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说到更要做到




作者:大鹏

编辑:陈晨

风品:张戈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海南椰岛最近有些烦!


6月17日,公司公告称,因对此前发现的子公司非法占用信披不及时,海南椰岛及公司董事长等人被警示。


6月20日晚,海南椰岛又公告收到上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书》。对海南椰岛、时任董事长段守奇、时任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马贺等予以通报批评。同时通报中国证监会,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无疑雪上加霜。按照沪深两市发布的退市新规,主板亏损公司的营收指标从原来1亿元提至3亿元,亏损中增加利润总额为负的考核。参照此标准,已连亏3年,2023年营收仅2.25亿的海南椰岛,若业绩一直没改善还有违规烦恼,“会不会退市”就成投资者担忧重点。


面对旧疾新患,从合规性到成长力,这个“保健酒第一股”该如何破局、重振雄风呢?


1

员工非法侵占 二股东借款与增持

LAOCAI


首先回顾下此次警示函。源自2023年10月海南椰岛自查,发现子公司海南椰岛酒业发展公司出纳林某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公司资金,涉案金额1986.11万元(最终以司法机构认定为准),目前通过公安协助追缴仅收回88.7万元。


由于预估损失已达重大事件标准,公司应及时披露,可海南椰岛2024年4月26日才发布公告。由此海南证监局对海南椰岛及董事长段守奇、总经理兼代财务总监马贺、董秘蔡专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海南椰岛公告中,为弥补该事项对公司及股东造成的损失,第二大股东全德能源向海南椰岛出具债务通知豁免函,豁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对公司的借款本金及利息1897.41万元,用于全额弥补该事项对公司造成的资金损失。公司将尚未追回的其他应收款全额计提损失,减少2023年利润总额1897.41万元,股东对公司债权豁免计入资本公积1897.41万元。


2023年7月,海南椰岛公告称为补充流动资金,满足日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向二股东全德能源申请借款2亿元。截至2024年4月,后者2023年度内已累计向公司提供借款9000万元。


股东借款给上市公司、成为债权人,并非新鲜事。至于为何豁免,个中缘由不多做讨论,对海南椰岛自身偿还能力却需考察一番:2020年至2023年及2024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2.20亿、9129.92万、2313.60万、3967.73万、1899.54万元。整体呈下降态势。净利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亏损且亏额逐渐增大。


更玩味的是,此笔借款也成全德能源未如约增持计划的理由。2023年4月10日披露增持计划显示,全德能源承诺未来12个月适时继续增持不少于1.5%股份。而截至2024年5月22日,增持承诺期限已届满,全德能源未实施增持,仍持公司股份2241万股,占总股本5%。


2024年4月,海南椰岛公告说明了原因:全德能源已向公司提供借款9000万元,导致全德能源资金使用出现变化,未能在原期限内完成增持。


是否有些随意、能令人信服么?对企业后续发展信心足不?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能够肯定的是,在合规层面,往期海南椰岛不乏翻车教训,如何加强敬畏心、扎牢风控篱笆是一个严肃话题。


2018年12月,由于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且未及时更正,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上交所对ST椰岛及时任董事长冯彪、原总经理雷立等人予以公开谴责。


2023年9月,又因海南椰岛多期定期报告的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上交所对企业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晓晴、时任总经理冯彪、时任财务总监符惠玲予以通报批评。


至于增持“食言”也非首次,据界面新闻,冯彪实控海南椰岛期间,多次发生增持未兑现情况。如2019年10月企业公告称,因资金筹措存在困难,时任第一大股东东方君盛未完成增持计划,决定终止增持。


2024年4月26日,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对海南椰岛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提到,公司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报错的可能性等。


合规性是上市公司的价值底座,尤其在强监管、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失守合规性无疑一场危险游戏。此番被点名,对海南椰岛而言也是一记警钟,能否坏事变好事呢?


