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SH600104)$

中欧的新能源之路

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宠,如何让更广泛的消费者可以“触手可及”并“负担得起”新能源汽车产品,是摆在欧洲产业面前的一大挑战。在这个问题上,中欧之间不仅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更拥有深厚合作基础。所以,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共建电动汽车“共赢”链,显得尤为重要。

在欧盟中国商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主办的《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发布会中欧企业圆桌论坛上,与会的多位汽车企业负责人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普遍认为,加快欧洲的新能源汽车的进程,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体验,如极致百公里加速,高环保性,高便利性!在这个过程中,中欧之间的深度合作,必定会让世界汽车格局有大的变化。

欧洲的小格局!

当在业界对中欧电动汽车合作充满期待之际,欧盟委员会却宣布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高税率可达38.1%(针对上汽)。这一决定给中欧新能源汽车贸易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冲击!

上汽集团作为此次欧盟反补贴调查中“最受伤”的中国车企,其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表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和终端用户三方共同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维护市场公平,企业进行创新、降低成本,提供产品给终端用户。而“买得起”正是触达终端用户的最有效手段。他强调:“上汽集团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积累了丰富的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拿出更好的产品,同时做大规模,让用户买得起绿色出行产品,实现电动汽车的“可触达”、“可负担””。

上汽会怕这种反补贴的制裁吗?显然不会!

面对欧盟的反补贴税措施,袁映琛表示上汽集团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手段来维护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同时继续深耕欧洲市场,推行既定的本土化战略。他还透露,上汽集团即将在法兰克福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开展更多适应性的定制,并将极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带到欧洲,极大增强上汽集团在欧洲的产品竞争力。

蔚来欧洲政府关系布鲁塞尔办公室负责人大卫·斯宾塞则指出,保护主义的关税措施不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绿色贸易并不是零和游戏。他认为,中国和欧洲如果能够共同努力将彼此在创新、市场潜力和制造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就能打造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因此,限制贸易绝非解决方案,应促进贸易和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也表示:在全球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赶超欧美国家的契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将动力电池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电动汽车成为中国多数消费者的选择。他呼吁中欧之间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与会者普遍认为,为了实现在清洁能源生产和交通碳排放领域的计划,欧盟需要采用最佳可用技术。尽管欧洲在技术上并不落后,但欧洲需要合作伙伴来克服在电动汽车供应链、基础设施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中国企业正是理想伙伴。

总结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深厚的合作基础。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合作与对话,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电动汽车的“可触达”、“可负担”,让更广泛的消费者享受到绿色出行带来的便利和环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