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重卡先行》

自动驾驶将会在商用车领域率先推广,然后才轮到喧闹城市中的乘用车。江淮汽车应该与华为探讨自动驾驶商用车方面的合作,毕竟江淮汽车跟华为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合作默契了,合作起来收效最快成本最低效果最佳。

——————————————

自动驾驶卡车,突然又“行”了?


资讯朝闻

6分钟前 分享资讯

关注
来自:江西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卡车赛道一扫去年的阴霾,利好消息频出。

日前,无人卡车初创企业Waabi官宣获得2亿美元的B轮融资;在此之前,主线科技和苇渡科技也相继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

在应用终端,包括圆通、中通等快递巨头以及大型货运公司也传出了采购交付的消息;这同时,包括挚途科技、赢彻科技、零一汽车、DeepWay等也纷纷传出量产交付的消息。

在车企端,越来越多的车企涌入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包括沃尔沃、戴姆勒卡车公司、德国MAN几大商用车巨头都披露了自动驾驶重卡的最新进展,在这之前,国内包括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重汽、东风、上汽红岩、徐工、东风、江淮等商用车企业也纷纷涉足自动驾驶赛道。

而在政策端,5月下旬小马智行、主线科技、卡尔动力宣布获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资质。这被视作自动驾驶卡车无人化进程在政策方面的又一大突破。

而在2023年,整个自动驾驶卡车行业还是寒气逼人。除了自动驾驶第一股的黯然退市还有Locomation、Embark、Waymo等一批企业的破产、裁员、项目停摆;在国内擎天智卡被爆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等等的消息, 都让整个赛道前景黯淡。

难道,自动驾驶卡车突然又“行”了?

01"突围"的量产样本

有企业黯然退场,当然也有企业杀出重围。

经过早几年的发展,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已经实现了0-1的突破,在技术路径、场景选择、商业闭环等方面经过了初步验证,不少企业均实现了规模化的量产交付。包括自动驾驶公司、车企、终端运营方的参与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今年3月底,挚途科技宣布其ADAS产品正式上车一汽解放商用车,涵盖J6V、J6P等在内的多款主流车型。

根据双方签订定点订单,计划在本年内实现FCW/LDW、AEB等多款产品在长春、青岛等基地主流车型全覆盖,第一阶段ADAS产品年装车总量预计超10万件。

挚途科技由一汽解放发起成立,面向行业提供智能驾驶软硬件一体化产品、高速场景运营车队和低速场景解决方案。在商用车自动驾驶前装量产,面向环卫、工厂等丰富的商用车场景进行落地等商业化进程方面保持着行业领先。据官方测算,挚途科技的ADAS产品在重卡市场占有率超12%。

5月7日,嬴彻科技宣布其卡车NOA已搭载于多个品牌和车型,截止4月底其运营里程突破1亿公里。公开消息显示,今年其也陆续向多家快递公司实现了批量交付。

主线科技已与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徐工等6商用车企合作,推出了十余款智能卡车。主要在高速干线物流场景,为中储智运、德邦、申通、顺丰、京东等物流客户提供智能运输服务,累计运输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

另一大L4级高阶自动驾驶卡车的核心玩家,小马智行三一集团、中国外运三方合作,并于中国外运合资成立的青骓物流公司,运营了中国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卡车车队,在全国范围内投放车辆超过200台。

在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链条中,为自动驾驶买单的是物流、快递货运这类运营终端,对终端来说,最关心的问题也只有两点:一是安全,这是量产的基础;二是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节油与人力成本。

通过技术与方案在车端的应用,带来安全、节油、降本、提效等系列经济效益,来驱动下游终端运营客户,已经成为了各大自动驾驶卡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要商业逻辑。

例如挚途科技全栈自研的挚途鹰腾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全局节油、局部节油和车辆精准控制组成的“节油三板斧”,模拟金牌司机最优驾驶方案,可实现3%-6%的节油效果。

在安全方面,针对商用车操作难度大,载荷情况不一、实际运输场景极为复杂等问题,挚途科技进行特殊算法设计,构建了从硬件安全、功能安全、软件质量保证、信息安全到测试验证的五位一体安全保障设置。