2

营收连降、关联方销售占比高

新老业务皆有“烦恼”

LAOCAI


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看看业绩基本面,上述发问不算苛求。


2023年,海南椰岛营收2.25亿元,同比下降46.08%;净利-1.49亿元,同比下降25.99%。

2024年一季度,营收5429.81万,同比减少28.77%;净利虽同比增长47.56%,但仍亏损748.16万。


拉长维度看,海南椰岛已连亏三年、且亏额连增、营收连降:2021-2022年营收8.33亿元、4.16亿元,净利-0.6亿元、-1.18亿元。2021-2023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85%,-28.74%,-68.39%,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连年为负,2021至2023年分别为-2.06亿、-3988.90万、-3853.85万;2024年一季度为-504.71万元同比再降3.02%。


另一厢,资产负债率高企,2022年为65.13%,2023年达到73.51%,2024年一季度为72.98%。2022年应收账款1.15亿元,占营收27.62%,当年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分别达1365.09万元及1369.12万元。2023年应收账款0.5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可喜下降,但信用减值损失增至5429.36万,达到新高。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椰岛以保健酒起家,目前主要产品包括鹿龟酒、海王酒、酱香白酒等,还布局椰汁类生态饮品和软饮料(非碳酸)业务板块。


2021年,乘着白酒热潮,海南椰岛正式进军白酒业务,接连成立了三家白酒子公司。2022年白酒收入1.73亿元,占到总营收42%,跻身主要收入来源。可好景不长,2023年白酒业绩突然变脸,销售收入一举下滑79%至3587.61万元。2024年一季度继续下滑65.75%,规模仅剩274.89万元。


面对新业务大幅萎缩,公司适时宣布回归保健酒主业,然这个传统生意也已物是人非、同样不好做,2023年海王酒及鹿龟酒分别下滑16.31%、41.93%,两者加起来规模仅0.93亿元。今年一季度又分别下滑3.73%及46.04%。


2023年,酒类收入1.443亿元,同比减少53.29%。其中,保健酒鹿龟酒营收1880.54万元,海王酒营收7423.66万元,白酒系列营收3587.61万元。


2024年一季度,保健酒鹿龟酒营收355.91万元;海王酒营收2661.8万元;贵台年份酒、贵台酱酒等白酒系列营收274.89万元。


即便如此惨淡,仍有审视点:比如关联方销售占比较高,2023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达1.25亿元,占年度销售额的55.59%,其中关联方贡献了5429.03万元收入,占比达到24.18%,上年为13.18%。再如预付账款攀升,2023年一举增长40%至1.4亿元,结合同期营收的大幅减小,难免让外界对此产生疑虑。


对于2023年亏损原因,海南椰岛称,2023年度公司受控制权变更、经营团队调整、市场动销不畅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下滑,当期营业毛利无法覆盖当期经营费用,加上应收款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公司经营亏损。


2023年6月,海南椰岛原控股股东北京东方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海南椰岛股票被司法拍卖导致持股减少,持股13.46%的海口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


掐指算来,距离2023年6月公司控制权易主已9个月,起码从上述成绩单看,经营还没有太多好转迹象。


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以传统大单品鹿龟酒为例,已连续多年下滑。2021年收入约0.7亿元,同比下滑26.48%;2022年为0.32亿元,同比滑超50%,仅占整体营收的14%。2023年仅0.19亿元,同比再降41.93%。


可以说,公司曾经的高光时刻正是保健酒带来的。20世纪60年代就享有“北有虎骨酒,南有鹿龟酒”美誉,其曾与椰汁齐名,贵为海南两大特产之一。如今,伴随白酒业务的由盛转衰、神勇不再,海南椰岛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保健酒主业,只是从上述连降成绩单看,成效又几何、有多如愿呢?


3

频繁易主+多元迷途

专注定力反思

LAOCAI


追其原因,首先频繁易主不得不提。


据中国基金报,起初海南椰岛控股股东为海口国资。自2014年起知名“牛散”冯彪控制的东方君盛,通过受让股份及二级市场买入股份,2016年起海南椰岛变为无实控人状态。


直至2019年,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东方君盛及一致行动人海南红舵、海南红棉等取得海南椰岛实控权,冯彪与上述实控人王贵海成为共同实控人。不久后,东方君盛将表决权委托给王贵海,王贵海成为实控人。到了2021年6月,随着表决权委托到期解除,冯彪又成为海南椰岛实控人。


