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展开聊下洋河的管理层和财务,其实聊基本面的时候也有涉及到这2个方面的内容,本篇咱们把它们聊透彻了。

洋河的管理层分析

★洋河的管理层

在聊洋河历史的时候,也提到过洋河管理层,重复的就不提了。我们知道洋河因为抗战的破坏,错失了前两次的名酒评酒会,直到1979年的第三届名酒评选中才获得了“新八大名酒”称号,从此才开始有名气。这与1952年就入选的“老四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和西凤酒,以及1963年入选的“老八大名酒”,在老四大名酒的基础上增加了五粮液、古井贡、全兴大曲(现在的水井坊)和董酒相比,显然那时在名气上是稍有逊色的。

随后洋河的2次股改和蓝色经典系列的推出,使洋河从此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2002-2012年白酒黄金十年期间,是洋河超高速发展阶段,可以说在白酒行业中名列前茅。而其从0到1打造的蓝色经典神话,以及那句“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这一独特的宣传语,更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甚至直接被冠以“营销酒“,“广告酒”等名头。

毫无疑问这一成果的取得,与洋河管理层的不断改革创新密切相关。可以说洋河的成功,管理层功高志伟。但是当前洋河相对于同行其它公司,比如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迎驾贡酒、今世缘,明显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放缓,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管理层的问题。所以你看,除了现阶段如日中天的茅台对管理层要求没那么高之外,现阶段的其它白酒公司竞争激烈,优秀的管理层至关重要,只要战略稍加不对,就可能落后于同行。

我们再细看下洋河1998年至今的四届管理层。

杨廷栋时期

1998-2012年的洋河董事长是杨廷栋。前面我们说了,1998-2012年是洋河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历史最快的阶段,在白酒上市公司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一阶段以杨廷栋董事长为首的管理层缔造了洋河蓝色经典的传奇,一直延续至今,对公司的影响可谓深远。2002年和2006年的两次股改,使洋河管理层获得了30.8%的股权。

2002年和2006年的两次股改

具体去看的话,这两次股改,洋河管理层特别是杨廷栋,张雨柏个人持股比例都达到了5-6%。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占比还不到1%。所以确确实实杨廷东时期管理层是拿到了足够多的股权的,与公司是同一条船上的,当然他们的经营业绩也证明了他们对得起自己拿到的那份股份。将洋河从濒临破产,做到了“茅五洋”的竞争格局。

关于洋河的销售渠道策略,杨廷栋时期公司主要采用口子窖的“盘中盘模式”,以及后来酒店渠道陷入恶性竞争,提出“4X3”模式。开发各区域企事业单位,围绕“三方联动,三位一体,三大标准,三者关系”原则。然后又提出“1+1”深度分销模式,对渠道的掌握力度大大加强。

在这一时期,省内的今世缘还没有成长起来,洋河是省内绝对老大,省外市场又逐渐打开,开启了泛全国化之路。所以成长极快。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就是因为基酒产能不足,洋河从四川购买了很多基酒,使得洋河的酒质受到了一定影响。因而有人诽谤说是“广告酒”,言下之意是酒质不行。

张雨柏时期

2013-2015年洋河董事长是张雨柏。张雨柏其实在杨廷栋时期就是副董事长和总经理,而且个人持股比例也很高。也是洋河早期高速发展贡献的核心骨干,在接任董事长后,赶上了白酒行业由“限制三公消费”和“塑化剂事件”带来的行业危机。前面也聊了,洋河在危机中,继续推行“新江苏市场”战略”,推进全国化,打好“蓝色经典”系列这张牌,率先走出行业危机。

在此期间,洋河对销售渠道的策略,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并利用社群盘中盘、商务团购扩大销量。并于2015年首先提出“522”极致工程,即13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判断未来十年白酒将进入大众消费的主流时代,故而需要加大深度分销模式,对深度分销提出更精细的操作要求,包括5个围绕、2个极致化转型和2个极致化保障。

王耀时期

2015-2021年洋河董事长是王耀。王耀也是从洋河酒厂体系内成长起来的管理层,最早是动力车间的技术员。2011-2014年,是洋河的常务副总经理。但是从王耀任职董事长的这段时间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成绩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是比较差的。营收从161亿增长到254亿,增长1.6倍,CAGR仅为8%。净利润从53.7亿增长到75.1亿,增长1.4倍,CAGR仅为6%。

