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全筑(SH603030)$  

从不同角度看大宗数据,数据是不会说谎的,大家说说他们到底在谋划什么?

第一,从数量总额上看,在6月4日开始出现大宗交易以来,共交易26笔,合计股票数量1272万股,能抛出这个量的估计只有上海城开集团,他们之前还有1500万股,如果没有集合竞价,就最多还剩下300万股。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城开要抛?是出于自身资金追求,还是重整过程中有相关协议?

第一个问题回答:上海房价是目前唯一一个还在增长的城市,从网上年报上看23年总资产是266.35亿元,负债才166.26亿元,经营收入9.94亿元,净利润0.18亿元。还获得了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成长性top10。不管从数据还是荣誉上看,都不缺钱,退一万步说,即使全部卖光,也就不到2000万资金,对一个负债以百亿计价的单位看,基本是杯水车薪。我认为应该重整过程中,上海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住全筑,这样既保住了大量农民工的工资确保了稳定,也防范了上海城开的股权归零!估计大有和王建郡都是上海市政府牵线过来的,但每个人看问题的想法和角度不一样了,站在朱斌的角度还想保住控股权,不惜以更低的产业投资的价格拉拢大有作为一致行动人,王建郡等肯定还是看重了壳资源,为后续主导资产置换做准备,包括成立子公司。如何让主导成为现实呢?肯定上海市政府在这里做了让步,就是同意低价转让上海城开所持有的股份,毕竟没人参与重整,股权都化作了零。

第二个问题,上海城开到底还有没有剩下300万。

这个问题后续自然能解答。

第二,从买入方看,共有4家营业部,上海的8次,南京的8次,苏州的6次,深圳的4次。

问题来了,第三个问题,为何是这四个地方,跟几个关键股东有何关系?

第四个问题深圳的四次为何要晚这么长时间,在6月19日才入场,而且在6月20日,6月21日,6月25日只有他一家进场,这个关键问题

以上2个问题大家可以汇总下思路。

第三,从价格上看,从6月4日收盘价格在1.66的时候打出大宗1.55的价格,最低打到1.37。

问题又来了,第五个问题,为何在关键股价1.6的时候出现大宗把价格往1.5以下的虹吸面退上引导?反而股价越低,股东人数越少?

第六个问题:为何最后一笔6月25日的能在涨停位置1.51价格抛出的,确要在1.41大宗上卖。

第四,从分配数量上看,可以看到6.18和6.19分别出现了一次苏州营业部34万,上海营业部38万,其他大宗都是50万一次。

第七个问题:为何这两次没配齐50万。

第八个问题:为何连续大部分每次只弄50万?是否有意引导股价到1.5以下的恐慌区,是否只有收集筹码可以解释的通!


总之,这是一盘大棋,可能涉及控股权的抢夺,当董事加进来那一刻,股权争夺的游戏就开始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