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即纯电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并强调如果未能和中国达成解决方案,该关税计划将在7月4日执行。欧盟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是:

图:欧盟征收关税情况

对于参与调查但未抽样的车企,欧盟将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而对特斯拉会单独计算关税。

欧盟对于进口纯电动汽车一般加征10%的关税,如果以上关税方案执行,那么意味着我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将承担27.4%-48.1%的关税,这已经是比较高的关税水平。

距离7月4号还有一段时间,最终加征关税计划是否能成功落地还两说,但借此机会梳理我国电动汽车出海现状,分析中国汽车的海外竞争力,以及加征关税落地对于中国车企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01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情况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在全球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60%在中国,25%在欧洲,美国占10%。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2023年欧洲地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019,401辆、同比增长28.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989,937辆、同比下滑2.4%。

美国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40万辆,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

图:2010-2023全球电动汽车库存趋势

除欧洲和美国之外,巴西及东南亚地区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但规模偏小,其中规模靠前的国家是巴西、泰国等。根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ABVE)数据,2023年巴西共销售电动汽车9.39万辆,同比增长91%;根据泰国汽车媒体Autolife报道,泰国2023年全年电动车的销量为76,314辆,同比增长684%。

仅从全球各国的市场规模可以看到,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外最大的两个市场,是中国电动汽车向全球进军的关键。由于美国计划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且设置诸多障碍,在不考虑转口贸易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难度巨大。因此欧洲市场对于国内车企出海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02  我国电动汽车出海现状

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无论是产能还是技术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这为汽车出海提供了强力的支持。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177.3万辆,同比增长67.1%,其中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主要用于载人的机动车(纯电车)数量为154.29万辆。

图:2023年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主要用于载人的机动车(纯电车)出口情况

从出口国来看,纯电车出口量排名前三的是比利时、泰国、英国。

图:2023年中国纯电车出口量排名

从出口金额来看,排名靠前的是比利时、英国、西班牙、泰国。

图:2023年,中国纯电车贸易额排名

以上可以看到,在出口量上,我国纯电动车出口地不仅有欧洲,还有东南亚、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但从金额上来看,欧洲却是我国纯电动出口金额最大的地区。比利时虽然长期居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地首位,但出口到比利时的中国汽车并非完全就地消化,而是由比利时进一步向欧盟其他国家进行销售。

除了欧洲外,泰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市场让人惊喜,这两个国家在纯电动车方面为我国贡献的贸易收入不弱于很多欧洲国家。2023年泰国新能源渗透率仅在10%左右,而澳大利亚则为7.5%左右,两国都有较高的上升空间。

综合来看,欧洲市场对于中国电动车出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征关税落地,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但从长远来看,东南亚、澳大利亚、甚至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电动车市场空间,欧洲市场并非唯一。

03  欧洲电动汽车销售情况

2024年4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为19.5万辆,同比增长4.46%,环比下降28.36%,渗透率达19.72%。欧洲八国中,意大利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德国、意大利、挪威渗透率同比有所下降。另外从车型上看,4月纯电车型占比达到65.80%,是欧洲的优势车型。

图:2024年4月欧洲八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情况

在具体品牌上看,根据公开数据,欧洲2023年新能源(包括纯电及插电混动等)销量排行榜前10名的车型分别为:Model Y、Model 3、大众ID4、斯柯达Enyaq、沃尔沃XC40、MG4、奥迪Q4 e-tron、菲亚特500e、大众ID3、达契亚Apring。整体排名较2022年出现较大变化的是来自中国上汽集团的MG4入榜。

上榜的车型除在欧洲销售外,有的还在国内进行销售,例如特斯拉的两款车以及大众ID系列。其中特斯拉的Model Y在欧洲和中国同时居于榜首,但大众的ID系列、MG4、沃尔沃XC40等却无缘中国销量榜的前20。

04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实力

如果用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来显示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实力的话,那就是价格。在2024年1月份,德国媒体曝光大众要求一家经销商销毁其从中国进口的几十辆ID系列车,原因是中德之间巨大的差价,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费,从中国进口的ID系列车型仍然较本土生产的ID车型具有价格优势

