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代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用于治疗既往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适应症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据了解,苏可欣是由复星医药引进中国市场的首个小分子创新药,此次获批是继择期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后在华的第二个适应症,也因此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CLDT和ITP双适应症的TPO-RA药物,标志着我国ITP患者拥有了更多、更优秀的治疗选择。

着眼临床——我国ITP患者仍有未尽之需

目前ITP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减少血小板破坏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口服小分子非肽类TPO-RA和小分子拟态类TPO-RA]以及抑制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12,但传统的治疗药物疗效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患者接受治疗并停药后仍会出现复发3,部分新型药物注射给药的方式应用并不方便,既往口服小分子非肽类TPO-RA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金属离子螯合基团,与抗酸药或含多价阳离子的其他产品(如奶制品和矿物质补充剂)合用时会显著降低药物暴露量。因此需空腹给药,给药前后与食物或其他药品至少间隔2h以上,用药要求较多2。因此,临床上急需一款安全有效且方便的治疗药物,以预防ITP复发,为患者提供长久保护,免受皮肤黏膜出血甚至严重内脏出血和致命性颅内出血困扰。

立足循证——中国Ⅲ期临床研究展示突出疗效

新一代口服小分子非肽类TPO-RA药物苏可欣本次新适应症的获批,将为ITP患者带来的新的曙光。苏可欣ITP适应症正式获批基于其在中国境内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4的优秀结果。

该研究纳入了74例确诊为慢性原发ITP(持续时间≥12个月)和血小板计数均值<30×109/L的18-80岁受试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马来酸阿伐曲泊帕(起始剂量20 mg)或安慰剂治疗6周,随后进入为期20周的马来酸阿伐曲泊帕开放标签扩展治疗期。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组的受试者血小板反应率为77.1%(95% CI:62.7%, 88.0%),安慰剂组为7.7%(95% CI:1.0%, 25.1%),两组反应率差值为69.4%(95% CI:56.2%, 86.3%)。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支持马来酸阿伐曲泊帕优于安慰剂。在所有预先定义的亚组(脾切除术状态、基线血小板计数、基线ITP伴随用药)和事后亚组(既往TPO-RA用药)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一致。整个研究期间接受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受试者的平均累积血小板反应时间为15.3周。

图1 在6周核心治疗期中,两组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水平的平均(标准偏差)变化

在安全性方面,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组同样给出了满意成绩,在核心治疗期,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组和安慰剂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分别为85.4%和76.9%,两组分别有2(4.2%)和5(19.2%)例患者发生与治疗药物无关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事件。核心治疗阶段暴露调整后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21/患者日,0.009/患者日。

放眼未来——阿伐曲泊帕将持续探索

目前,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除可用于治疗择期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的CLDT成年患者以及既往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慢性ITP患者外,其还正在进行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领域的相关研究5,期待其更多适应症的获批,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带来更多获益!$复星国际(HK|0065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