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这两个字是如今事关电商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词。今年618,电商平台使尽浑身解数,都为了压出一个“全网最低价”。

隔壁平台卖19.9的商品,这边平台就敢卖9.9,对于商家和平台来说,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所有人都在憋着一股劲,电商行业前所未有的难熬。

不过,低价竞争真的只是一场数字的比拼吗?疯狂地降价,难道会成为以后电商行业的常态?从今年618来看,今年的低价大战,将会是一个关键转折点。

无底线的降价,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一边是商家和平台生意难做,为了压低成本,商家不得不更换质量差但更便宜的材料。如此一来,虽然价格降下去了,但是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没有提升。

商品价格降低之后,可能得到的只是更次的产品,于是退货率暴涨,今天某商家卖出一千件商品,没过几天就能收到数百件的退货,甚至今年女装行业中有传闻说“退货率高达80%”。

甚至有商家为了压低成本,就算有一千件的订单,也只会发两百件的货,等一些人的货退回来之后,再发给其他人。

从电商平台到商家,再到消费者,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低价并不是唯一,低价不等于低劣,要想获得一个好的购物体验,要想在电商当中脱颖而出,“又便宜又好”才是唯一的出路。

今年618,京东为“什么是真低价”打了个样儿。京东表示,要站着打低价,从效率中要空间,既不要品质缩水,也不要割肉补贴。

这就对电商自身的供应链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源头品牌合作不达标,物流运输不给力,库存周转效率太低,种种问题都会导致不能“站着打低价”。

想要“站着打低价”,必须在供应链上持续精细化营运,把效率做到极致。这点国内电商平台里面,做得比较好的像唯品会,通过全球上千名的买手团队,直接对接品牌方和一级供应商,降低了货品成本。

另外通过精准的市场判断,进行提前采购。在2020年的时候,某轻奢品牌一些门店关闭导致货品积压,唯品会趁机采购了大批低价商品,后来该品牌全球涨价和扩张,市面上货物短缺,唯品会却实现了用接近成本价卖大牌。这就是企业对于自身供应链掌控的经典案例,能提前预判行业趋势,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拿货。

市场需要低价,但低价不是唯一,市场需要的是有品质的低价。拼到最后的低价之争,最后只会落到供应链之争上面,建立在品质品牌和服务基础上的低价,才能持续和长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