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那年,朱朝决定从复星医药辞职,与师兄弟一起创业。他们想解决一个世界性难题:让人类大脑中死亡的神经元“再生”!

朱朝曾在中科院上海生理所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后又赴美深造并工作18年,2017年回国后任职于复星旗下万邦医药。“我一直想做神经系统创新药这一巨大而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赛道。”当提及为何选择创业,他回答道。回国5年后,朱朝毅然辞去大药企的高管工作,与中科院神经所科研“国家队”共同创建了纽伦捷生物,这支团队也是原位转分化技术领域全球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转分化因子筛选、病毒及非病毒载体设计、体内外药效学方法开发……很难想象,创立不到三年的纽伦捷生物已搭建完汇集众多关键技术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平台。也正是基于强劲的研发实力,目前,纽伦捷生物正准备下一轮融资,先发管线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其他几条管线也在快速推进中。公司在两年内完成两轮融资。

近日,张通社来到位于张江的纽伦捷生物,见到了创始人朱朝,他低调、谦逊,比起创业者,看上去更像一位科学家。“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很好,全国领先,创业当然要来这里!”他缓缓道出自己与纽伦捷生物的故事。

01

神经科学博士创业

团队来自中科院“国家队”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征途上,朱朝已经走了二十余年。

朱朝从小在徐州长大,他在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攻读神经生物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神经生物学家李朝义院士,主要从事视觉中枢领域的研究。尽管在中科院的学习只是他求学路上的一小段旅程,但二者的缘分却维持至今。

“纽伦捷是从中科院的重点研发项目中孵化而来的。”朱朝说道。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开发了iPSC 技术,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纽伦捷的核心技术——原位转分化,就是基于iPSC技术上迭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细胞重编程技术,该项目由时任神经所研究员的章晓辉与神经所副研究员刘月光等教授合作开发。


“章晓辉是刘月光的联合导师,也是我的生理所博士同学,大家互相都很熟悉,所以他们做的这个项目我也一直在关注。”朱朝回忆起两人间的渊源。2015年,章晓辉和刘月光等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他们团队在体原位转分化技术研究论文系列的第一篇,那是国内在该领域的首篇文章。彼时,在深入研究原位转分化技术的团队屈指可数,他们是全球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不过,那时的朱朝已从中科院毕业,远赴美国深造。他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Smith-Kettlewell眼科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后研究,继续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科方面的工作。“后来我就留在美国金山湾区工作了18年,专注于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工作。”朱朝介绍道。


2017年,朱朝回国,在复星医药旗下万邦医药科技任职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学官,其间孵化了一家肿瘤免疫治疗生物医药公司万戎科技,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学官。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他积累了丰富的中美两地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管理经验。


尽管已在大型药企任职,但多年来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深耕,让他一直对做神经系统创新药念念不忘;另一边,刘月光在实验室坐了十几年“冷板凳”,将早期科研项目转换为药物研发平台,他不想只是将技术写在论文上,无法惠及病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几个中科院师兄弟一起成立了纽伦捷生物,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神经所科研“国家队”。


回忆当初的心情,朱朝仍感心潮澎湃:“我们有一个机会能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可以去闯荡一下,这样的人生没有遗憾。”

2

深耕神经原位转分化创新基因疗法

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管线将进入临床研究

人类大脑拥有约860亿个神经细胞,是自然界中最深奥且错综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制,神经元一旦死亡,就很难再生,大脑功能因此受损,中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渐冻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皆与此有关。


“原位转分化技术为神经元再生提供了新思路。”据朱朝介绍,纽伦捷生物的原位转分化技术通过病毒或者非病毒载体,将一段基因序列携载到靶细胞,在这些细胞内表达出转分化因子并促进这些成熟体细胞往神经元发育。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转分化方式将其他细胞转化补充为神经元,让大脑中死亡的神经元“再生”。


与iPSC技术相比,原位转分化技术不经过干细胞环节,规避了成瘤风险;且是内源再生,没有免疫排斥,也无需体外细胞培养和筛选,工艺成熟、生产成本可控,解决了商业化落地和药物可及性问题;此外,基于原位转分化技术开发的基因治疗药物属于通用型药物,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


“这种技术可以让体内不能够再生的重要功能细胞再生,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同样技术原理还能用于肿瘤治疗,将肿瘤细胞重编程为不再分裂增殖的细胞,从而有效控制肿瘤增长。”朱朝解释,纽伦捷生物大规模筛选优化出来的高效转分化因子,以及确保肿瘤细胞感染率的靶向肿瘤细胞的可复制病毒载体技术的突破,是使原位转分化技术用于肿瘤治疗真正具备临床意义、有效解决胶质母细胞瘤高复发问题的两大法宝,也是纽伦捷产品的技术优势所在。