这部分率先经过技术方案的迭代,以及商业闭环验证,可以带来丰富的中国实际路况场景案例库,以及源源不断的场景数据,加速算法迭代与系统安全性能提升;

并且,这批公司可以深入运营端,理解终端客户的真实痛点与需求,通过技术+产品+运营模式的适配与优化,来实现车端+人力+运营管理在内的全域降本增效。

例如据挚途科技介绍,其已经落地的运营项目案例中,得益于其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安全性与高成熟度,在往返距离3000公里的运输路线中,自动驾驶系统里程占比最高超过98%。

这样,传统卡车司机一天原本需要开车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更为精准规范、可靠全的系统驾驶行为,来提升安全性与节油效率。

而从部分公司的运营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基于安全可靠的智驾系统,结合物流运输网络进行运力匹配,在保证配送效率的情况下,还可通过降低人员配置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例如挚途科技实现了1600公里的超长单驾时效标准,从华东到华南物流大通道,可实现“单驾”模式来降低运营成本。在赢彻科技的运营模式中,在500公里至1200公里的路段中实现了“双驾变单驾”;在1300公里至2500公里的传统双驾线路上,通过设置驿站式接力点的形式,实现了“有条件”单驾等等。

某种程度上来说,上述企业的“安全、省油、省人”的商业模式先行落地,已经在终端应用方带来了价值影响,同时这些经过初步验证的商业链路,也让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自动驾驶产业看到商业化突破的希望。

02“新势力”崛起

在自动驾驶卡车赛道上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一批“新势力”的兴起。

这批企业以电动化+智能化的双线驱动, 首先凭借电动化的节油经济效益优势,来实现对传统商用车的替代,驱动量产落地,再叠加智能驾驶技术,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带动自身自动驾驶系统的规模量产,也能同步完成推动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验证与迭代升级。

可以观察到,2024年包括Deepway、零一汽车、苇渡科技、图灵智卡等新势力的电动化+智能化融合路线也开始进入落地阶段,各家新势力也陆续获得了数亿元的融资。

今年5月,零一汽车正式发布两款正向向开发的纯电动牵引车——惊蛰和小满,并且两款车均实现批量交付;苇渡科技首款车型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搭载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

可以观察到,这批新势力的商业场景主要集中在大B级端,也就是大型的仓储物流机构等,路线也基本是从仓储到仓储“点对点”运营路线,

诚然,纯电动重卡仅凭借每年运营过程中的油电差价,就能看到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两至三年的运营,就能收回纯电动重卡的购置成本,这无疑成为了纯电动重卡替换传统燃油车的最大动力。

不过,纯电动重卡市场也并非一路坦途。

近两年,传统商用车企业、传统重卡企业也纷纷转向电动化,加之大家的目标市场基本锁定在资源类运输(钢铁、水泥、火电、煤炭等)等少数几个固定的场景下的中短途运营市场,导致该细分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内卷,价格战愈演愈烈。

无疑也是各大“新势力”商业化量产之路上需要面临的难题。

其实,无论是对坚守L4级别以上的“高阶”派,还是“新势力”,以及“渐进”派,当前的主要问题都是如何突破大规模化。

一方面,只有规模做到足够大,商业价值才会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只有基于更大的规模化,系统成本才能大幅下降(毕竟,当前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依旧高企,这对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来说,始终是一笔绕不过的经济账)。以上才能真正触动应用端的需求,正向驱动商业闭环运转起来。

目前,不少企业也纷纷通过多条路线并行,多场景推广等等,试图扩大规模化。

例如挚途科技在L4级自动驾驶路径中,实施了1+2+N场景战略,即以一个高速场景(干线物流)场景和两个低速场景(工厂物流和环卫),并面向N个商用车场景打造商用车自动驾驶整车解决方案。

主线科技方面也透露,除了专注于干线物流和港口场景,当前也在有意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在港口场景。据报道显示,接下来主线科技可能进入城夜间配送场景,尝试开发渣土清扫等自动驾驶特种车。

无论如何,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化需要多方推动,包括政策、技术端、车企、资本等的多方合作,以及技术、成本、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进一步成熟,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才会走到大规模商业化爆发的临界点。

但在这之前,自动驾驶卡车各大玩家的风险并未解除。

免责声明:图文源自互联网,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江淮汽车(SH60041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