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邮件引发了震动~~


据多家媒体报道,6月25日凌晨,部分开发者收到了来自OpenAI官方的邮件。邮件显示:“我们的数据显示,贵组织的APl流量来自OpenAl目前不支持的地区。您可以在此处找到受支持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将从7月9日开始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我们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地区的APl流量。要继续使用OpenAl的服务,您需要在受支持的地区访问服务。”



媒体在报道中称,尽管OpenAI的API目前向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开放,但中国并未包含在内。这表明,OpenAI将不再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


可以说,OpenAI的此举背后可能涉及了复杂的监管和合规考量。美国财政部于6月22日发布的一份规则草案中,要求对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进行监管,包括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意在限制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商务部对此则回应称,中方注意到美方发布相关文件,美方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取消对华投资限制,为中美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因此,在美国加强对华技术投资监管的大背景下,OpenAI作为美国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同时,新加入的董事会成员——退役美国陆军将军Paul M. Nakasone(保罗·中曾根)的网络安全背景,也可能对OpenAI的决策产生了影响,其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可能推动了OpenAI在合规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更严格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其实并未直接向中国提供服务。此前,国内企业和开发者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使用OpenAI的技术:一是直接对接OpenAI的API;二是通过微软Azure平台。然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面临服务中断的风险。如今,这一风险已然成为现实。


至于OpenAI突如其来的“断服”决定,或多或少会对依赖OpenAI API接口的创业公司,尤其是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创业公司产生一定影响,而随着OpenAI服务的终止,这些公司必须尽快寻找到替代方案。


当然,国内的大模型提供商也因此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众所周知,在当前国内基础大模型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大模型提供商正进入市场抢占的关键阶段,甚至不惜在先前激烈的价格战中,通过显著的降价策略,力图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现在,那些因OpenAI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而不得不“搬家”的用户,无疑将成为了这些大模型提供商竞相争夺的焦点。


目前,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推出各自的"迁移"方案,意图接纳失去OpenAI支持的用户。


百度智能云在其公众号上推出了“故乡的云·国产大模型普惠计划”,旨在为新注册企业用户提供无障碍的迁移服务,包括免费的模型调用、训练、迁移和服务。



阿里通义千问也公布了OpenAI用户迁移方案,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替代模型和专属迁移服务,阿里云百炼也意图成为OpenAI用户的首选替代者。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大模型在斯坦福大学的大模型测评中取得了与GPT-4相媲美的成绩,而调用价格却远低于GPT-4,这无疑增加了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智谱AI也积极参与了这场“抢人大战”。他们通过提供丰厚的Token赠送计划、技术支持和迁移培训,力图在这场市场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