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不少国内API开发者收到了来自OpenAI的邮件。信中表示,“数据显示,您的组织存在来自OpenAI目前不支持的地区的API流量。”邮件还称,“从7月9日起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地区的API流量。若要继续使用OpenAI的服务,需要在支持的地区访问该服务。”

根据OpenAI官网,支持访问API服务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总计188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此前OpenAI也并未开放面向中国市场的服务。OpenAI官网还提到,除列表中的国家和地区之外,“访问或提供访问我们的服务可能会导致您的账户被封锁或暂停。”

多名接收到OpenAI邮件的开发者表示,对此事的影响还在观望状态。也有开发者已率先采用国内的大模型。“就我的项目来看,国内大模型的效果和GPT-3.5的水平差不多,和GPT-4仍有差距。”

OpenAI服务限制加码 开发者收到邮件警告

就在6月13日,OpenAI官宣迎来新的董事会成员,美国退役陆军上将保罗·中曾根(Paul M.Nakasone)。公开资料显示,他在网络安全和全球网络防御方面是顶尖专家,为美国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的成立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负责人,此外他在2018年至今年2月期间担任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局长。

对于保罗·中曾根的加入,OpenAI表示,他将作为安全和保障委员会的一员,为OpenAI所有项目和运营中的关键安全和保障决策提供建议。

据了解,国内使用OpenAI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渠道:

第一,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这属于非合规渠道,在国内使用随时可能被封禁。

第二,对接微软Azure提供的OpenAI技术。这属于合规渠道,申请需相应的企业资质。

此前,OpenAI对ChatGPT应用有着严格的限制,不在支持地区的用户无法注册使用ChatGPT。

但OpenAI API服务方面,原先限制的执行并不像ChatGPT那般严格,有些开发者仍调用了OpenAI API来进行产品测试和开发

某互联网企业表示,国内不少创业者和开发者都在用,主要用于做语料数据、对比效果等

一名收到邮件警告的开发者称, OpenAI的API难以直接访问。国内的服务大多是通过代理来访问,代理的种类五花八门,有些会暴露原始访问IP,以此被检测到从而封号。

“我的项目是通过服务商做路由,将流量转发到OpenAI,也收到了警告信。目前,通过海外服务器做代理的,有收到警告邮件,也有没收到警告邮件的。所以,OpenAI的检测技术和范围也不是很确定。至于影响,邮件里没有明确说明,7月9号之后,轻则阻断流量,严重则封号处理。”

模型能力仍是决胜的关键因素

在OpenAI发布警告信的当日,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智谱AI等国内大模型厂商纷纷表态可提供免费的OpenAI迁移方案。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刘知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了对国产大模型的信心:“OpenAI之前的使用协议就不允许对中国地区开放,只是现在邮件特别强调了。国内大模型能力已经有接替上的实力。”

但也有互联网从业者认为国内大模型仍存在差距。“本质第一性的依然是模型能力,在这方面GPT的效果更好,这依然会影响用户的选择。”

除了公布OpenAI用户迁移方案以争抢OpenAI份额,今年5月,国内多家大模型厂商还通过降价或免费吸引大模型使用者。

一名上市公司创始人表示,这些厂商的动机是希望给开发者提供低廉的成本,基于他们的模型开发应用,试图构建生态。但现在的模型之间差异性不大,很容易被替代。国内大模型厂商还是要真正提升模型精准度和模型效果,才真正能够有竞争力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多名开发者对于OpenAI的停服表示了观望的态度:“暂时不会有太多行动,总会有其他办法”“关于后续使用问题,届时应该还会有解决方案的。”

当然,亦有开发者对于国产大模型表示了开放的态度:“会考虑国内大厂的模型,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名开发者透露,其项目已针对国内用户使用月之暗面的Kimi模型。

单就我的项目而言,国产模型和GPT-3.5的水平差不多,比GPT-4要差一点。不过价格实惠得多。”他认为,从普通用户的视角来看,很多时候并不清楚模型之间的差距,只是会选择知名度影响度更大的模型服务商。

“但一些专业人员,比如程序员,数据分析之类的,可能会因为OpenAI提供的代码或分析逻辑数据更优秀,而更愿意用GPT。”

某技术人员判断,此次事件对于国内的AI开发范式会造成一定影响。“过去,AI开发者会用GPT-4来进行产品路线的验证,毕竟要是最好的大模型都没法把自己的产品跑起来,那么性能差一点的大模型无疑更难。如果换成国产大模型的话,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前期的产品验证。”

转载来源:科创板日报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紧密跟踪科创100指数,目前规模、份额领先同类产品,流动性好。指数重点布局医药生物、电子、新能源三大成长板块,并且对于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等板块布局良好。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科创100指数ETF(SH588030)$$上证指数(SH000001)$$创业板指(SZ39900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