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20年,西伯利亚的北极圈地区,一个叫韦尔霍扬斯克的小镇,出现了有史以来极圈内最高温度——38摄氏度。科学家预计未来这个记录很快就会被打破,因为现在全球的气温越来越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的话很快得到了应验,2021年,非洲赤道地区爆发了40年一遇的干旱高温,有三十个地区的温度超过了50摄氏度。

这个温度之下,全球应该也没有哪个地方会很凉快。此次高温还伴随着极端气候,让人类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时有科学家提出,我们可以试图重新冻结北极,恢复曾经的温度。

韦尔霍扬斯克高温示意图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原本是一种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变暖事件,离我们最近的就是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按照地质年龄,我们现在应该还处在第四纪冰川的末尾,本来应该比较凉爽的气候生生被人类拉高了温度。人类释放了一种气体中的潘多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引发温室效应,故又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比空气重,沉积在大气层的下圈,它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易被氧化,可以长时间存在于大气之中。

全球变暖过程

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接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这些热量有一部分会被地球的地面反射。二氧化碳会在大气层中形成致密的屏障。

其被反射的热量和地球自己产生的热量无法穿过这层气体,便会再次返回地球表面。经过很长时间的累加,便可以使地球气温上升。

温室效应是一个中性词,由于人类加剧了它的程度,而使其现在变成了负面词汇。那么这些致密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呢?

温室效应模拟图

在人类没有学会使用化石燃料之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的呼吸作用,偶尔会有火山爆发和森林大火增添一点。

整体来说这些二氧化碳是可以被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和掉,整个地球的碳元素处于平衡的状态。可是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将储存在地下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

这就打破了碳平衡,由此发生了全球变暖事件。人类自工业革命后,加大了化石燃料的使用,经过200多年的累加,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摄氏度。

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曾主要来自生物的呼吸作用

变暖的后果

一开始全球变暖带给人们的是优点,因为我们处于第四季冰川的末尾,时不时会出现气温反反复复下降,人们的农业受到影响。

变暖初期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不但如此,林业、畜牧业、渔业也因为气候暖和而增加产值。可是过了最初的时期后,恶果开始显现。

首先是地球的气流发生了混乱,极端天气变多。气流是地球上的冷暖空气在地球重力和自转作用下发生的偏移。全球变暖气流的温度发生了改变,导致季风的温度也因此提高,所到之处加剧水分蒸发;

而冷空气也不再如以前那样寒冷,遇到暖流后生成的降水减少,久而久之,出现了区域性干旱。干旱会使该地区的农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增加全球粮食危机的程度。

极端天气主题图片

其次就是生态圈遭受灾难。全球的生态环境多种多样,有以亚马逊雨林为代表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有以撒哈拉为代表的沙漠生态系统,还有亚热带季风,温带海洋等等。

其中有以南北极为代表的高寒带生态圈,这里包含了生物基因多样性中的抗寒基因,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如果全球继续变暖,寒带生态系统会崩溃,无数极地或寒冷地区的动植物面临灭绝。

人类到时候失去的不单单是生物,还有里面宝贵的基因库。最后就是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的陆地,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冻土融化。

温室效应严重会导致寒带动物灭绝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5500万年前的那次全球变暖时期北极是没有冰川的,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生活着大量生物。后来变暖结束地球恢复原本气温,这些动物的尸体连带着细菌病毒一起被冰封在了冻土层里。

现在冰川融化,千万年前的微生物与人类相遇,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没有谁知道,我们也不敢去冒这个险。

如今,北极的冰川正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融化,如果还不控制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北极熊最快会在2100年灭绝,到时北极已经一片汪洋大海。

严重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冰川融化

重新冻结北极

面对严峻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重新冻结北极,可是真的能做到吗?这可不是迪士尼电影里施展一个魔法就能完成的事。

即使我们人类拥有了科技,掌握了热力学定律,面对广袤的北极地区,也无法保证。科学家提出第一种假设,人为制造冰雪,加厚北极的冰层。

现实生活中的滑雪场拥有造雪机,能够保证滑雪道时刻拥有足量的雪,这样才不会让滑雪者受伤。人类可以在未来研发出巨型造雪机

造雪机

然后将之运往北极,在融化速度最快的几座冰川上方制造冰雪,延缓它融化的速度,时间久了就会让气温下降。这个想法是可以的,然而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

