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要来争夺我国“锂电池”的宝座了。

曾作为我国“锂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其市值大幅下滑的消息已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从16000亿元的历史高位,至如今不足7000亿元,缩水近一半。不少外企开始将其视为突破口,打算直接推翻王座。

先是美日携手突破石墨电池,仅仅几个月,韩国也宣布,韩国宣布已成功将“硅”作为原料,研发出了超长续航里程的“尖端科技”,打响了争夺“锂电池”王座的第一炮。

对此,不少韩媒兴奋表示:中国的“新能源”到头了。

01 续航4000里?领先中国10倍

众所周知,尽管硅储存的能量高于石墨约10倍,但由于硅电极寿命短暂,每次充电后会膨胀3倍,导致破裂,加快了它的衰退,科学家们无奈之下只能用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和续航里程的突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市面上的大多数车型续航里程小于1000公里。

马斯克也表示,现阶段想要达到1000公里以上续航的车企难度非常大,即使“固态电池”也无法实现。

然而,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机构对外透露,他们克服硅电极的缺陷,研发出一种新型电池“聚合材料”,能使电池达到4000公里续航,比宁德时代的“神行超充”电池还高出10倍。

他们没有继续研究石墨材料,而是选择“硅材料”,因为在韩方看来,在锂电池领域无法与中国竞争,由于石墨的生产成本优势,中国已成为全球石墨市场的领导者。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的报告显示,近61%的石墨源于中国,并且中国在全球新能源电池制造业中占四分之三的份额。

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视我国为“敌人”,想方设法的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02 是笑话,还是“警告”?

全球对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例如丰田公司于去年就提出,已经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约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然而由于未能持续取得进展,该计划被大家笑称为“空中楼阁”。不料半年后,他们再次宣布将于2025年携手美国共同推出高效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挑战国内领先的“宁德时代”。韩国在此基础上更是跃进,提出续航里程提升至原有十倍的大胆设想,扬言干掉全世界。

虽然这些成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尚待证实,但中国对此已高度关注。中科院高教授也提醒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技术是商业化的关键,需引起足够重视;当前中企新能源市况不佳,处于脆弱阶段,需注意防范被弯道超车。

毕竟我国就曾有先例,来自日企的新兴科技成果派若维pro,便是外企在健康领域中尝试“进攻”我国的号角。

上述科技是由13年诺贝尔奖得主Randy W.Schekman所指导的科技产物,曾以科研形式登录过国际《Nature》期刊上,但因数据不足,很快便离开了世人的视线,但实际上,日本一直秘密对此科技开展了长达三年、涉及上百名35-60岁中年男人的大型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志愿者的肌肉力量和肝脏功能均呈现健康改善。在此背景下,日企迅速将科研结果落地为mitolive专研配方,开始向外公开,正因为这些专利技术及全新理念的保护,使中国在短时间内无法复制其技术。

在此背景下,派若维pro迅速引入国内京东、天猫平台,想要趁此机会,霸占我国市场,而我国相关领域正处于曾“空白状态”,在这背景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日企,必须引起重视。

03 韩国也迫不及待

如今,韩国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夸张,已经对外宣称要把中国“踩在脚下”,但若真能达到4000公里的续航里程,我们也无需太过担忧。毕竟,先进技术若无市场支持,只能是白费力气。


面对韩国推出的“新型电池”,我国自然接受这一挑战,目前多家企业正在探讨用“新路径”钠离子电池替代传统锂电池。此外,韩企三星SDI也在研发高性能磷酸锰铁锂电池等。

至于锂电池最终谁能够脱颖而出,无人敢妄下定论。不过,就中国企业的实力而言,无论哪种电池成为主流,都难以摆脱他们的影响和垄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