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要找准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一是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二是围绕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三是着眼安全应急,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对于保险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保险业一直在寻找方向,过去大进大出、人海战术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无论是头部险企还是中小险企,都陷入到大规模同质化竞争的内卷之中,高价值的大个险卖不动了,大银保倒是卖得好,却增收不增利。因此,自去年以来,特别是叠加资本市场动荡,险企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利润危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险企而言,虽然眼下更多是在周期性下站稳脚跟,保持定力,但未来如何在趋势性里找到新的周期和赛道,同样重要。李云泽所说的三点,其实也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直以来突围和转型的高屋建瓴的总结,也暗合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伏笔。

归根结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社会性的问题,才是大智慧。

创 新

关于保险赋能创新,李云泽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另一个是鼓励保险机构加强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对号入座,就是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科技和“双碳”,都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方向,都是举国大计,金融居于要素资源的核心,自然是一马当先,服务好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责无旁贷。相对于银行以信贷资金和投贷联动来撬动,保险更多是发挥保障优势,在风险缓释和风险兜底方面,为科技企业和绿色产业保驾护航,减少它们的“后顾之忧”。

这方面的保险产品供给,并非“低垂的果实”,考验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它一方面是能够构筑起护城河的,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科技创新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事情,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做好科技金融都面临着风险承担的压力,既要也要往往存在“黑板”之上,也需要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民 生

继续对号入座,养老金融非常明显了,无论是补齐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短板,还是积极发展医疗保险,都是推动保险与养老、医疗的深度融合,大健康赛道也是公认的未来产业。同时,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也是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

保险姓保,保障之于民生,天然就存在着对应关系。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已有两年,虽然产品丰富程度在提升,但总的来说,这个市场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和养老保险的收益率并不高,养老基金更是赔钱,这对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对养老金融市场的信心和信任极为不利,需要混业竞争下的各金融业态拿出有竞争力的爆款产品,真正把准市场的需求和痛点。

老龄化势大力沉,个人养老金制度未雨绸缪,从0到1已经完成,但从1到100,需要市场主体把市场的缝隙填满,从而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生气的市场。在这方面,监管也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继续松绑,在税优环境上更加吸引人。

安 全

李云泽提出,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这对于眼下身处“南涝北旱”的国人,感触会更深一些。

气候风险正在加剧,这些年极端天气对国计民生的破坏性也在增强,因此,如何做好风险减量,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离不开科技对保险的赋能,离不开数字化和智能化对金融的赋能,也就是数字金融的自我提升。同样,安全事故频发,这方面的公共安全治理同样需要保险的鼎力相助。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麋集金融监管和机构高管的正式场合,李云泽少见立足金融大谈保险,之于中国金融高质量、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经济增长意义不同凡响。信号意义虽然不能过度解读,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监管对于保险的关注和重视在加强。这对于陷入短期困境的保险业,对于在长期被寄予厚望的保险业,对于兼具理财和保障双重性质的保险业,都是个利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