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一家电池厂发生火灾。截至当日下午,京畿道华城市电池工厂火灾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

经分析现场监控视频等初步调查,起火原因就是工厂生产的锂电池爆炸。

参与救援的消防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天发生严重火灾的锂电池厂内在起火时,工厂二层堆放有3.5万个锂电池。从冒出白色烟尘到剧烈燃烧,再到烟气充满整个作业空间,仅耗时15秒。

据悉,起火的工厂归属于是韩国SK集团旗下的电池企业——Aricell,该企业由SK创新和SKIET合资成立,年产能5GWh。

01 韩系厂商陷“至暗时刻”

从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到电动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动力电池安全始终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动力电池安全仍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而宝马、现代、通用等多个国际车企的接连召回,更是让韩系动力电池企业陷入信任危机。

2020年,因电池组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杂质,将会引发起火安全隐患,宝马将召回2.67万辆PHEV插混车型,召回车型的电池供应商为三星SDI。

同年,韩国国土交通部责令现代汽车召回约2.6万辆Kona EV,而后现代汽车在海外市场再度召回约5.1万辆Kona EV。

2021年,因为雪佛兰Bolt EV频发起火事故,通用汽车宣布将扩大召回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范围,同时向电池供应商LG公司寻求赔偿。

2022年,Stellantis集团旗下FCA在美国召回了16741辆Pacifica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搭载由LG生产的混合动力电池组。

因电池问题引起的召回同样发生于储能领域。

同在2022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接连发布安全召回警告,矛头均指向LG新能源电池可能会过热并起火。

今年5月份,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Gateaway储能电站发生了持续两周的火灾,该电站则采用了LG Chem的三元锂电池。

纵观韩国电池企业的发展路径,便是在韩国汽车电动化的带动下,紧抓韩国本土及北美客户,并在一定程度上辐射欧洲市场。

但在韩国、美国车企中接连发生的起火、召回事件,对于韩系电池企业而言无疑会是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韩系电池“统一”欧美韩市场的格局正加速扭转。

02 大额亏损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深陷信任危机的同时,与Aricell同属SK集团的电池企业——SK On已连续多季度亏损。

数据显示,此前三个季度,SK On营业亏损分别为861亿韩元、186亿韩元、3320亿韩元,亏损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动汽车电池需求疲软,出货量减少。

为解决财务危机,不久前有消息称,SK集团正考虑出售电池材料子公司SKIET以重组电池业务。随后,据韩媒报道,SK集团有望与其能源子公司SK E&S合并,以支撑旗下亏损的电池制造商SK On。

业内认为,SK On目前只生产软包电芯,该公司应该扩大产品阵容,以更好地满足车企的需求。

在SK On之前,LG新能源已率先公布2023年业绩,营收、利润均实现增长。

不过,由于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已展现出疲态,LG新能源第四季度利润环比下降了53.7%。该公司还预计,2024年营收增幅将处于的0%-10%中部区间。

三星SDI业绩显示,其2023年销售额为22.7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63万亿韩元。

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下,该公司也出现了与LG新能源相同的情况,其销售额与利润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初现下跌,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降至2673.8亿韩元,同比下降29%;净利润2731.3亿韩元,去年同期为3754亿韩元。

韩国媒体认为,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动力电池需求出现下滑,作为韩国未来重要增长支柱的韩国电池产业已经“亮起了黄灯”。此时产品信任出现危机,对本就面临冲击的电池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