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平价快餐成为了餐饮业的一股清流。在东北地区或者中西部,在市中心可以吃到十多元的快餐。在一线城市,20元封顶的快餐也不少。比如,在上海徐家汇、广州天河、深圳南山,这样价位的快餐不难找到。你以为人家偷工减料,去吃了才知道,其实还不错。

在其他很多日用消费品价格并不算低的时代,快餐价格却显得十分亲民,让人有一些反差感。为什么平价快餐正在崛起?必须分析它的成本结构。很多商业上的奥秘或者说企业家智慧,就嵌在成本结构之中。

餐饮的第一大支出,是房租。这两年,由于受到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城市的写字楼出租率都不高,社会整体的商业地租水平在下降。王健林的困难,为什么总是一个结束了,又接着给他来一个,就是这个原因。

部分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状况,并不比二线城市的同行乐观。一线城市商业地产行业的租户中,私营企业的占比远远高于国企和公营机构或事业单位的占比,而从二线城市到县城这样的级城市中,公家单位的占比会比一线城市的情况高。显然,私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差,必然会更直接地影响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

当商业地产整体不景气,有消费者需求刚性的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在宏观经济的波动大潮中得以留存下来,那么就自然能享受地租下降的收益。地租即使不下降,涨幅也必然会低于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年代的情况。

第二是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逻辑和商业地租一样,需求关系变化了,那么价格自然就上不去。就业环境快速变化,在“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公务员”“私募基金经理送外卖”不是新鲜事的时代,打工人要老板加工资的底气,自然不如以前。因此,餐饮业的人工成本自然放缓上涨。

在商业地租和人工成本之外,原材料的价格其实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我看到的一个数据,对理解餐饮业很重要:2023年,我国植物油的供应总量为5269万吨,再创历史的新高。为什么餐厅店老板舍得给油,这个数据给出了原因。地沟油的问题的确存在,但没有那么吓人,新鲜植物油的供应是十分充足的。

在总供应量飙升的同时,我国国内植物油自给率却不断下降,这几年稳定在不到40%的水平,即六成以上需要进口。为什么进口这么多?原因只有一个,便宜。此外,如果算上植物油原料大豆的进口(2023年我国大豆进口9941万吨,同比增长11.4%),那么中国植物油需求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会更高。

植物油和大豆原料的巨大进口额,直接降低了消费市场上植物油的价格,这是国际贸易和全球分工带给中国人的福利,直接降低了餐饮业的一项核心原材料成本,让中国人吃得更好,有了全球性的物质基础。

《爱情神话》剧照

可以这样说,平价餐饮业营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在供给端,成本结构不断优化,核心成本项的上涨压力被宏观环境压制,短期内看不到反弹的可能性。在需求端,同样是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消费者更多地追求实惠,需求也上来了。实际上,这段时间,各平台教人做生意最热门的短视频就是两类,一类是让人打造IP的课程,比如百度副总裁也参加的那种;一类就是加盟快餐连锁的视频。

所谓的企业家,即是能选择合适的时机,对生产要素(原材料、劳动力)进行组合,为社会提供增量财富,创造增量价值(农产品的销路、白领的平价就餐福利和服务员的就业)的人。必须为他们鼓掌。

当然,平价餐饮很快就可能变成红海,要真正做好,还需要更多的经营智慧。同时,也要小心可能存在的加盟骗局。



$上证指数(SH000001)$

$东方财富(SZ300059)$

$美团-WR(HK|8369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