高汉泽,任南宁分行行长。

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张为忠表示,浦发银行本轮机构改革以客户为中心放在第一位,围绕着客户服务来展业,重置前台部门,加重相关设置和配制。

对于新一轮改革,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张为忠能否让浦发银行甩掉业绩包袱,重拾昔日“对公之王时刻”。

02 牺牲年终奖,贡献净利润

从最新的人事任命来看,当前浦发行长之位依旧空缺之际,从内部提拔的两位70后副行长,颇具看点。

1975年的张健,曾任浦发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总行办公室副主任,郑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等职务。

同为70后的丁蔚,历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零售业务总监、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等职务。此前,她曾是建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

谈及零售客户的深度经营时,丁蔚表示,将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把握组织架构调整契机升级零售客户经营体系,以集约化经营主动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价值服务来服务好中高端客户,对高净值以及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全景化传承服务。

与张为忠同属建行出身,又在零售领域有资深经验,丁蔚被给予了厚望。

2023年报致辞中,张为忠提出,未来浦发银行将聚焦以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

“五大赛道”的提出,可看出张为忠对浦发银行转型破局,谋虑之深。

从浦发银行2024年一季度业绩看,上述改革“疗效”,仍需观察。

一季报显示,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95.22亿元,同比下滑10.65%;实现归母净利润186.97亿元,同比增长7.70%。

增利不增收,主要因为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浦发银行应付职工薪酬一项,从138亿下降到105.6亿,少了近33亿。

即便如此,相比去年一季度,净利润也仅仅多了15个亿。

2024年2月6日,“浦发银行所有分行不发年终奖,发一封家书”登上热搜,被戏称为“家书抵万金”。

更为重要的是,在息差收入与手续费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浦发今年的业绩压力,依然不轻。

03 以传统信贷,做科技金融

“对公之王”浦发银行,对公贷款增速也出现了放缓。

浦发银行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对公贷款2.84万亿元,同比增长9.35%。

到了2024年一季度,浦发银行对公贷款较上年末仅增长6.64%。

除了贷款增速放缓之外,浦发银行2023年报显示,四季度新增信贷规模962.6亿,比2022年同期大幅多增1136亿,是2021年中以来新增规模最高的一个季度。

然而,浦发银行四季度单季净利息收入仅有278.9亿,环比下降7.39%。

除了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之外,当前银行竞争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各银行的产品明显雷同,并非巧合。

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坦言,复杂的外部环境,反而会倒逼出各家银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进而重塑银行的产品、业务与定位。

差异化之路何在?

不良贷款压力不减。从风险安全角度考量,以较低利率吸引风险更低的优质客户,当然是完美选择。

这一背景之下,张为忠认为,浦发银行想要重拾“对公之王”的王冠,就需要加大对行业前景更好、利率贡献预期更丰厚的优质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

这是张伟忠为浦发对公业务差异化设计的一条路。

不过,与招商银行等参与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做法不同,张为忠倡导的科技金融业务,仍在传统信贷框架下进行。

2024年2月,浦发银行推出“浦科”系列科技金融产品。

浦发银行表示,未来进一步打响浦发科创品牌,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张为忠首次公开发声,强调“变化在人,而人的变化在思想”。

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诉我们,组织的功能就是要让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所以,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从接掌浦发起算,已过去半年有余,留给张为忠今年扭转局面的剩余时间,以天计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