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内地和香港合拍的电影《股疯》,潘虹饰演的公交车售票员莉莉是个疯狂的股民。




“‘炒股要听党的话’,近20年前‘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曾经在A股市场掀起大浪。这两年《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文章多起来,有的是日常报道和评述,但关键时候这家权威媒体的声音还是值得关注。”一位老股民说,去年以来《人民日报》股市文章出现频率和篇幅上升,也反映股市的重要性增强。


去年下半年来一直为股市“助威”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扼住了A股上涨势头,开社论调控股市先河到。转眼近20年,现在股市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已是常见,但是放在头版重要位置的只有三篇,除了最早的两篇,还有2009年6月9日一篇记者述评。另有几篇刊登在其海外版头版,引起广泛关注。


远的不说,去年7月29日,《A股最坏时刻已过去 悲观开始转乐观》一文见诸《人民日报》,其后该报一路唱多(只是今年1月20日大盘暴跌后,批评证监会处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违规“违法收益高、处罚程度低”)。事实也支持了这一点,去年下半年以来A股走势不错,今年第一季度上证指数取得15%涨幅,表现优异。


“多数情况下,《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还是靠谱的。”国泰君安一位高管说,党报倡导做多,股市还会上涨。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也认为,近日官方报纸接连发布三篇关于股市的文章,为牛市“站台助威”,引起了投资者入市热情。周三《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引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表述称,股市连续上涨本身有调整需求,短期风险释放后仍将随中国经济步入健康的“慢牛”通道,预计沪指未来很有希望突破4000点这一关口。

在今年3月30日的文章中,《人民日报》也表示,股市不惧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处于牛市之中,并且含金量在提高。股市走牛对于经济全局有不可小视的“红利”,牛市可以成为增强发展信心的“加油站”。再次强化政策面对于本轮牛市的支持态度。在其他利好刺激下,这两天股市表现很给面子。


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1996年12月1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照片。


虽说现在权威媒体股市文章多了,加上股市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没以前那么受重视。但提及人民日报社论,很多老股民记忆犹新。


1996年底,从年初开始一直红火的股市出现戏剧性的一幕:上证指数创出1258点的高度之后,忽然掉头向下。原因是《人民日报》12月16日发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评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称股市“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并且两交易所宣布:即日起重新建立涨跌停板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当天,沪深两市均跌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次日仍如此。要知道,这不是某个股票,而是整个股市连续两个跌停!《人民日报》的威力由此可见。很多股民的盈利一下子没了。到圣诞节那天,大盘指数跌到阶段性低点855点。


那年10月以后,股市呼呼地涨,投机很严重。证监会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所谓的“十二道金牌”都不起作用,因此决定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这篇文章是在证监会策划之下完成的。与当时推出的涨跌停板制、加大新股发行额度等一起,拉开了持续多年的熊市。


但这种熊市又使新股发行困难,为此,1999年初,证监会出于有责任关心群众利益和干预市场“不正常”走势等考虑,组织撰写并向中央政府提交了一份政策建议。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给当年5月19日以来的行情定性为“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并指出“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此文发表后,股市随即大涨,从6月15日的1387点激活,6月30日最高达到1756点。当时网络股行情大肆拉抬,并发动了一轮跨世纪牛市行情,上证指数第一次越过2000点。


当初这两篇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文章,在A股市场历史上的影响深远,这也让很多老股民养成了读党报的习惯。


一度成股市“转折点”


历史进入新世纪,A股继续上升,2001年7月开始调整,11月10日,自当时的历史高点2245点飞流直下的股市等来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第5版的《中国股市能不能推倒重来》文章,指出“如果现在不善待股市,宏观经济将受到强烈报复。”A股随即反弹至1776点,止住了凶猛的跌势,逐渐企稳。


2002年6月24日,受国务院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影响,上证指数涨幅达9.25%。12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发表《中国股市将迎来大牛市》,采访了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指出“中国股市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对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改革,表明证券市场一个时代的结束。伴随上市标准的改变,大牛市的拐点将在一年内出现。”此文见报后第一个交易日12月16日,股市止住连日跌势,上证指数报收1409.94点,一路升至2003年4月16日的1649点。可见,党报“指点江山”也是审时度势后得来的。


2005年,A股股改箭在弦上,不少人忧心忡忡。在股指跌穿千点、最低至998点时,7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白话股权分置改革》支持股改,股市随后再次探底确认未创新低后,牛市开启。


