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英伟达一度成为有史以来第三家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的企业,并在上周创下每股135.58美元的拆股后历史最高收盘价,市值达到3.34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和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然而在那之后,英伟达股价出现回调。在最近的三个交易日,英伟达从18日每股135.58美元的收盘价下跌超12%,市值累计蒸发约4300亿美元,创下单一上市公司三天市值最大跌幅的纪录,相当于两个高通的市值(2241亿美元)。

英伟达市值蒸发4300亿美元,股价在三天内大幅下跌,这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和担忧。对于这一现象,市场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分析:

1.技术性调整:有观点认为,英伟达的股价震荡下行可能只是技术性调整,人工智能产业依然是个充满前途和未来的产业。在没有新的科技突破之前,英伟达的市值不太可能持续下跌。

2.市场预期分歧:市场对英伟达的看法存在分歧。部分分析师认为英伟达的客户集中度较高,这可能导致风险集中,一旦遇到问题,英伟达的发展可能受到威胁。然而,也有分析师对英伟达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其产品特性决定了客户集中度,目这种集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3.AI产业发展:AI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每天都有新技术和产品出现。如果AI产业,那么英伟达作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前景也将受到影响。

4.消费端影响:一些观点认为,投资的终端是消费者,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几乎都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英伟达作为面向B端的企业,可能在市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拆股的影响:有观点提到拆股可能是市值达到顶峰的一个迹象,这可能会吸引普通投资者接盘但并不改变公司的基本面。

6.量化交易的影响:当前美股市场流行的是量化交易,这可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基于公司基本面的分析。

这些分析表明,英伟达的股价下跌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市场预期的分歧、AI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不同解读。至于这一现象会产生哪些影响,可能包括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对公司战略和市场定位的重新评估,以及对整个A产业的长远发展的影响。

AI需求爆发能否持续?

老黄减持是烟雾弹,他都会采取走走停停的方式逐步减持,对股票走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最近这几天OpenAl接连出事,先是半个月内连续宕机两次,然后推迟GPT-5发布,最后今天还终止了向多个国家提供的API,这种种迹象都在说明OpenAl的服务器真的不够用了,其业务提速能力已经见顶,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成本暴增的大雷。

要知道AI技术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距离,而OpenAl现在还远没有实现盈利,要是它现在还控制不好成本的话,或许它将永远无法盈利,继而使现在对于AI概念的炒作或都将全部打水漂。

由于现在美国的金融市场对于AI概念的炒作已经是孤注一掷,而英伟达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针对AI概念的任何猜疑都有可能引发英伟达股价的剧烈波动。

如果现在的AI技术的投资都是镜花水月,那么现在英伟达的股价就都是泡沫,而老黄无疑就是最大的赢家。

一旦AI的泡沫被刺破,那么现在这种躺着赚钱的模式就将无法继续,对于AI技术的投资热度也会迅速降温,而英伟达的营收或将出现断崖式下滑。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AI这个赛道要彻底玩完了,而是现在这种向全球普及的业务模式,可能远远超出了现有人类算力的可服务范围,在高性能与高普及率上只能二选一,这将明显落后于市场的预期。

此外,技术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压缩算力成本,所以如果这个瓶颈无法突破的话,未来ChatGPT的使用成本或将呈指数级上升,用户数量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

受OpenAl的扩张受阻的影响,英伟达的盈利预期肯定会有所下滑,即使它不会断崖式下跌,也不会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好。

现在英伟达的泡沫是非常明显的,破裂是迟早的事,问题只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而当市场处于狂热状态之下,一盆冷水就可能引发全面崩盘,这就是英伟达现在所需要面对的现实。

拆股本身就是大顶的一个迹象,当年特斯拉的大顶由拆股开始的。拆股本身就是让普通投资者来接盘。

不要讲什么基本面,美股现在流行的是量化,量化通俗来讲就是科技加持的技术分析。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投资的终端永远是c端消费者,所以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都几乎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苹果微软莫不如此。因为消费规模才是整个产业链利润变现的终点。

现在英伟达就是一个面向b端的企业,一个处于行业上中游的公司,还不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质,现在市值就已经三万亿刀了,那下游的AI终端市场最低一年也得一万亿刀。这两年可能吗?全球手机加电脑产值也才一万亿刀不到,还是几乎人手一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