据了解,纽伦捷生物选择的主导转分化因子比较上游,是启动神经元发育最关键的因子。此外,该转分化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相比单一途径转分化因子而言功能更加强大,转分化效率更具优势。


在载体上,以肿瘤治疗为例,纽伦捷生物通过可复制病毒载体,叠加高效率的转分化因子,让肿瘤细胞感染病毒并不断复制,有望最终达到所有肿瘤细胞被感染从而被转分化为不再分裂增殖细胞的治疗效果。“我们的病毒载体加载有靶向肿瘤细胞的启动子,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能够确保安全。”朱朝指出纽伦捷生物的这一载体优势。同样,在其他管线上我们都有相应的特殊载体设计。


基于原位转分化技术,纽伦捷生物开辟了两条先发产品管线,分别面向致盲性眼病和难以治疗的神经系统肿瘤这两大方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基因治疗药物。“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会更考虑临床需求、成药性及商业化落地。”朱朝向张通社透露了他们这支拥有丰富产业经验的团队对于管线布局的考量重点。


在治疗眼科疾病上,纽伦捷生物采用感光细胞原位再生技术,它区别于其他疗法的地方在于“只换不修”。“这是一个广谱型的基因治疗,我们的技术是再生重建出一套新的感光细胞取代病变感光细胞发挥作用,突破基因突变位点的局限。”朱朝以视网膜色素变性为例继续解释:“目前已发现一百多种基因突变可以造成这类疾病,通常针对某一单基因突变修复的基因疗法覆盖面就窄得多,很难进行商业化开发,而且对中晚期病人疗效有限。”


在神经系统肿瘤方面,纽伦捷生物目前进展最快的是针对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药物。朱朝透露,他们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管线研发上已获得突破性临床前数据,在不同模型上可以高效清除脑胶质母细胞瘤且有效控制复发,从而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今年下半年,纽伦捷生物将开展IIT临床研究。


此外,患有渐冻症的蔡磊也在与他们开展合作。“去年起双方开始技术合作,他们提供模型动物,协助我们用神经原位转分化技术开发渐冻症新兴基因疗法。”谈到蔡磊,朱朝有些感慨,“我们特别佩服他的勇气和坚持,也非常乐意跟他一起并肩战斗。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一条特殊管线。”


03

搭建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平台

两年完成2轮融资

围绕细胞原位转分化技术,纽伦捷生物已搭建起包括转分化因子筛选、病毒及非病毒载体设计、体内外药效学方法开发等关键技术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平台,并申请了多项国内外关键专利,为公司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稳固的科学基础和深厚的技术底蕴,使纽伦捷生物收获不少行业认可和荣誉。它曾先后赢得第三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场决赛第一名,入选浦东新区明珠领军人才计划、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获评“2023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之最具成长性细胞基因治疗企业TOP10、2023中国生物医药领跑者100榜单、BioChina 2023易贸医疗创新突破企业、第五届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国峰会基因治疗研发启明星、2024星耀榜“生物创新药领域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等多项荣誉。


除了行业荣誉,纽伦捷生物在成立两年内便获得两轮融资,聚集了上海科创投、苏州金沙江联合润璞、上海司南园科、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上海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知名投资机构。


从大型药企任职到自己创业,朱朝遇到过不少坎。“为了融资,我可能见了上百位投资人。”他笑了笑,如何让公司活下去并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他最常考虑的问题。


“我们这个团队都是科学家出身,以前在实验室里工作,现在要去市场上拼,公司运营、融资、宣传,还有供应商上下游的关系都得搞清楚。”尽管需要瞻前顾后不少“琐事”,但朱朝和团队从不曾退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去做属于自己的事业,所以很有动力和激情。”


此外,原创药的研发过程漫长且烧钱,为让公司的运营和技术研发得以持续,创始人们也投了不少身家进去。“我们对自己的技术和团队充满信心。”朱朝坚定地说道。在他看来,药物上市只是时间问题,纽伦捷生物的技术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我们正着手准备下一轮融资,以后也将持续融资,不断推进管线研发。”谈起未来的发展方向,朱朝有清晰的目标。他表示,未来纽伦捷生物的技术将在三个方向上扩展。“我们会在中风、嵴髓损伤、神经(包括视网膜、耳蜗)退行性疾病的再生医疗上和在肿瘤治疗上继续深入。”朱朝还提到,新兴抗衰老赛道也是他们布局方向。


纽伦捷生物创立不到三年,对于朱朝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想要立足,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把项目做好、做快、做到差异化,让公司管线能够早日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在他看来,作为一家初创生物医药公司,打铁还需自身硬才是最好的生存法则。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