不过由于资金链问题,早自2018年起,冯彪及其旗下的东方君盛就诉讼官司不断,所持海南椰岛的全部股份被法院相继冻结和拍卖。2023年6月,由于原控股股东东方君盛所持海南椰岛股票被司法拍卖导致持股减少,持股13.46%的海口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再成第一大股东,当月原董事长王晓晴因个人原因辞职,3天后公司公告称,董事会审议同意选举段守奇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


绕了一大圈,海南椰岛控制权又回海口国资手中,着实令人感慨。可此时的快消江湖早已风云突变,期间海南椰岛自身也通过以入股、合并等方式不断拓展品类,涉足房地产、食品饮料、体彩、白酒等领域,业务变得庞大多元。但细观,核心业务更替、主业一直较模糊。


以近五年为例,2018年,酒行业是第一大营收来源,2019年至2021年回归贸易,2022年,酒行业再成营收大头,占比74.21%。2023年酒类占比滑至64.29%,特色饮料类占比升至24.88%。其他占比10.47%,贸易收入占比0.36%。


据钛媒体,2023年公司旗下9家酒类销售子公司中有7家净利润为负,合计亏损5314万元;5家饮料生产销售、贸易以及投资管理子公司中有3家净利润亏损。


是否有些大而不强、多而不专?核心业务更替,是否缺乏耐心定力?一系列疑问值得企业深思反思。


香颂资本沈萌表示,保健酒曾是海南椰岛的核心业务,但企业在追逐市场热点的过程中,分散了大量资源,忽视了对核心业务的研发与创新。而追逐市场热点的投资收益严重低于预期。虽然回归保健酒,但当前的市场格局和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4

回归老本行,说到更要做到

LAOCAI


好在,公司也有居安思危,并着手实施改变。


早在2022年报,海南椰岛就表示,按《保健酒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管理和技术创新,将现有产品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促进其升级换代,扩大保健酒行业企业的知名度。


2024年5月,在股东大会上,海南椰岛再次强调会回归主业发展,积极开拓市场,“再出发战略的核心是回归保健酒赛道”。


2021年,我国保健酒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58.5亿元增至337.6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在377.15亿元左右。


市场稳健,意味着从业者仍有细分机会,尤其海南椰岛这样有厚重市场积淀、品牌号召力的企业。据悉,海南椰岛将扭亏希望寄托于加快鹿龟酒、联名白酒、配制酒等新品上市,逐步完成主线产品的迭代升级。


在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看来,椰岛毕竟是保健酒第一股,也曾是保健酒名酒,品牌认知尚在,且拥有海南特殊的区位生态与一定的历史技艺传承,回归保健酒有一定基础。但短期内,很难依靠一两款保健酒重回高峰,保健酒本身就是小众酒品,且渠道长期被劲酒垄断,海南椰岛的保健酒基因在最近几年折腾中逐渐模糊,面临品牌模糊化、产品老化、市场萎缩,组织效率低下、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海南椰岛回归保健酒赛道的战略更多的是宣传大于销售,为了稳定市场情绪,提振组织信心等。”


的确,江湖已经物是人非,海南椰岛想要重新杀回来,难度可想而知,首先需认真审视自身的种种短板不足,然后痛定思痛、深下心来练内功、坐冷板凳,一步步打磨出特色产品、把市场一点点夺回来。


6月21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海南椰岛提问:会稽山新推出的气泡黄酒“一日一熏”,618电商混战中,其音官方直播间72小时卖出额达1000万+,是抖音黄酒类第2~10名总和的100倍,且80%以上消费人群是年轻人。请问我们的产品618购物节销售如果?年轻群体的微醺产品销售情况如何?贵州几家新设酒业公司,是否可控及财务并表?


对此,海南椰岛回答称:已关注到有关创意性新品及其市场表现。将持续加大在健康养生酒领域的研发力度,打造细分领域特色产品。相关投资可控,财务核算方面按会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必须要更努力了。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2023年,海南椰岛研发费415.97万元,同比降幅27.40%,主要是研发人工成本减少所致。2024年一季度为152.49万元,虽较上年同期的120.745万元增长不少,可体量仍显羸弱,占营收比不足3%。


说到更要做到,只要开始改变,一切就不算晚。或许,此番警示“点名”,就是一个蜕变起点。会知耻后勇、绝地反击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