当然这一阶段洋河的问题也有之前管理层遗留下来的。产品结构老化,价格体系透明,经销商利润很薄,线上销售投入多效果小,渠道库存积压。2019年洋河管理层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主动变革。深度分销模式调整为“一商为主、多商为辅”的新模式。其它变革,之前文章都有提起过,这里就不赘述了。确实为2022和2023年的增长做了铺垫。

张联东时期

2021年至今,洋河董事长是张联东。张联东相当于是空降过来的,从2021年到2023年洋河的营收和净利润有了较快的增长,但仍然不及竞争对手。特别是2024年一季度营收增长8%,净利润增长5%的个位数增长,这个数据实在是差强人意。2023年年报的不及预期,也直接让老唐选择了清仓洋河,原因就是管理层在年报发布前有公开发言表示基本完成了2022年年报预计的营收增长(年报规划营收增长15%),实际营收增长10%,净利润增长只有7%,让人觉得管理层有些不诚实。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张联东官场出身,没有经营过企业,对资本市场了解不深,因而表达过于官话而不诚恳,引起了质疑。

对于洋河这几年所处的困境,张联东董事长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上任没多久,就拉开洋河二次创业序幕,关键团队成员回归助推公司实现新增长。2021年,洋河实施了上市后的首个股权激励计划,该计划在激励规模、激励人数和激励层次方面均具有显著特点。在激励规模上,洋河的激励金额超过10亿元,超越了同行业的水井坊、今世缘等企业。在激励人数上,该计划覆盖了不超过5100名员工,大约占到了洋河在职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激励层次方面,除了15位高层管理人员外,还包括了全资子公司中层及以上人员等数千人。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凝聚洋河全体员工的士气,将公司大部分业务骨干的利益与公司紧密绑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刘化霜和周新虎之外,前两次股改的管理层名单的人员基本都不在了。而且这是股权激励的份额,与前两次股改相比,实在太低,不到1%,好在现在股价比之前贵了,股权更值钱了。

前面提过,以杨廷栋和张雨柏为首的管理层的股权从2次股改后的30.8%,下降到最新的17.6%,相当于管理层在上市之后的近15年间,先后减持了约13.2%,基本都财务自由了。不管怎么说,洋河当前的股权结构还是很健康的,宿迁政府,管理层和渠道经销商合计持股约66%,其它34%。前三者还是大股东,都还是有意愿继续把洋河做大做强的。

本来以为经过2019-2020年的改革去库存,带来了营收和净利润的短期回调,2021和2022年轻装上阵,迎来了快速增长时期。没想到2023年又被打回原形,业绩增长低迷持续到2024年的Q1。对于当前洋河的困境,洋河在年报中也提出了策略,如下图,坚定“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方向。说白了就是主推蓝色经典,双沟和贵酒三个品牌。高端推手工班,次高端主推梦6+和海天系列,继续提升酒质。

看上去好像没啥毛病,但是感觉还是不太聚焦,高端面对茅五泸强大的用户心智,很难去虎口夺食。次高端竞争对手环伺,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原浆,今世缘国缘系列,个个不是弱敌,都在主推次高端市场,所以该如何去打,确实值得管理层深入讨论出有效的方案并坚决执行,拿出第一代管理层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于创新的巧劲,才可能扭转局面,因为趋势的改变往往是非常难的。这里就不详细再探讨了,下一篇文章会详细展开聊一聊洋河的现状以及洋河能否重回快速增长之路。

关于管理层,另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洋河管理层基本都是处级干部,而茅台是厅级或副省级干部,汾酒是厅级,五粮液、泸州老窖是副厅级,是不是级别越高,可调动的资源越大,公司管理优势会更大些呢?这个以后可以研究研究,哈哈。

