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是国内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东方集团的张宏伟,泛海控股集团的卢志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三人也长期“占据”副董事长位置。

去年,卢志强以及泛海控股已经成为失信人,并与民生银行对簿公堂。

最近,东方集团也陷入债务漩涡,更是因为一笔75.2万元的工程款,被建筑公司向法院申请重整。

“三座大山”塌了俩,而民生银行这几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民生银行“三座大山”

民生银行是内地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第一任董事长为经叔平。

发起成立的主要大股东包括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张宏伟的东方集团,卢志强的泛海控股集团,并长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2000年,民生银行上市,当时新希望持股9.99%,泛海控股持股9.42%,东方集团持股9.42%。

作为三家企业的掌门人,张宏伟、刘永好、卢志强长期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一职。

特别是东方集团张宏伟,无论民生银行股权与管理团队经历如何变动,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一直到现在,可谓名副其实的“钉子户”。

卢志强和刘永好中间倒是有一些波折。

卢志强干过董事、监事长、副监事长,最后在2006年上位副董事长,然后一直到现在。

刘永好2006年和2007年一度缺席了副董事长位置,但也是“霸榜”专业户。

到2023年底,卢志强的“泛海系”合计持有民生银行股权5.08%,除了大家人寿保险之外,唯一一个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新希望持股比例为4.18%,东方集团持股2.92%。

虽然东方集团已经不在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行列,但是作为“元老”,张宏伟仍然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一职。

可见,张宏伟、刘永好、卢志强三人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中的地位。

三大富豪从民生银行领工资超4200万

2004年,民生银行审议通过的《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薪酬制度》,从这一年开始,民生银行董事和监事开始领取薪酬。其中董事和监事每年底薪7.2万元,职务津贴1.8万元,此外,每人每次还可以领取会议补助3000元。

从2005年开始,民生银行正式披露董事和监事薪酬领取情况。

2005年,张宏伟与刘永好分别从民生银行领取税前薪酬12.26万和12.02万,当时还仅是董事的卢志强仅领取了9.86万。

2004年,根据胡润富豪榜榜单,刘永好以45亿财富排名第九,卢志强以17亿排名第57。当年张宏伟还没有上榜,不过2005年,其就以12亿财富排到了140名。

从2008年起,民生银行董事的薪酬有了大幅度提高,当年张宏伟和卢志强领取的薪酬均为69.19万。遗憾的是,刘永好由于缺席副董事长一职,所以没能从民生银行领到工资。

2023年,张宏伟和刘永好从民生银行领取税前薪酬均为93.5万,卢志强则为93.25万,不知道什么原因比前两个少了2500块钱。

从2005年算起,到2023年底,张宏伟共从民生银行领取税前薪酬1471.94万,卢志强领取了1445.21万,刘永好除了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没有领取,一共从民生银行领取税前薪酬1310.77万。

三人合计领取了4227.92万元。

2023年,胡润富豪榜统计,刘永好以860亿排名37位,张宏伟以345亿排名140位,卢志强已经从富豪榜中被“除名”。

电视剧《天道》里面有句话叫“见路不走”,强调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

但富豪的故事告诉我们,苍蝇再小也是肉。

好走的道路拥挤不堪,不是因为人多,很可能有大佬在前面挡着呢。

卢志强“塌方”

2023年1月,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分别偿还借款本金39.72亿元和30.46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

这两家均是“泛海系”企业,泛海控股和卢志强为借款提供担保,因此也一并成为被告。

最终法院一审判决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偿还贷款本金30.46亿,武汉中心大厦公司偿还39.72亿本金,以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泛海控股以及卢志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根据泛海控股(ST泛海)发布的公告显示,一审判决中涉及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的30.46亿欠款的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合计已超6亿元,涉及武汉中心大厦公司的39.72亿欠款的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合计已超9亿。

即一审判决中,“泛海系”两家企业将偿还民生银行超85亿。

今年5月10日,民生银行披露,再次对泛海系企业及卢志强提起诉讼,要求归还借款本金42.66亿,以及12亿元的利息、罚息和复利。

民生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泛海控股及其关联企业在该行贷款余额达187.26亿元。

