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主要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为代表,具备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能力强等优越性能。

其中,SiC功率器件应用领域广泛,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其主要应用市场之一。与硅基器件相比,SiC功率器件能更好地满足高压快充需求,助力新能源汽车延长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长、提高电池容量、实现车身轻量化。

目前,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小米等全球多家车企的热门车型均已搭载使用SiC器件。随着SiC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带动良率提升和成本下降,SiC功率器件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渗透,向高中低端车型普及应用。

source:拍信网

除新能源汽车外,SiC的潜力应用市场还包括工业、光储充、轨道交通等领域,并有望在相关领域内实现较快增长。

GaN器件可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效率、更少的功率损耗和更小的模块体积,广泛应用于低功率消费电子市场,并正在逐步向汽车、高功率数据中心、光伏逆变器、通信电源等应用场景渗透。

整体来看,SiC、GaN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以及广阔的应用空间。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2023年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30.4亿美元,至2028年有望上升至91.7亿美元,CAGR达25%;而全球GaN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8亿美金增长到2026年的13.3亿美金,CAGR高达65%。

而AI技术的持续突破,使其逐步从作为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转变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未来,AI有望像水和电一样,赋能千行百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两大赛道,以SiC、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和AI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01

AI赋能第三代半导体

近年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AI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达到了甚至超越人类的水平。目前,AI在诸如医疗、金融、教育等传统行业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那么,既然AI如此强大,能否将相关技术用于正在蓬勃发展的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业内很早就已开始了相关探索。

早在2021年11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宇治原彻教授等人开发出了利用AI高精度制造新一代半导体使用的SiC结晶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将结晶缺陷数量降至原来百分之一,提高了半导体生产的成品率。这一技术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AI在SiC产业的应用潜力。

既然如此,在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探索AI技术应用,也有望获得相应的提升。

在半导体芯片设计过程中,AI技术能够预测和解决设计流程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设计的精确性与效率,并缩短设计周期。对于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而言,同样可以进行相关应用研究,以期在芯片设计方面获得回报。

source:拍信网

而在半导体生产领域,AI技术的渗透进展较快。2021年,半导体设备企业AMAT便推出了基于大数据和AI的ExtractAI。据了解,由应用材料公司数据科学家开发的ExtractAI技术解决了艰巨的晶圆检测问题。

在此基础上,国内部分SiC检测设备厂商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有成果产出。例如,大连创锐光谱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创锐光谱)在去年12月推出了SiC衬底晶圆位错无损检测专用设备SIC-SUB-9900。结合AI识别,可对衬底晶圆中的BPD、TSD、TED等缺陷实现精准的识别和分类(以目前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碱液腐蚀法的结果为参照,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则将传统算法与AI算法结合,使得SiC衬底外观缺陷检测智能装备能够检测十余种常态/非常态缺陷,将缺陷成像清晰度较传统方式提升25%,并且运算能力也提升了45%,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保证检测速度不降速,让缺陷更易识别。

伴随着创锐光谱、华工科技等厂商SiC检测设备的推广应用,AI技术在SiC产业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产生的增益效果带动更多厂商加入SiC产业甚至是整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的AI应用研究行列。

综合来看,AI可以用来增强化合物半导体企业内部的运营与管理、客户服务、办公流程优化等。同时,AI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强大能力,能够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新材料的筛选和设计过程,从而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AI的应用,有望推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智能化升级。

02

第三代半导体助推AI腾飞

在AI技术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SiC、GaN的身影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AI领域。SiC、GaN材料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效率,随着AI在功能、功耗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SiC、GaN的应用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其中,伴随着AI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高速成长,激增的用电量促使数据中心运营商亟需寻找创新电力解决方案。而SiC 、GaN功率器件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水平,效率提高意味着能源损耗减少,设备也能减少过热情形,进而可以减少散热设备投入,降低系统成本。基于此,SiC 、GaN成为数据中心优化能源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SiC 、GaN功率器件在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望加速。

source:拍信网

产业化进展方面,英飞凌近日扩展了其SiC MOSFET产品线,推出电压低于650V的新产品,以满足AI服务器电源的需求。

纳微半导体则在今年3月公布了其AI数据中心技术路线图,为满足预计在未来12-18月内增长的AI处理器功率需求,路线图中的产品功率将提高3倍。

据悉,类似NVIDIA的“Grace Hopper”H100这样的高性能AI处理器目前功率要求已达700W,下一代“Blackwell”B100和B200芯片预计将在明年增加到1000W或更高。

为了满足AI处理器功率增长,纳微正在开发从3kW提升到10kW的服务器电源平台。2023年8月,纳微推出3.2kW数据中心电源平台,采用最新的GaN技术,功率密度超过100W/in3,效率超过96.5%。现在,纳微又发布了一个4.5kW平台,该平台由GaN和SiC相结合,可将功率密度提高到130W/in3以上,效率超过97%。

此外,很多AI应用都涉及到高速的实时数据通信,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和智能港口等,针对这类应用场景,基于GaN技术的通讯芯片有望获得导入机会,进而助推AI进一步延伸应用领域。

目前来看,SiC、GaN在AI服务器的应用有望率先获得突破,进而推动包括AIGC在内的AI产业链进一步发展。未来,SiC、GaN有望在AI领域内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03

总结

尽管AI技术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进程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产业化成果较少,但这些为数不多的进展,已然能够让业界清晰地感知到AI有望成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

尤其是在SiC材料价格战即将打响、行业聚焦降本增效的关键时刻,AI技术应用带来的良率提升、成本下降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将会体现的更加充分。基于此,AI在SiC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将会持续提升,并向GaN领域延伸。

在AI助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SiC和GaN也正在成为AI产业腾飞的双翼。AI的飞速发展,对提供支撑的数据中心等设施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SiC、GaN器件以其优秀的表现,正在成为相关设施迭代升级的突破口,部分国际功率器件大厂正在为此积极努力,持续研发新一代产品,助推AI产业更加稳健地发展。

目前,以SiC、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和AI都在不断拓展应用边界,向更多领域渗透,二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交集,协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转载来源:集邦化合物半导体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紧密跟踪科创100指数,目前规模、份额领先同类产品,流动性好。指数重点布局医药生物、电子、新能源三大成长板块,并且对于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等板块布局良好。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科创100指数ETF(SH588030)$$上证指数(SH000001)$$北方华创(SZ00237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