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时代的蓬勃发展,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了一批造车新势力。在中国,蔚来、小鹏、理想等车企凭借强大的国内市场基础,正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而在美国,Lucid、Fisker、Rivian、Proterra和Vinfast等新生力量亦不甘示弱,竞相角逐。然而,海外这些新兴车企在经历了初期的迅速崛起后,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现金储备枯竭、融资困境以及供应链紧张等问题。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曾试图模仿特斯拉成功模式的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该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于当地时间6月17日向特拉华州申请了破产保护。根据法庭文件披露,Fisker的资产估值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而负债则介于1亿至5亿美元,债权人数量初步估计在200至999人。

去年夏天,Fisker推出了首款电动车型Ocean SUV。当时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已开始降温,消费者需求低于预期,加之Fisker在研发、工厂建设和销售网络布局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更为雪上加霜的是,Ocean车型还因制动问题、驻车和其他模式切换问题以及车门故障等问题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Fisker这家备受瞩目的造车新势力的衰落。

Fisker成立于2016年,曾在2020年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rtan Energy Acquisition Corp达成反向合并上市,当时的估值高达29亿美元。然而,上市后,Fisker持续亏损,短短三年内净亏损达20亿美元。由于股价持续低迷,Fisker最终在今年初被纽交所摘牌退市。目前,该公司仅有一款在售车型Ocean,售价区间为37499-68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7.4-50.4万元)。

事实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过去两年内,包括电动巴士制造商Proterra、电动皮卡公司Lordstown和货运电动卡车公司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等也相继申请破产。

从当前形势来看,美国电动车新势力面临着宏观和企业微观两个层面的压力。首先是宏观层面,电动汽车的整体需求减弱导致美国造车新势力面临销量下滑和业绩压力。就连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头羊特斯拉,在2024年也遭遇了销量和业绩下滑的困境。

在微观层面,资金压力更是这些车企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多家新势力已成功上市,但按照现有市值筹集更多资金仍充满挑战。例如,Rivian的主要股东福特和亚马逊对纯电动领域的兴趣似乎正在减弱;Lucid的主要资金支持者仅能维持其基础运营;而Vinfast的全球扩张计划也面临资金瓶颈。

此外,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新进入者需要面对来自特斯拉等传统汽车厂商以及其他新兴品牌的激烈竞争。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部分造车新势力难以与竞争对手抗衡。

更为严峻的是,特斯拉和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价格下调给新势力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定价压力。无论是Rivian的电动皮卡和SUV、Lucid的豪华跑车,还是Vinfast的平价电动车,都面临着成本控制和亏损管理的挑战。

综上所述,美国造车新势力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资金压力、生产和交付问题、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法律诉讼和监管压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成功,这些车企需要积极应对挑战,调整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