★洋河的人员

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拥有46名国酒大师,78名省级品酒委员,1952名技术类人员,拥有10个国家和省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技术技能人才优势明显,为公司绵柔品质不断提升提供技术保障。2023 年,公司《绵柔型白酒创新工艺研究与应用》《洋河绵柔型白酒绵柔特征风味解析及应用》《绵柔型白酒舒适度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应用》3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品酒师大赛中,公司代表蝉联六届冠军,充分彰显了公司强大的人才优势。说实话,这个是洋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才。能够在7届品酒师大赛中蝉联六届冠军,说明了洋河的品酒水平是很高的。所以由此推之,洋河的酒质是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洋河员工数共计20519人,生产人员占比46%,销售人员占比32%,技术人员占比10%,专科以上人员占比47%。相比较于茅台这一数据分别是83%,4%,2%和47%。很明显,茅台的生产人员更多,销售人员更少。学历结构二者好像类似,白酒也越来越需要高学历人才了。洋河的人力投入回报率是351%,是低于茅台一倍的,704%。

2023年洋河人员情况

2023年茅台的人员情况

洋河的财务分析

关于洋河的财务数据,前边提到更多的是营收、利润、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些。现在我们展开聊下洋河的财务情况,以2023年年报为例啊,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如何快速阅读财务三张表?。我这里同样套用之前茅台财务分析类似的思路啊,内容啰嗦一点,省得新关注的朋友不清楚。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包含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5个部分。先应该看下公司的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就是公司有多少家当(负债+权益),再看股东权益合计,就知道公司有多少是自己的钱,有多少是借来的钱,然后这个自己的钱就到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去看详细,借来的钱就去非流动负债和流动负债去看详细。资产负债表有4个要点值得关注,生产资产/总资产;应收/总资产;货币资金/有息负债;非主业资产/总资产。

公司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是697.9亿,股东权益总计即公司家当是520.5亿亿,说明公司负债是177.4亿。

公司家当里,流动资产是525.3亿,非流动资产是172.6亿。流动资产中有货币资金258.1亿,交易性金融资产58.51亿(等同于现金),合计约317亿。剩下的就是存货189.5亿。这数据说明洋河的流动资产,61%以上是现金,剩下36%以上是存货,这个存货占比是高于茅台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只有5.3亿,常年占比极低(应收/总资产,如下图),几乎可忽略不计,说白了就是先收钱后发货的生意模式。

非流动资产中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有67.6亿。固定资产53.06亿,在建工程14.57亿,无形资产17.73亿,递延所得税13.26亿,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2.66亿,其它占比小的就不提了。提下啊,股东权益中未分配利润是487.5亿,还是占比很高的,妥妥的现金奶牛。

这里还值得提出的是,洋河流动和非流动资产中理财的金融资产就有126亿,这几年洋河买的理财信托产品频繁暴雷,不过好在亏损不大,也就几个亿。但也应该足够引起管理层的警醒。实在不会理财,就多分红嘛,放到账户上瞎操心。

生产资产/总资产,生产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以及无形资产里的土地,其中最主要的是固定资产,我们看下固定资产占比,常年也是很低的,近几年在7-9%,与茅台类似,也是个轻资产公司。

非主业资产/总资产,这个很明白了,洋河的资产中现金都是主业赚来的,除了现金其它资产也基本都与主业相关,没有不务正业。

公司负债里,流动负债是171.8亿,非流动负债是5.66亿。流动负债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14.26亿,应付未付说明对上游有话语权。合同负债111亿,是大头,这个现象白酒行业普遍存在的,先收款,后发货嘛。应付职工薪酬3.38亿,这个没话说。应交税费10.09亿,这个也没话说。其它应付款20.25亿,其他流动负债20.25亿。非流动负债本身数额就很少,一个是长期应付款1.96亿,一个是递延所得税负债2.34亿。很明确,公司没有短期和长期有息借款。

货币资金/有息负债,本身有息负债接近于零,而且货币资金完全能够覆盖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利润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展示企业利用掌控的资源为他人创造价值并实现盈利的过程及能力。或者通俗地说,它是展示某段时间内,企业经营是赚是赔,赚了多少或赔了多少。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只给他一个财务指标去评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话,他会选择ROE。可见这个财务指标有多重要,ROE就是净资产回报率,就是公司总资产去除债务等剩余的净资产,依靠这些净资产公司每年能创造多少利润,评价公司利用净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高低。自然是ROE越高,盈利能力更强。