目前,无论泛海控股还是卢志强,都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企查查显示,泛海控股欠中融信托10.94亿,建信信托10.11亿,北京银行18.28亿。

民生银行这187亿能收回多少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过去30多年,前山东首富卢志强一手打造了一个“金融帝国”,巅峰时期,泛海系曾参控股几十家上市公司,深入地产、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

2020年,卢志强掌控的民生信托踩雷“300假黄金大案”,拉开了泛海控股危机的导火索。从此,卢志强成了各金融诉讼文件的常客。

今年6月6日,民生银行披露,调整后的第九届董事会名单中,已不见卢志强的身影。

看来,卢志强到了和民生银行说再见的时刻了。

东方集团百亿贷款风险暴露

就在本月,民生银行第九届董事会名单中,张宏伟再次被提名为非执行董事,再次当选副董事长指日可待。

没想到在关键时刻,东方集团也出事了。

6月18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东方集团存在集团财务公司的超过16亿资金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

当晚,上交所紧急下发监管函,直指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挪用。

6月25日晚,东方集团发布公告,其已被债权人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原因是东辉建筑改造装修哈尔滨东方大厦,有75.2万工程款没有结算。

东方集团表示将积极支持配合重整相关工作,尽快推动、化解公司存量债务风险,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此后,东方集团股价一路下跌,今日收盘,东方集团每股0.81元。按照上市公司规则,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有可能被中止上市。

东方集团从出现舆情到最终崩塌仅一周的时间。

张宏伟最早在哈尔滨担任“包工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1984年成立了哈尔滨东方建筑公司,后更名为东方集团,并于1994年成功上市,至今已有30年。

东方集团上市后,张宏伟开始频繁在资本市场上出手,资本版图不断扩大,参控股东方集团、联合能源、民生银行、锦州港四家上市公司,涉足粮油食品、能源、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2023年上半年资产规模超过750亿。

由于粮油食品业务增长乏力,公司地产业务亏损严重,东方集团债务开始陷入债务漩涡。

今年5月,东方集团公告称,在龙江银行的一笔4.54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出现逾期。此外,根据6月21日公告,因存在债务违约,以及受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信证券对大股东东方润澜的部分股份进行强制平仓。

2021年至2023年,东方集团净亏损分别为17.19亿元、9.96亿元、15.57亿元,合计亏损超过42亿。

截至2023年,东方集团负债总额达490.2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总额234.0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为52.57亿元,远大于公司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为31.79亿。

东方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在民生银行贷款本金余额为95.99亿,东方集团年报显示,一年内需要向民生银行偿还至少50亿元的贷款。

目前,张宏伟发出《承诺函》,表示将通过处置旗下联合能源、UEP风能股权等资产回笼资金,帮助解决东方财务公司流动性问题,保障东方集团资金安全。

但上述安排将在未来3-6个月内完成,并不能马上解决东方集团面临的问题。

6月26日下午,民生银行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将审议“关于选举中国民生银行第九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的议案”。

根据2023年年报,民生银行对关联股东的贷款合计501.01亿,最大的就是卢志强的泛海控股,187.26亿,其次是史玉柱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为112.2亿,张宏伟的东方集团排名第三,为95.99亿。

不仅仅是股东让民生银行糟心,也要不断面对业绩掉队的事实。

早在2013年,民生银行在股份行中属于“优等生”,当时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处在股份行第二位,仅次于招商银行,是妥妥的第一梯队。

但随着时间推移,民生银行开始在股份行中掉队,头上的光环也日渐黯淡。

2023年,招商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391亿和1480亿,而民生银行分别为1408亿和358亿。不仅被招商银行远远甩到了后面,也早已经被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行超越。

2024年3月,建行四川省分行行长王晓永接替郑万春,出任行长,与现任董事长高迎欣搭班子。

民生银行要想重回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路还很遥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