目前人类制造的最大造雪机每天可以制造190吨冰雪,这得造到什么时候才能将失去的冰川弥补回来?造雪机是需要燃料的,十分耗能,一边在北极造冰一边又在排放温室气体,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干。

第二种假设,向北极上空发射冰冻导弹。军事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制造出了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武器——冰冻弹。

未来人们可以向北极上空发射冰冻导弹

冰冻弹是一种以液氮作为主要材料的武器,发射到指定区域后,液氮会让这个地区的温度降低。使用冰冻弹越多,这个区域就越冷,甚至达到零度以下结冰。

可这一方案也不行,首先冰冻弹还属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大面积被投入军事使用;其次,北极地区范围特别大,冰冻弹仅限于局部地区。

想要冰冻北极就需要投放大量冰冻弹,可它再怎么说也是武器,这就相当于拿武器去轰击北极,气温是降下来了,北极也会被轰得面目全非。

冰冻弹只有大量发射才有效果

冰川时期

人为的方法行不通,我们就向地球本身取经,看看它是怎么把自己冻起来的,我们人类可否能效仿这样的方式让北极再度结冰。地球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五次大冰期:

第一次是持续了三亿年的休伦冰河期,发生在24亿年前,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蓝细菌释放出大量氧气,摧毁了空气中的甲烷,让地球的温室效应减弱,全球变冷进而进入冰川期。也就是说休伦冰河期是氧气过量引起的全球变冷。

休伦冰河期设想图

第二次冰期发生在约8.5亿年之前,持续了大约8500万年的时间后结束,并在之后进入了埃迪卡拉纪,发生了阿瓦隆大爆发,诞生了水母等早期生物,为后来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打下了基础。

这次冰封被称为“雪球地球事件”,引起原因是当时的藻类迎来爆发,榨干了好不容易形成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的氧气又毁灭了甲烷。

第三次冰期发生在大约4.5亿年前的奥陶纪,第四次则发生在约3.6亿年前的石炭纪,它们两个发生的原因是一样的,植物登上陆地后拼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摧毁温室效应接着全球冰封。

生活在奥陶纪时期的动物,但最后几乎都灭绝了

第四纪冰川则是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冰期,它发生在大约258万年前,至今依然没有结束。和前面四次由生产者引发的冰期不同,第四纪冰川的原因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

人们只知道它同样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摧毁导致地球无法自己“保暖”,进而形成了冰川时期,至于是什么让二氧化碳减少了,科学家们无法得到统一且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通过了解地球自己的五次变冷,我们可以发现无一例外都是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的。因此想要让北极重新变冷的最根本做法就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冰川

低碳出行

人类因为过量使用化石能源将亿万年固定在地壳里的碳释放了出来,形成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让全球变暖,北极面临融化的危机。

为了让北极重新回归以前的冰冻方法,科学家们想了无数的方案,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手段根本没有办法人为使北极冰冻。

地球46亿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想要全球气温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就得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为此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倡导低碳行动,除了国家基本的工业需要控制排放以外,人们也可以从小事做起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海报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全世界70多亿人一起努力是可以形成巨大规模的。个人能做到的,就是低碳出行。在非必要的时候不使用家用轿车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

或者可以自己购买清洁能源的汽车,如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积极做好垃圾分类,也能有效减少因为焚烧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

夏天不得已使用空调,应该将温度设置在26度,尽量购买有节能标志的家用电器。节约用水,多参加户外运动,减少在家使用能源的时间。

减少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并且参与植树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低碳行动的方式有很多,并且人人都能参与。

倡导低碳生活主题绘图

结语

北极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全球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北极动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这些危险的信号都在提醒我们,扼制全球变暖拯救人类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重新冻结北极显然并不理想,我们的科技也无法到达那个地步。解铃还需系铃人,是人类将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的,那么就要由人类自己减少。

否则以现在的速度恶化下去,最后的苦果要人类自己来品尝,到那时候,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淹没,整个地球生态已经毁灭,人类哪里还能生活呢?

科学家说,让北极重新冻结没有那么容易,可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很容易,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也是在守护人类的未来!



$上证指数(SH000001)$

$东方财富(SZ300059)$

$隆基绿能(SH60101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