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零售业寻求变革的“窗口期”,前置仓和即时零售给予了新的解题思路。

作者:李梦冉 编辑:吕鑫燚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传统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单一与消费者需求复杂且多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需求侧呈愈发“刁钻”的发展态势。“更快、更全”的渠道特征成为吸引消费者即刻下单的首选因素,在此背景下,即时零售因“万物到家”特性迎来爆发式增长。


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尤其是中小商家驶入转型“深水区”,原本单点突破、“哪疼医哪”的改造路径逐步失效,想要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提质,依旧困难重重。


转型虽有难点,但并非无路可走。


更早嗅到时代机遇的互联网创企平台,成为数智技术革新、前置仓模式创新的先行者,而伴随着“万物即时”带动前置仓井喷,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也从中窥见了一条适配自身业务发展的可行方案。


头部企业中,以永辉超市为代表的商超业态、以天福为代表的便利店业态和以山姆为代表的会员店业态不断加大前置仓的布局。而部分中小零售商家也开始尝试从“线上+线下”经营转向线上,聚焦并服务好线上客群以最大化节约线下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当然,想要“取火”,就得有趁手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接入以饿了么翱象、美团牵牛花为代表的数字化中台SaaS系统。一方面,商家借助平台与系统实现数智化经营管理,获得生意增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商家繁荣也反哺平台生态,进一步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纽带链接,由此形成平台、用户、商家多方共赢的利好局面。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站在“前置仓”的新风口上,传统零售企业只有全面拥抱,方有破局之机。


01 “前置仓”为创新视角 考验流量和高效供给


零售企业想要满足当下年轻客群即看、即点、即买、即得的消费需求,势必要朝更极致方向进化——更齐全的商品、更快的经营效率。


于传统商超大卖场而言,较大的经营面积使其在货品齐全、货源充足方面更具优势,但对于采用精选SKU策略的便利店等小型零售业态而言,“精选”往往让步于“货全”,但便利优势又是其他业态所不能媲美的。

图:不同业态对比

虽然各业态长短板不一,但随着现代社会新型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和城市配送服务网络的快速完善,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不仅将实体商超、便利店、连锁店等多种零售形式整合到一起,还能极大满足消费者对更全、更快、更好、更近、更稳定的需求。

图:消费者需求

现阶段,即时零售是一片值得开垦的沃土。根据沙利文报告统计,2023年中国即配行业订单规模达到约408.8亿单,同比增长22.8%。预计到2028年,即配市场规模将达到813.1亿单,未来5年保持年均14.7%的两位数增长。


当即时零售成为大势所趋时,零售企业该以何种方式快速布局?


连锁便利店品牌“天福”给出了一种解题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后,天福便利店首家前置仓(外卖仓)业态于2023年6月正式开业。该仓占地面积超过400㎡,通过24小时经营,为消费者提供涵盖日用百货及快消等品类的4000多个商品,以及10公里的服务半径、30分钟送达的外卖服务。

天福便利店外卖仓 图源:东莞日报

天福选择布局前置仓的原因很简单:品类更多、商品周转更快、综合成本更低。此举本质上是便利店业态对前置仓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当然,效果也是显著的,在布局外卖仓后,天福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30%。


对于连锁便利店品牌而言,前置仓模式是极具性价比的扩张方式,不仅能实现业绩增长,还能得到经营效率“质”的飞跃,在“时间便利”的基础上提升供给丰富度,以获取更多生意机会。


在行业人士看来,当下的即时零售竞争,已经从流量阶段迈入“留量”阶段,后者考验的是谁能高效解决供给。


仓储连锁超市“快客达”虽成立不到3年,却通过与饿了么平台的合作成为即时零售领域的全国头部品牌,其经营核心——专注做即时零售,值得深入探究。

快客达 图源:抖音

据了解,快客达目前已拥有覆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五省的50多家门店,年营收超3亿元。快客达通过即时零售的方式触达商圈、CBD附近的高净值人群,但其门店又无需设立在高人流量的黄金地段,只需在附近建一个前置仓,便可以实现对该区域人群的覆盖。


在快客达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即时电商平台对其资产价值的扩容和放大。当然,如何帮助品牌商家进行精细化运营,如何整合中小和垂类商家门店,对于即时电商提升平台“留量”供给,也是尤为重要的课题。


02 工具赋能 传统零售“进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便利店企业正积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效能和运营效率,探求发展增量。


