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置业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


24日晚间,美的置业在港交所公告称,建议向公司股东实施建议分派,公司拟将房开业务进行内部重组,由私人公司持有该业务,同时组建私人公司集团,接着通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的方式将私人公司集团从本集团剥离。公司将向选择不接受私人公司股份的股东提供现金替代。


美的置业表示,为促成实物分派,公司控股股东已承诺根据公司的持股量,选择、接受并持有实物分派项下全数私人公司股份(即不选择现金替代);及就选择现金的股东(如有)未有接纳的私人公司股份而言,在建议分派完成时或前后向公司收购或安排其全资附属公司收购该等私人公司股份,并向公司支付与其应付或已付给选择现金的股东的现金替代等值的代价(即可能的交易)。


建议分派完成后,私人公司集团将不再成为公司的附属公司,并将由控股股东和选择实物分派的股东通过持有私人公司股份而持有,公司将继续经营保留业务,公司股份将继续于联交所上市。建议分派完成后,私人公司股份将不会在联交所或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或交易。


据公告,基于建议分派,实物分派应按每股股份对应一股私人公司股份的基准实施,根据现金替代应就选择现金的股东持有的每一股股份支付5.90港元现金代价,该金额较公司股份于本公告日期前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3.75港元溢价约57.33%。


美的置业表示,建议分派和可能的交易的完成须待独立股东在特别股东大会上通过批准,方可作实。该条件不可豁免。据了解,独立股东为美的置业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以外的股东。


对此次交易,美的置业表示,集团须承担沉重负担及债务以支持其房开业务。把房开业务从集团剥离将可减少集团的负债和与房地产开发业务的重资产属性相关的信用风险,并为股东提供变现其在本公司部分投资的选择权,减少其与公司股份相关的房开业务投资风险。


建议分派将使公司能够精简其运营并专注于主要为轻资产的保留业务。将重资产的房开业务剥离将不可避免地缩减集团整体业务的规模,但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使保留集团能够利用其在房地产行业的专业知识,实现更高的利润率,并减少其在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风险敞口。


此外,由于私人公司仍将是一家私营公司,且私人公司股份预计不会在联交所或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交易,建议分派项下的现金替代将使股东灵活选择是否变现其在房开业务中的相应权益。


资料显示,美的置业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大型全国性房地产开发商,目前经营主要业务包括物业开发与销售;物业管理服务;商业物业投资与运营;房地产科技。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美的置业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涉及319个物业开发项目,土地储备的总建筑面积约2650万平方米。该等物业开发项目大多为住宅物业,分布于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等中国五大区域。


美的置业重组后,私人公司集团将继续主要从事房开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投资活动。


美的置业将在重组后经营保留业务,其中包括物业管理服务业务、商业物业和产业园业务、房地产科技业务、建设项目管理业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美的置业在中国66个城市服务385个物业项目,总合约建筑面积约9032万平方米。公司商业物业和产业园业务分部在中国6个城市运营6个自持商业物业、4个第三方持有的商业物业及3个自有产业园。公司向地方政府及关联方(即美的控股集团)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向公立医院和学校以及用作康体、医疗及办公等相关用途的各类建筑或经营场所提供工程建设管理、智能系统安装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


美的置业控股股东卢德燕直接持有美的发展控股(BVI)有限公司、美恒有限公司和美域有限公司各自的全部股权,而此等公司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的81.13%。卢德燕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的配偶,与何享健于2018年5月14日签署的一致行动契约,彼等为一致行动人士。何享健并不持有集团的任何经济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开发业务为美的置业的核心业务。


2023年,美的置业总资产2016亿元,收入736亿元,净利润45亿元(税前);此次剥离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私人公司集团)总资产1971亿元,收入699亿元,净利润41亿元(税前)。


二级市场上,美的置业开盘后剧烈拉升,截至发稿报6.3港元/股,涨幅达到68%。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