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家药企另辟新战场。

6月20日,绿叶制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长效微球制剂金悠平(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在中国获批上市。一周前,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美比瑞(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也刚获批。

近年来,绿叶制药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赛道上逐渐起势: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瑞可妥/Rykindo(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分别在中国、美国获批上市,这是我国CNS新药首次叩响FDA大门;治疗抑郁症的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获批上市,抗抑郁领域首次出现国产创新;另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利斯的明一周两次透皮贴剂在欧洲、中国相继获批……而今年,除了刚获批的两个产品,LY03010(棕榈酸帕利哌酮混悬注射液)在美国的新药上市审评结果也即将揭晓。

过去几年,同样也是绿叶的转型阵痛期:大单品受医保冲击价格腰斩,新产品尚未放量导致销售青黄不接,业绩难回高点……这也是业内许多传统药企的共同困境和写照,各家都在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绿叶则悄然在CNS赛道另辟新战场,如今看来曙光已现,无论是其转型速度、赛道聚焦,还是其产品策略、商业布局,绿叶或可为处于创新药下半场的制药行业提供新的思路。

新制剂:经典分子,更优获益

先从新获批的两款产品说起,金悠平和美比瑞均依托公司的新型制剂平台开发。无论是帕金森病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管理、病情症状反复波动是治疗痛点。临床强调治疗药物的依从性。血药浓度释放平稳、作用时间长、便于给药的长效针剂,相比口服药更能满足治疗目标。

美比瑞的活性成分帕利哌酮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对标强生的善思达,在既有临床验证疗效的同时,又具有价格优势。同样对标强生的多元抗精分产品组合策略,绿叶另有两周给药一次的瑞可妥,这也顺应了精神分裂症的全病程治疗——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给药周期的针剂。可观的市场由此孕育:全球和中国的精分患者规模分别达到2400万和800万,IQVI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其中帕利哌酮长效针剂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

除了在国内,绿叶也瞄准长效针剂使用更普遍、市场教育更成熟的国际市场:Rykindo已在美国获批上市,另有LY03010在美国处于新药上市审评阶段,该产品去年10月提交NDA,今年2月专利挑战成功,有Rykindo的经验在前,相信LY03010的获批和商业化都会再上新台阶。

带着“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效微球制剂”的标签,相比当前每日给药的口服剂型,金悠平更符合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理念:平稳释放药物,有效解决临床因为血药浓度波动,造成患者“开-关”效应等症状波动的痛点,优化的给药周期更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市场上也有对于CDS治疗方案的探索。艾伯维的肠道植入药物泵系统Duodopa,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CDS作用,该产品去年录得超30亿人民币营收,但其手术的复杂性及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市场拓展。金悠平则是通过微球技术将罗替高汀开发成每周给药一次的长效微球制剂。且克服短效口服药物产生的非生理性的脉冲式刺激,显示出明显的缓释制剂特征,7天内可维持稳定的罗替高汀释放,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和持续疗效,从而真正实现CDS。

针对慢病性质的用药和治疗,疗效持续化、给药低频化是趋势,许多CNS类疾病皆是如此。绿叶的新型制剂平台,已开发出多个确定性和临床获益兼具的产品,是一个比较讨巧的方式,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这种策略在MNC身上已有验证:比如诺和诺德在胰岛素的基础上不断推出长效版本,不断强化其产品地位;同样在CNS领域,强生推出多款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堪称全球改良型新药的典范。

CNS领域vs绿叶:难啃的市场,特别的策略

CNS疾病越来越成为一项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据WHO统计,全球超过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抑郁症超过3亿人……天量的患病群体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沙利文统计全球CNS药物市场已超过12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药物市场。正因如此,近些年全球巨头在该领域的交易活动明显增多。

然而,CNS疾病发病机制大多不明确,成药以及临床试验终点均存在更大不确定性,从药物作用机制,到临床/安全性考量都是难题,而血脑屏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药物开发的门槛。绿叶选择“梯度创新”攻占CNS高地:依托新型制剂平台打造高确定性+高临床价值的产品阵列,再依托新分子技术平台向1类创新药进发。

新型制剂,即针对已知活性成分的药物做剂型改良,临床价值的提升是第一要义。这使得公司在证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确定性更高,节省大量的研发和临床资源。而绿叶又能针对当前CNS领域很多病种对“长效、缓释”的需求,来打造自己产品的临床增量,有新的临床获益同时确定性高。依托该平台,绿叶已在CNS领域渐渐夯实产品阵列:瑞可妥、美比瑞、金悠平等。这些创新制剂进入壁垒较高,难点不在于药物机理,而在于工艺,需要公司在精细制造上的长时间摸索。

通过新分子技术平台,绿叶也在向临床价值更高的创新产品拓展,公司治疗抑郁症的若欣林是很好的例证,作为绿叶自主开发的首个1类新药,不同于主流抗抑郁药仅能作用于一或二个神经递质,若欣林对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大神经递质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能够全面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多维度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产品是一方面,商业化体系则是更具决定性的一环。而绿叶的全球野心,早在2018年收购阿斯利康CNS王牌产品思瑞康时就有所体现。借助思瑞康在全球CNS的声望和销售网络,绿叶近些年已搭建起覆盖国际注册和商业化体系。而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贴剂在欧洲、日本等多国的授权,进一步积累了分销渠道和合作伙伴资源,为后续更多产品的国际化BD合作铺路。随着Rykindo和LY03010在美陆续落地,绿叶的商业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也是业界所期待的。

过去几年,国内医药行业从大起到大落,但绿叶制药不扎堆、不蹭热度,在CNS领域提前布局,一以贯之地打造自己独特的产品开发及商业化策略。其产品创新成色和全球商业化布局,在当下的国内行业里具有稀缺性。但归根结底,商业化兑现才是行业本质。产品上市只是开局,商业化布局只是铺路,最终其的商业价值到底如何?绿叶还需继续证明自己。$绿叶制药(HK|0218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