2007年,A股继续向前冲。4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问《中国股市还能涨多高?》,指出一季度新增开户股民就超过500万户,这些新手根本没有做好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当日上证综合指数收涨0.43%,报3611.87点,但随后仅经历了两个交易日的整理即掉头向上,直至4335.96点。5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5版再度发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文章《央行连出重拳能否抑制经济过热?》,指出“股市投机气氛重新显现,投资热情高涨,正是我国投资过热的表现之一。”该文当时并未引起股市较大震荡,仍持续上涨,直至“5·30”出现。当天因印花税上调,数百只股票齐刷刷跌停价。当时管理层希望股市从“快牛”变为“慢牛”,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央行7月20日晚还出手了加息、减利息税政策。7月21日《人民日报》第2版《中央祭出组合拳股市不会剧变》,认为打出“二率”齐动的调控组合拳,不会使运行趋势发生重大改变。这给了股市上涨动力,2007年7月23日,上证指数收4213.36点,涨154.51点,涨幅3.81%。当年10月冲上6124点的历史高位。这一年,党报的几次提醒没有让股市降温。


2008年,金融危机阴影袭来,加上A股自身的调整要求,上证指数一蹶不振。《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报道也少了很多,主基调是维稳。比如7月14日第14版财经纵横一组报道总标题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2856.63点上涨21.62点,涨幅0.76%。


于常态中看玄机


2009年,股市回暖,6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记者文章《信心逐步恢复资本市场活力再现》,指出“股票、债券等市场的成交活跃度明显回升,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活力正再度呈现。”,力捧股市;2010年则连发五文论打击内幕交易,11月24日在海外版刊发题为“抑制通胀对股市是长期利好”的评论员文章,称“政府抑制通胀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打压股市为代价,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胀的举措反应过度”,在当时股市低迷之际安慰投资者。


2011年到2013年,A股乏善可陈,《人民日报》上相关文章不多,其中2011年5月9日刊文质疑A股制度不合理,股民长期无合理回报;9月12日发表文章《股市低迷伤害经济 现在急需提振股市》。2012年5月4日发表《A股纠错 不能让投资者独自埋单》文章,反映了股民心声,2013年则几乎没有关于股市的重大文章;直到去年7月以来每月几乎有股市文章出现,如《股市保持强势 望演绎空中加油行情》等,为股市鼓与呼,至今方向未变。


从这些年《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文章来看,读报首先要看作者,同时结合当时市场情况和宏观背景等进行综合判断。不过,和其他媒体一样,人民日报也需要进行日常的新闻报道,并且运用多种新闻手段分析新闻,对这些常规报道不必当作重大事件过度解读。


《人民日报》发文后股市表现一览:


1996年

12月16日头版刊登《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沪深股市连续两天跌停。


1999年

6月15日头版刊登《坚定信心,规范发展》,上证指数从6月15日的1387点被激活,6月30日最高达1756点。


2001年

11月10日海外版第5版刊登《中国股市能不能推倒重来》,随后股指反弹至1776点,止住了凶猛的跌势,逐渐企稳。


2002年

12月14日海外版第7版刊登《中国股市将迎来大牛市》,见报后第一个交易日12月16日股市止住连日跌势,上证指数报收1409.94点,最高升至2003年4月16日的1649点。


2005年

7月4日第13版经济周刊刊登《白话股权分置改革》支持股改,股市随后再次探底确认未创新低后,牛市开启。


2007年

4月17日海外版头版刊登《中国股市还能涨多高?》,当日,上证综合指数收涨0.43%,报3611.87点,但随后仅经历了两个交易日的整理即掉头向上,直至4335.96点。

7月21日第2版国内要闻刊登《中央祭出组合拳股市不会剧变》,7月23日沪指上涨3.81%,收报4213.36点。


2008年

4月7日第14版财经纵横刊登《股市怎样走出大起大落》,沪指上涨4.45%,收报3599.62点。

7月14日第14版“财经纵横”刊登《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沪指上涨0.76%,报收2856.63点。


2009年

6月9日头版刊登《信心逐步恢复资本市场活力再现》,沪市收盘2787.89点,随后不到两个月股指一路飙升至3471.44点。


2010年

3月25日2版刊登《加息或趋谨慎 A股近期有望走出上扬行情》,当时上证指数下跌1.23%,随后反弹到4月2日最高3157.96点。


2011年

5月25日2版刊登《中国股市步入“寻底”区域》,当天上证指数下跌0.19%,此后仍继续寻底。


2014年

7月25日2版刊登《外资机构齐声唱多A股市场》,当天上证指数上涨1.28%,筑底后开始抬升。


2015年

3月30日18版刊登《A股已处牛市中 把握牛市“红利”》,上证指数上涨2.59%。

4月1日2版刊登《股市震荡不改“慢牛”趋势》,上证指数上涨1.66%。


股市大涨 成交量创世界纪录

2014年下半年至今,沉寂了多年的A股市场可谓风光无限:上证指数从2000点左右,猛涨近一倍,一季度在全球的排名也挤入前三强。成交量方面,沪深两市也屡创新高,每日过万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昨天还突破1.5万亿,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成交量就连美国股市也是甘拜下风,创了世界纪录。要知道,美国股市的总盘子超过22万亿美元,而我们的总盘子大约为50万亿人民币。