我们可以看到,洋河的ROE自2014年之后,常年稳定在20%左右。虽然低于茅台,但在A股仍然强于绝大多数公司。

前文说过通过杜邦分析可以将ROE拆解成由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杠杆系数(权益乘数)决定。如下图,我们参考洋河2024年一季度财报,计算ROE为17.8%是怎么计算得来的(两个调整系数可忽略),可见洋河的总资产周转率是比较低的,权益乘数也是比较低的,主要靠高净利率拉升了ROE。而洋河低于茅台主要原因就是销售净利率低于茅台。

好,我们再看看近十年具体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下图)。洋河毛利率在2018年开始稳定在75%左右,与同行类似。之所以稳定是白酒头部企业近些年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造成的。净利率常年(近十年)稳定在30%左右,茅台可是稳定在50%左右的,但是洋河略高于其它同行,说明洋河的四费较同行做的是相对比较低的。

下面看看四费占比,洋河近十年基本稳定在20%左右,要知道茅台的四费占比是不到9%的,对比之下,就知道茅台的强大了。所谓四费,说白了就是把生产出来的白酒卖出去所要花费的钱。即便是20%的四费占比,也仍然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其它消费公司。

而四费中,研发费用占比1%左右,这是白酒行业的特点,不需要大量的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为负,也是白酒行业的特点,账户上多是现金,因而基本都去买了银行理财,每年的利息也很可观。洋河的销售费用这几年是持续走高的,2023年和2024年Q1达到了近十年的最高16%,这恰恰说明洋河在努力提高营销和销售费用来摆脱当前增长受限的困境。有意思的是,洋河的管理费用占比却在对应的降低,甚至低于茅台。这二者一升一降,使得四费占比是稳定的。说明洋河也在提升管理效率,控制管理费用上下了功夫。

洋河的利润表打个比方简单来说就是卖产品收到100元钱,买原料,制造产品,运输等花了25元(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花了16元,管理费用花5元,研发花了1元,利息收入2元,交营业税等16元,获得营业利润39元,再去除10元所得税,净赚29元(中间有四舍五入,所以不完全等于30元)。这个生意挺赚钱吧,虽然不如茅台,但也没话说了。(这里非经常性损益是很少的,所以不提了。)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过程,展示企业对资金的筹措和管控能力。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观察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是否能够持续、健康经营。或者通俗地说,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某段时间里,收进多少现金,付出多少现金,还余下多少现金。

下图是洋河近十年的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筹资现金流量还有净现比。经营现金流量前几年基本与利润类似,即净现比始终保持在1左右。但是近几年有很大的波动,这主要是因为合同负债调节,缴税的时间,导致了经营现金流的变化大,是时间错位造成的,说白了是早收钱还是晚收钱的问题。其实这几年经营现金流加起来再去算个净现比还在90%多,挣到的钱是真金白银。近几年筹资现金流主要是分红,洋河只在上市时融过一次资27亿,上市后累计分红493亿,分红募资比达到约18倍。投资现金流这几年持续为正,主要是洋河购买其它理财的资金留出减少,因为暴雷的多嘛,不敢乱买了。

说到分红,这里也把洋河近十年的分红率和上市以来的股息率列出来。洋河的分红率逐年提升,2023年从60%直接提高到了70%。希望这种高分红率可以持续下去,本身洋河经营就不需要特别大的开支,新建工程投入也不多了,账户上有这么多现金,还不如多多的分给股东,省得理财暴雷。

洋河的股息率在2014年以后,在白酒企业中算偏高的,主要是业绩增速慢,估值低的原因。大部分时间在2%左右,最高是在13年达到过5.39%,而近期股价持续下跌,股息率也来到了新的高点了,现在是5.66%(当然也与70%的分红率有关)。

前面财务数据聊完,大家对洋河的财务情况应该很了解了。分析方法也很简单,详细指标还是要到财报中仔细去对着注释看啊,特别是变化大的时候。三张表看下来,基本可以下个结论了,虽然不如茅台那么完美,但也是非常漂亮的财报了。基本没有有息长短期负债,账户资产基本都是现金,赚钱能力强,营收100块钱,净赚30块,这还有啥好说的呢,别忘了洋河还有约60多万吨基酒呢。洋河是家好行业中的好公司,是没话说的。但是,未来洋河能否增长,或者能否增长提速,是悬在洋河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好了,本篇就聊到这,把洋河管理层和财务聊透了,下一篇我们继续聊聊洋河的现状啊,讨论下洋河能否重回快速增长之路。

全文完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