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曾坦言:“若无关税壁垒,中国汽车将席卷全球,摧毁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这番话虽带有几分挑衅,却也透露出他对中国汽车业崛起的深深忧虑。

美国汽车行业和汽车媒体曾多次拆解中国新能源车,这次的主角——是比亚迪海鸥。

近期,美国一家名叫Caresoft Global的公司,从中国带回了一辆比亚迪“海鸥”。此前这家公司曾多次拆解过比亚迪汽车。Caresoft Global总裁特里·沃乔夫斯基,这位在通用汽车摸爬滚打了45年的老将,这次决定亲自拆解这辆“海鸥”,一探究竟。

拆解过程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特里·沃乔夫斯基带领他的团队,用精密的工具和专业的眼光,一步步拆解着这辆比亚迪。随着零件一个个被卸下,隐藏在其中的科技含量与精湛工艺也逐渐展现在众人面前。

第一个让他们震惊的,是“海鸥”的电池系统。这款电池不仅能量密度高,而且安全性极佳。特里·沃乔夫斯基看着手中轻巧的电池组,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凉意。他清楚,这样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超过了美国汽车行业当前的水平。

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海鸥”的电机与电控系统。这两个关键部件的集成度之高、性能之强,让他们感到难以置信。特里·沃乔夫斯基深吸了一口气,他意识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

最后,他们来到了“海鸥”的车身结构。轻量化的材料、合理的布局、精致的工艺……每一处都透露着比亚迪对于汽车制造的极致追求。特里·沃乔夫斯基站在拆解完的车架前,沉默了很久。“我们输了。”特里·沃乔夫斯基最终说道。这三个字,像是一记重锤,砸在了美国汽车工业的胸口。

内行看的是门道

Caresoft Global公司的总裁特里·沃乔夫斯基眼前的,是一辆来自中国的比亚迪“海鸥”,这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崛起的缩影。

对于特里·沃乔夫斯基这样的汽车专家来说,拆解一辆车就如同拆解一个时代的密码。他深知,一辆车的真正价值,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而其他汽车工程师更看重的电池系统、电机与电控系统、车身结构,在他看来固然重要,但焊点和封胶、汽车内部的装饰和制动系统,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拆解之前,特里·沃乔夫斯基和一位资深汽车媒体人一同试驾了这辆“海鸥”。车窗外的底特律风光与他记忆中的景象重叠,但车内的世界却让他感到陌生。他们仔细检查了“海鸥”的配置,尤其是后备箱的接缝。那里,焊点和封胶的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干净的线条,没有一丝瑕疵,仿佛是在告诉世人,这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件艺术品。

特里·沃乔夫斯基忍不住感慨:“这焊点和封胶的工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和那些用塑料壳子遮遮掩掩的车比起来,这简直是天壤之别。”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美国汽车工业现状的无奈与失落。

进入车内,汽车内部的装饰更是让他眼前一亮。座椅的缝线、扶手的材质,每一处都透露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他抚摸着这些精致的细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忍不住想:“这真的是一辆只卖1万美元的车吗?它的品质,完全超越了这个价格。”

然而,真正让他感到震惊的,还是“海鸥”的制动系统。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大多数车型为了降低成本,都会选择使用鼓式制动器。但比亚迪却出人意料地使用了四轮盘式制动器。这种配置在高端车型中才常见,而比亚迪却将其用在了“海鸥”上。特里·沃乔夫斯基感叹:“这样的配置,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比亚迪在成本控制和品质追求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当然,他认为“海鸥”也并非完美无缺。在试驾过程中,特里·沃乔夫斯基和媒体人发现,在路况不好的地方,车辆会有些颠簸。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同样的质量下,美国的车子要比它贵3倍。

拆解结束后,特里·沃乔夫斯基沉默了许久。他意识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美国汽车工业,在面对比亚迪这样的对手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他承认:“这次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比亚迪的实力。他们在细节上的追求和品质上的坚持,是我们美国车企所欠缺的。”

在场的美国媒体也认为,中国车企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模仿的后来者,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智慧,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供应链是质优价低的底气

Caresoft Global公司的工程师们拆解了比亚迪海鸥后惊讶地发现,这辆车的零部件几乎全部来自比亚迪自家的供应链。这让他们不禁感叹:“比亚迪的供应链真是太强大了!”

