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OF老码头


一、理解心理偏差,明白自己的投资目标

认识到我们自己与他人存在心理偏差是避免其发生的首要步骤。

我们经常对自己的投资目标只有模糊的想法,“我想退休后可以周游世界”、“我想多存钱给孩子上大学”、“我不想退休后穷困”,这些模糊的观念很难给投资提供指导,也无法帮助我们规避心理偏差。

设定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很重要。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意味着什么、需要多少钱,比如,如果目标是退休后每年出国旅行一次、国内旅游一次,至少需要花费多少,除了退休金,我们每年需要有多少投资收益,那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多少本金?这样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立足于长期,时时审视自己的决策,明确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是否一致。


二、制定可量化的投资标准

量化投资标准能使我们做决策时避免受情绪、小道消息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响。在购买股票或者投资基金前,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将它的特点与我们的投资标准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品种。

有些机构投资者能够取得长期较好的收益,主要由于其只在可靠的分析和调研基础上制定买入决策,其可量化的投资标准使其不太会受到投资经理个人情绪的控制、成为心理偏差的牺牲品。

在制定了可量化的投资标准基础上,更新信息也很重要。如果投资于企业的股票,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层的品质及新产品的研发等信息很重要;如果投资于基金,那么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投资能力变化也非常重要。


三、分散投资

对于投资者来说,采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投资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多元化投资法则。

比如,购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基金产品,或者购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股票,可以达到较好的分散投资效果。如果我们购买的基金产品,其持仓中虽然有20只股票,但都是TMT行业的股票,那其实并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分散投资能够分散单一板块的风险,也可以抵挡由于依恋或熟悉造成的心理偏差。


四、控制投资环境

如果我们在减肥,那就要对含糖量高的食物敬而远之。同样,如果我们想克服投资心理偏差,那就应该控制投资环境,对能够放大心理偏差的行为做出限制。

比如,我们可以一个月以上再查看一下股票或者基金账户,而不是每天都看。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心理偏差,比如蛇咬效应、避免懊悔的效应、赌资效应。减少交易次数,这可以帮助我们消除速度至上的错误观念,追求投资速度意味着我们可能经常会在听到小道消息就急于操作,而买入后不久常常就会下跌,减少交易可以减少自己的过度自信和交易冲动。

我们可以每年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看看其是否与自己的投资目标一致,是否分散。查看投资组合时,我们要留心是否存在现状偏差效应、赠予效应、代表性和熟悉性等心理偏差,同时,我们还需要克服认知失谐和记忆偏差。


五、设置定期提醒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某个时期把注意力放在所有重要的事情上。设置定期提醒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方法。

对于未来目标的激励性提醒,有助于检查达成目标的进展或投资组合的状况,还有助于克服心理偏差。


六、利用其他经验法则

一些常见的经验法则,也可以帮助我们免受自身心理偏差的影响。比如:聊天室或论坛上的信息不可当真,它会使我们信心过度膨胀,熟悉性思维偏差被放大,形成人为的社交共识。

当我们想要买入一只不符合自己投资标准的标的前请斟酌,因为我们不可能比市场知道得更多,我们真的确定自己拥有更多信息吗?

好的投资不仅仅要对投资标的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也很重要。

我们想要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除了需要不断打磨投研体系、储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时刻保持理智、客观,克服很多人性的弱点,尽最大努力减少心理偏差的影响。

作为FOF管理人,我们的优势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公司内部,强大的权益、固收、量化研究体系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们是我们的“巨人”;在公司外部,我们可以通过优选基金,站在全市场优秀基金经理的肩膀上,实现风险的二次分散以及收益的二次增强,通过“智慧”和“努力”的叠加努力战胜“心理偏差”,争取为持有人创造长期稳健回报。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司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或承诺。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材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我司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投资者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