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可转债,
中证转债连续4天大跌,
还有一些低价可转债崩了...
但也有不少固收大佬在一季报中看好可转债,还有人选择大幅加仓。
他们集体错判了吗?
01
先弄清楚这轮可转债行情,有2个特点:
1)主要是低价可转债在跌。
分价格来看,
“价格低于100元”的可转债跌幅最大,6月19日至21日平均跌了6.09%。
“价格高于150元”的高价可转债,反倒逆势涨了1.19%。
2)主要是低价可转债中的“低评级”券在跌。
平安证券有统计,AAA评级的可转债基本没怎么跌,主要是低评级的可转债在跌。这轮下跌总体呈现出“评级越低、跌幅越大”的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机构也总结了几个原因:
第一、退市新规。
根绝规定,当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后,会被要求退市。
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因此退市,或发了退市风险警示,最近的市场情绪也集中在这上面。
看跌幅,
上周五跌幅较大的几只可转债,正股股价都在1元附近徘徊。
股市也呈现出类似特征,低价股跌幅更大。
6月19日到21日,5000多只A股平均跌了2.4%,跌幅中位数是2.8%。但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平均跌了4.6%,跌幅中位数是4.5%。
第二、对正股基本面的担忧。
西南证券统计了上周跌幅超过10%的26只可转债,发现:除了2只收盘价高于100元的外,其他24只可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均高于4.95%,还有16只超过10%。
一般来说,可转债的收益由2部分组成:一是利息,很低,平均每年1%左右;二是正股价格上涨预期,股价涨了,可转债价格也会跟着涨。
所以,可转债一直被认为是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产品。
“24只可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均高于4.95%”,意味着现在买入持有到期最少能赚4.95%,这部分可转债已经没有“股价上涨预期”存在了,业内称为“偏债型可转债”。
“偏债型可转债”大跌 = 市场担心发行人到期还不出钱,质疑正股的基本面。
第三、市场流动性不足。
中金的统计发现,多个品种都出现了可转债跌幅大于正股的情况,不能只用“正股基本面有变化”来解释当下行情。
还要从流动性的角度解释,正因为流动性不足,市场上没多少坚定的买盘,行情下跌时容易超跌。
2020年底、2021年初,因为大小盘风格极致分化,以及担心退市风险,低价转债也和小盘股也走出了一波下跌行情。后来,随着市场风格逆转,小盘股上涨,低价可转债才走出下跌的泥潭。
当下,可转债市场的问题也在于,行情能不能起来,能不能吸引更多资金入场。
看历史数据,
过去5年,低价可转债指数一般回撤到5%左右就止跌了,只在2021年春节前突破了“-10%”。
如果“流动性不足”影响很大的话,执行双低策略的小伙伴要有心理预期~
02
再看基金经理的态度,
一季度,其实有不少固收大佬看好可转债,或加仓了可转债。
何秀红,
她在2024年一季报中说:
1)可转债目前相对纯债有一定吸引力,能找到部分收益率和纯债接近,期权定价非常便宜的资产。
2)对于低评级个券,需要关注其资质情况。
不过,她虽然看好可转债,但只加了很少的仓位。
加仓较多的是这几位:
张芊、纪文静、张翼飞、王晓晨、胡剑、厉骞、刘涛、李君,均在一季度增加了10个点以上的可转债仓位。
这是他们近期的收益:
03
最后看看可转债基金的表现,
规模超过2亿元的可转债基金一共19只:
1)可转债ETF,一共2只。
博时中证可转债ETF,跟踪的是“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
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跟踪的是“上证投资级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
比较这两个指数,
“中证可转债”更能代表全市场,囊括了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可转债、可交换债,成分券数量是533只。
“上证投资级可转债”优中优选,要求“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上,且评级展望非负面”、“债券余额超过2亿元”,不过上市地点局限在上交所,成分券数量是117只。
收益上,
可能是选样方法的不同,“中证可转债”波动大一些,牛市跑赢“上证投资级可转债”,熊市则跑输。
求稳的话,“上证投资级可转债”是更好的选择~
2)其他可转债基金
看2021年以来的情况,
收益上,仅有几只主动可转债基金跑赢了可转债ETF。
但回撤上,没有可转债基金跑赢可转债ETF。
这可能和基金经理追求锐度有关。
以某只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较久、名气也比较大的可转债基金为例,
主动可转债基金(蓝线)波动还是比较大的,牛市中跑赢可转债指数(橙线),熊市中又会大幅跑输,整体波动比较大。
而可转债基金整体(青线)走势又和可转债指数(橙线)接近。
总的来说,
还没发现特别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可转债基金,“双低策略摊大饼”,或者老老实实选择可转债ETF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安信目标收益债券A(OTCFUND|750002)$$鹏华丰融定开债(OTCFUND|000345)$$易方达双债增强债券A(OTCFUND|110035)$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