前置仓,虽然成为便利店企业解决服务半径、经营品类、经营时间、运营成本等方面的痛点提供了新模式,但“新模式”也需要“好工具”来适配。


对线上经营管理存在盲区和缺乏专业能力的商家来说,饿了么翱象系统、美团牵牛花系统的优势在于,深入即时零售经营全链条,从开店选址、商品管理、包装物料到品牌店铺装修、用户营销、数据分析等多方面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商家提供个性化、零售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


今年4月,饿了么零售商家SaaS平台“翱象”正式发布“AI经营助手”功能。通过这一智能化经营工具,商家可智能生成各类经营关键报表和关键数据,进一步提升经营能力。

图:饿了么“翱象”“AI经营助手”功能

据饿了么披露,华东某前置仓连锁品牌存在客户多平台经营、人工校对商品库存费时费力、无库存管理工具货品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缺乏缺货预警等多个痛点。自去年接入翱象后,商品库存、订单管理、经营分析、订单履约等问题得到解决。


截至目前,该商户4城市30家前置仓全部接入翱象系统,全面实现一套系统统一管理线上多经营渠道。


具体来看,翱象通过多渠道整合赋能零售商:


在前端,让商家通过平台获得爆款供应链资源,针对开店发品难、库存不准等痛点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也能对库存不准、仓库管理水平进行智能优化,保证发货环节稳定。在营销侧,通过多元化的经营与营销策略,帮助商家在细分市场上获得差异化竞争力。


依靠工具赋能,在前置仓模式实现“对症下药”的另一边,是工具助力即时零售业务提效增收。


随着各大便利店品牌切入即时零售赛道,以“鲜食”为核心,由“小而美”向“智而全”“强而优”转型成为主流。


便利店的制胜法宝虽是“鲜食”,但库存变动频繁、门店加工、售卖时间灵活度等因素都会对鲜食造成上下架管理难度大、手工维护效率低的痛点。

图:美团牵牛花系统

对此,美团牵牛花系统推出了自动上下架、鲜食克重不足退差价、特定时段售卖需求的商品等功能,来寻求贴合鲜食便利店实际业务及诉求的最优解、持续为商家赋能。山西金虎便利店、新疆八点半、十足便利店等依靠美团牵牛花系统,不仅帮助商家节省人力及经营提效,借力美团争“鲜”、守“鲜”。


依托技术创新和工具资源,无论是前置仓模式还是即时零售赛道,都能借此实现更加顺应时代的变革,传统商超便利店也得以实现“进阶”。


03 从经营力到生态力


零售企业纷纷入局即时零售之际,即时电商平台也在持续吸纳优质商家。显然,传统零售企业和互联网平台都在用自己方式在巨变的时代之下探求更多发展增量。


这样一个“双向”过程,同饿了么所想要“构建生态”的理念的“不谋而合”。


“饿了么未来肯定是要往构建生态上走去。”「零售商业财经」从饿了么相关人士处获悉。其实早在去年,饿了么就曾在商家大会上提出要以“生态观”来深耕即时零售市场。


对于纷纷布局前置仓、仓店合一的传统零售企业来说,它们面对的是消费习惯、商品偏好完全不同于线下的年轻消费者们。从一人份的小包装,到出差所用的便携品,这些消费者所需的商品种类和消费场景不同于线下门店的采购需求。


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在本地零售供给方面掌握主动权,能为后入局的实体门店带来更成熟的经营方法论,增厚利润空间。同时,优质商家的入驻也能反哺平台自身的发展。


以饿了么为例,依托阿里集团的资源,平台拥有相当的头部商超资源,但是要提高SKU数量和服务市场的广阔性,依然得聚力中小零售商家,他们对供给密度和品类多元化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饿了么针对这些生态伙伴也给予了不小的支持力度。

图源:网络

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2024财年Q4报告显示,饿了么订单增长强劲,同时带动本地生活集团季度内收入同比增长19%,年收入接近600亿量级;与此同时,到家业务亏损持续收窄,本地生活集团的亏损也从上一个财年的131.48亿元人民币,进一步缩减至98.02亿元人民币,相比上个财年减亏继续超25%。


左手增收,右手减亏,饿了么也在这一场关于零售变革的故事中“改头换面”,进行了一场自我变革。


由此,饿了么的“生态观”得以彰显:在自我变革同时,不仅为本地零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销售平台,还通过数智创新帮助品牌提升运营效率、扩大市场份额。将平台、商家、消费者连接起来,构建健康生态,实现三位一体,不断向好走去。


当数字经济与实体零售所构建的良好生态愈发庞大而稳健时,时代风口转向所带来的巨浪也将不会轻易对传统商超便利店造成“毁灭打击”,而传统零售业也将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经营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