Caresoft Global公司工程师们表示,比亚迪海鸥之所以那么便宜,是因为中国有健全的产业链,以及垂直整合能力强。Caresoft Global公司认为中国电动车在设计、工程和执行方面高效且简单,但具有意想不到的质量和预期的可靠性。同时也对美国汽车表达了担忧,他们表示,2年前,中国制造商在欧洲几乎没有销售任何电动车,但是现在占据了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如果中国汽车到了美国市场,美国车企将毫无招架能力。

确实如此,与许多依赖全球采购和国际合作的车企不同,比亚迪更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王国。从动力系统到电气总成,从智能联网到空调系统,比亚迪几乎拥有了自己的全产业链。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让比亚迪在成本控制和品质把控上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比亚迪的垂直供应链体系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公司自建供应链,自主研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覆盖了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自销全部环节。这种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掌控,让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上有了极大的自由度。自家生产的东西,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品质有保障。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让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然而,比亚迪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比亚迪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将旗下零部件事业部转化为子公司,让这些零部件公司自主运营。这些公司总称为弗迪系零部件公司,它们不仅为比亚迪提供配套服务,还为其他车企供应零部件。这种开放和竞争的策略,让比亚迪的供应链更加健壮和灵活。

当然,比亚迪的供应链之所以如此强大,还离不开其规模效应的支撑。在汽车行业,规模就意味着成本。比亚迪凭借着其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成本压至最低。这种规模效应不仅让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了优势,还为其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更多的调价空间。

然而,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质。比亚迪在追求低价的同时,也从未放松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毕竟,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品质才是硬道理。比亚迪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供应链的管理上,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零部件的生产,比亚迪都严格把控品质关,确保每一辆车都符合高品质的标准。

回顾比亚迪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那条强大的供应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条供应链让比亚迪在成本控制、品质把控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而比亚迪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不断加强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自己能够持续领先于行业前沿。

如今,比亚迪已经站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巅峰。而它背后的那条强大的供应链,则是其质优价低的底气所在。

比亚迪的专利才是真正杀手锏

比亚迪总部的大楼内,有一面墙格外引人注目。它不同于那些挂满荣誉证书或奖杯的墙面,而是从地板到天花板,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大约1000个框架,每个框架内都承载着比亚迪的专利证书。这些专利,不仅仅是王传福及其工程师团队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超过3万项创新成果的见证。

这些专利中,有一种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为比亚迪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更被福特、特斯拉乃至丰田等全球巨头所采纳。这种技术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皇冠上,为比亚迪成为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无形的资产支持。

2023年,是比亚迪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比亚迪售出了惊人的300万辆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了高达850亿美元的营收。这一成绩不仅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大放异彩,更让业界看到了比亚迪的无限潜力和可能。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些挂在墙上的专利证书所代表的创新力量。

王传福在海外被誉为“中国的马斯克”,在电动车技术上的投资已经长达二十年。他不像马斯克那样涉足多个领域,但他对电动车技术的专注和执着,却让他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曾在大学主攻电池金属化学,深知电池技术是电动车的核心。因此,他带领比亚迪团队不断研发、创新,最终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王传福不仅是一位技术创新者,更是一位出色的管理执行者。他深知垂直整合的重要性,因此在比亚迪的战略布局中,始终将控制供应链作为关键一环。通过垂直整合,比亚迪不仅实现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更在品质控制上取得了显著优势。这种优势让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

已故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曾对王传福赞不绝口。他称赞王传福是位狂热的工程师和天才,愿意亲自动手制作产品的能力让他超越了马斯克。这种评价不仅是对王传福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比亚迪创新精神和执行力的认可。

如今,王传福正通过推出售价不足1万美元的汽车,进一步颠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这一举措不仅将平价交通工具带给了大众,更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而这背后所依靠的,正是那些挂在墙上的专利证书所代表的创新力量。

有人说,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比亚迪来说,这句话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些挂在墙上的专利证书不仅代表了比亚迪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更代表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无限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比亚迪将继续凭借这些专利证书所代表的创新力量,在全球市场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 者 | T80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