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香港)表示,企业交易宗数于2023年下跌了约5%,延续了最近三年的下降趋势,原因是受到融资成本上升、中国资本管制、地缘政治不明朗和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然而,于2024年首五个月的企业交易宗数显著增长了26%,预示着今年整体增长前景乐观。

 

2024年6月27日,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表的《买卖协议研究报告2024》显示,香港上市公司的买卖协议宗数于2023年减少约5%至229宗(2022年:242宗),主要原因是艰难的宏观经济环境令出售协议宗数减少。自2021年以来,整体企业交易活动持续下降,很可能是受到融资成本上升、中国的资本管制措施、地缘政治不明朗,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

 

香港的买卖协议活动于2024年上半年展现复苏迹象,第一季度的交易宗数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72%,达到67宗。而于2024年首五个月,企业交易宗数同比增长了26%,达到107宗。值得注意的是,出售协议宗数在此期间显著增长了52%。

 

致同中国法证调查服务主管合伙人汤飙先生表示:「香港的市场活动于今年首5个月呈现反弹迹象,主要由投资者对首次公开招股(IPO)和资本市场的信心改善所推动。重燃的乐观情绪促进企业交易活动增加。此外,美国利率可能已经见顶,美国联储局有可能会于2024年底开始减息,将可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刺激投资,并有望提升企业估值。」

 

「人工智能 (AI)兴起,为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变革,而各行各业正在采用AI技术去提升营运效率,AI技术因而成为了收购交易中越来越有价值的资产,也促使企业买卖协议活动的增加。我们预计2024年下半年的企业交易宗数将保持上升趋势,全年整体交易量将会回升。」

 

致同于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审视的香港上市公司及/或其子公司所签订的买卖协议,按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的定义被分类为主要交易、非常重大收购事项及非常重大出售事项。报告发现,主板上市公司的主要和非关联交易于2023年继续主导企业交易市场。

 

致同共分析了229份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列载的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及/或其附属公司签订的买卖协议,包括107宗(2022年:99宗)收购交易及122宗(2022年:143宗)出售交易。报告指出,从买卖协议交易涉及的资产类型分析,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所签订的买卖协议主要牵涉业务的收购与出售;其中,业务收购占所有收购交易约64%(2022年:63%),而业务出售则占所有出售交易约70%(2022年:78%)。虽然2023年整体企业交易活动有所下降,但从2022年到2023年,业务收购的交易增加了约11%。

 

融资成本高企下,买家保持审慎乐观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买家在考虑收购业务时态度仍然谨慎,着眼于较小的股权。寻求收购整个业务的买家比例从52%下降到48%,而收购业务的49%或以下股权的比例则从24%上升到32%。相反,出售50%或更大股权的卖家比例,则从2022 年的72%上升至约82%。融资成本增加,以及资金获取受到限制,影响了目标公司的收购和出售。

 

汤飙先生表示:「虽然自2020 年以来, 75%或以上股权的收购,一直主导企业收购的趋势,但于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及可用作企业交易活动的资金有限,令买家变得谨慎。然而也有正面的发展,就是大多数企业的交易代价普遍超过了被收购目标的资产净值(NAV),范围在0 到2 倍之间,这显示买家对前景仍然乐观。」

 

工业领域的企业交易宗数因经济复苏和政府政策支持而大幅上升

于2023 年,工业领域的买家和卖家在企业交易总量中均占最大份额,分别占业务收购宗数的48%和出售宗数的38%。中国经济复苏,以及政府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工业绿色转型的政策, 刺激收购目标企业的数目飙升140%。此外,工业领域的业务出售协议宗数增加了175%,主要由于卖家的流动性压力在疫情期间递增,以及政府政策所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卖家减少了62%,这显示在2021 年和2022 年房地产危机高峰过后,该行业的企业交易活动有所降温。此外,信息科技和原材料行业的收购目标企业数目分别增长了六倍和四倍,主要受到市场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商务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疫情后生产水平的恢复所驱动。

 

汤飙先生补充:「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行业,这促进了工业领域的企业交易增长。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尤其是电动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因此产生了很多企业交易的机会。」

 

纯以现金结算仍是主流的交易结算方法,而流动资金紧绌则令纯以股权结算的方法有所上升

于2023 年,纯以现金结算仍然是企业交易中最受欢迎的方法,57%的收购和83%的出售是以现金结算。此外,纯以股权结算的交易宗数亦有所增加,占收购宗数的比例从2022 年的15%上升至2023 年的23%,占出售宗数的比例则从2%上升至16%。

 

汤飙先生表示:「买家在交易中以股权结算,能够保存现金,这对于维持企业流动性、业务的资金周转或寻求其他投资机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与纯以现金和纯以股权结算相比,使用其他金融工具(如发行债券或用本票支付)的结算方式则较少被选择,这是因为考虑到流动性问题以及发行这些金融工具牵涉较长时间和较大成本。」

 

尽职调查及独立估值提高交易成功的机会

致同表示于2023 年有超过50%的企业交易协议要求进行估值或尽职调查作为交易的先决条件。在所审视的69 份企业收购协议中,最常见的成交条件是要求订明保证和赔偿条款,以确保重要信息的准确性,占了65%。

 

汤飙先生总结称:「我们建议企业在进行业务交易时,应执行彻底的尽职调查和独立估值,能提高业务交易成功的机会,在现今急速演变的市场环境尤其重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