又如特斯拉的ModleY(长续航版),根据2023年4月的公开数据统计,中国内地是Modle Y各车型售价最便宜的地方,有些地区的售价甚至高出了中国内地的80%。

图:同一时期ModleY(长续航版)在各国的售价

另外能体现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实力的指标还有国外市场的市占率,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的优势,中国车企在多个海外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占率已超70%

虽然特斯拉仍然是澳洲的市场领导者,占去年电动车销量的一半多,不过从季度销售来看,二者(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难分伯仲

巴西电动汽车协会数据显示……在2023年销量最高的15款纯电动汽车车型中,比亚迪海豚销量名列榜首,比亚迪、长城和江淮等中国品牌共6款车型上榜

05  各车企的反应及对策

在欧盟公布加征关税的计划后,特斯拉6月13日发布消息称,将从7月起提高在欧洲销售的主力纯电动汽车“Model 3”的售价,作为对欧盟的回应;中国车企上汽、吉利则发布申明表示反对。

作为车企来说,应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手段较为有限,要不就提高售价对冲关税,要不就在欧洲建厂。对于前者来说,后者所面临的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大),因为建厂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组装厂,更多的还要提高零部件的本土化率以及应对各种在中国想象不到的幺蛾子,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例如特斯拉在德国柏林建设的超级工厂,这座工厂不仅在建设期间就面临疫情、供应链中断以及环保等问题,完工投产时间一再推迟,在运行期间也是麻烦不断,一度因为环保人士纵火、抗议者聚集等原因停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加征关税的对象是纯电动汽车,而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除了纯电动外,中国的插电混动车型的竞争实力也非常强,虽然规模没有纯电大,但增速远超纯电(关于插混可见这篇文章)。因此对于车企来说,加大非纯电技术路线电动车的出口也是应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可行策略之一,例如比亚迪的宋-Plus DM-i于今年5月在欧洲发布,其是比亚迪在中国最为畅销的车型之一,属于插电混动车型。

06  关税计划落地对中国车企的影响

自欧盟公布征税计划后,非欧盟国家的挪威通过其财政大臣韦杜姆表示,挪威不会跟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盟成员国匈牙利、德国也表示反对;奔驰、宝马和大众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表示反对。

一方面是欧盟的这个征税计划在欧盟内部已经反对声不断,另外一个是中国很有可能进行反制(6月17日宣布对欧盟猪肉发起反倾销调查),因此征税计划最终是否落地尚还未知。即使是最坏的结果,征税计划落地,最直接的就是将增加中国企业的成本,以及限制在欧盟的销量。但加征关税后就能阻止中国车企进军欧洲么,又或者就能把欧洲车企给扶持起来?看看当年的光伏双反调查或许就能知道答案。

不过我们还是要具体来看上汽、吉利、比亚迪三家中国企业的销售数据,以进一步确定关税的影响:

图:上汽集团、吉利、比亚迪2023年汽车销量情况

可以看到即使是出口新能源车最多的上汽集团(包括上汽乘用车、智己汽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其海外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仅占汽车总销量的5.7%,如果从收入上看,其年报披露中国地区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5.04%,注意这个收入是包括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以及金融;

同时上汽主要出口汽车型号名爵不仅在欧洲销售,同时还在澳大利亚、墨西哥、东南亚以及印度销售,且成绩斐然;

再有名爵在欧洲的销量排名中,最靠前的是英国,法国、瑞典、德国、荷兰、挪威,其中英国和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且挪威已明切表示不会追随欧盟向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加关税,而英国是否会追随欧盟也难说。

可以看到,欧盟这一加征关税计划确实会对在中国生产纯电汽车的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但就目前的出口规模来看,直接影响程度一般,更多的是会制约企业未来在欧洲规模的扩大。

总结一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是很多中国车企出海的首选目的地,中国车企不可能因为一次贸易摩擦就放弃。

尽管本次关税加征落地后一定程度上会对相关车企未来在欧洲扩大规模形成压制,但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支持下,中国车企的发展长期看并不会被限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