原因何在?一是改革二是钱多

股市为什么涨?现在市场上最普遍的说法就是改革,认为这波牛市是改革释放的红利,国企混合制改革,股市本身将实行注册制,政府推动创业和创新,诸多的改革措施汇集在一起催生了大牛市。除了改革之外就是市面上的钱多了,实际上去年11月股市大涨启动正好源于央行的一次降息,之后央行又降过一次息。

另外,新开户数暴增也为市场输送了资金。现在的证券公司火爆异常,有不少新的投资人毅然投身股市,选择勇往直前,据南京一家证券公司统计显示:不管是股票,还是基金,新开户的数量已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资金南下 港股成交量也创新高

不光是沪深股市,港股这两天也是大涨。就在昨天下午2点10分,开通不久的港股通首次用光了105亿人民币的额度。香港恒生指数8日也同样创下7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成交量也攀上了历史新高点。有分析认为,港股市场里中资股的全面爆发,恰好印证了此前有关资金进入香港股市的猜测。港股为什么突然涨起来?因为在国内市场上市的不少公司也在香港上市,同样一支股票,有很多在香港的价格甚至还不到国内的一半,这就引发了资金抢购港股的现象。

历史重演?很多景象都似曾相识

历史在重演吗?实际上,从2006年底到2007年,中国也出现了一波大牛市,很多场景与今天非常相似,比如证券公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股票,股票成交量大幅上涨。媒体上各种声音不断出现,人们的期待也随之提高。沪指站上6000点、甚至10000点的呼声,频现各大媒体。虽然也有新股发行提速等负面因素存在,但持续上涨的股市,似乎并未出现想“休息”一会儿的迹象。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同的是2007年宏观经济也非常火热,GDP增速很快,而现在整个经济的增速慢了下来。


违约风险 还不上钱的上市公司已出现

4000点往前,是6000点还是2000点,谁也不知道。但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现象值得大家关注。7日,深交所上市债券ST湘鄂债发布公告,原定于4月7日迎来偿付期的4.8亿元公司债券,因本金无法全额支付,只能对投资者承认违约。2012年,当时名字还是“湘鄂情”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云网发行了总规模4.8亿元的债券,今年4月7日,该公司本应支付本金及利息4.02亿元,但目前却只有约1.6亿元资金到位,仍有2.4亿多元的资金缺口无法兑付。

退市新规 投资烂公司可能血本无归

另外,为了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证券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比如去年10月1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股票退市制度;上市公司业绩再差,也不会退市的历史现象就此终结。而为杜绝“借壳上市”等现象,证监会出台相关文件,把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门槛,提高到与新股发行同样的高度,以杜绝利益输送等行为。这也就是说,将来要是买烂股票可能会遭遇退市,届时很可能血本无归。

改变心态 应由“炒股”变为“投资”

不管4000点的下一步是多少点,专家认为首先应该改变人们对股市的看法。有意思的是,在我国管投资股票叫炒股,用了“炒”这个字就意味着要经常翻动,经常出手买卖。而在海外的一些成熟市场,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跟国外的股票市场相比,中国股市中的散户数量相对较多。如何让大家的心态从“炒股”变为“投资”,依然需要一段时间。而所谓的投资,其实就是要减少“翻动”,减少买卖的频率。到底该怎么办,我们无法给出答案,但看了这一段,你懂了吗?

部分股票术语简介

开盘价:指每天成交中最先的一笔成交的价格。  

收盘价:指每天成交中最后的一笔股票的价格,也就是收盘价格。  

成交数量:指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  

成交笔数:是指当天各种股票交易的次数。  

成交额:是指当天每种股票成交的价格总额。  

多头:对股票后市看好,先行买进股票,等股价涨至某个价位,卖出股票赚取差价的人。  

空头:是指变为股价已上涨到了最高点,很快便会下跌,或当股票已开始下跌时,变为还会继续下跌,趁高价时卖出的投资者。  

配股:公司发行新股时,按股东所有人参份数,以特价(低于市价)分配给股东认购。  

蓝筹股:指资本雄厚,信誉优良的挂牌公司发行的股票。




$上证指数(SH000001)$

$东方财富(SZ300059)$

$人民网(SH60300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