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科集团、长飞光纤、华工科技、高德红外、达梦数据、禾元生物等一大批光谷企业,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三次亲临光谷,发出科技自立自强动员令。

尤其是2022年6月28日考察光谷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言犹在耳,光谷企业交出了怎样的科技自立自强“答卷”?

今日举行的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系列报告会启动仪式暨武汉新城·世界光谷专场上,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长飞光纤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禾元生物董事长、总经理杨代常等光谷企业家纷纷发言:奋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信科集团 抢占全球信息通信产业战略制高点

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回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信科集团时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鲁国庆介绍,多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谷时嘱托的方向目标,中国信科集团与光谷企业一道,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式创新接续奋斗。

2019年,中国信科集团基于自研的19芯光纤实现1.06Pb/s光传输,系国内首次完成P比特级光传输系统实验。

近五年来,中国信科集团先后六次刷新光传输世界纪录。近期初步完成净速率超5Pbit/s单模24芯光纤传输系统性能验证,系统净传输容量达到5.26Pbit/s,相当于每秒传输642个1TB硬盘数据,再次创造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

展望未来,鲁国庆表示,中国信科集团将继续扎根光谷创新热土,对接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要求,继续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快推进信息通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抢占新时期全球信息通信产业战略制高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信科贡献。

长飞光纤 勇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

长飞光纤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讲述了长飞光纤同样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创新故事。

庄丹记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飞光纤生产线时,公司的光纤预制棒单根可以拉7000公里光纤。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长飞光纤时,公司的预制棒单棒能够拉至8000公里光纤,保持全球最高水平。

如今,长飞光纤的单根光纤预制棒已可拉10000多公里光纤,能够满足全球80亿人同时通话。长飞光纤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已连续8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庄丹认为,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因此,长飞光纤近年积极布局以空芯光纤、多芯光纤为代表的下一代新型光纤,目前技术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中,空芯光纤是使用空气纤芯替代玻璃纤芯,传输具备超大容量、超低损耗、超低时延特点。

今年6月,长飞光纤助力运营商建立了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全球首个单波1.2T、单向超100T空芯光缆传输系统现网示范,为空芯光纤从技术原型走向产业化奠定基础。

在庄丹看来,无论是争第一还是守第一,关键是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长飞光纤一直在主动谋未来,勇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未来将继续担负起引领光纤光缆行业发展方向的重任。

华工科技 一颗螺丝钉的激励之路

华工科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过的企业。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现场拿出一颗螺丝钉,讲述了公司自立自强的故事。

“当年,我们不光要买核心技术,甚至连紫外激光器加固用的螺丝钉,都要从国外进口,3美元一颗。”马新强说,“正是这颗螺丝钉提醒着我,我们国家要构建完整、现代化的工业体系,需要每一家企业摒除依赖,走自强奋斗的道路。”

马新强表示,华工科技已从十几年前通过“全球买”集成创新,发展到了现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实现“全球卖”。

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包括行业首推航空发动机三维五轴激光加工特种智能装备,有效提升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水平;

联合华中数控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数控系统”,实现了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核心部件全国产化;

开发出六套半导体晶圆加工装备,突破了高精度运动控制、高灵敏度视觉系统、超短脉冲激光器等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的IC载板激光刻蚀装备,最快1秒左右可以检测近万颗芯片缺陷并激光刻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

马新强认为,对所有科技企业来说,身处科技创新巨变的时代,应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为科技强国持续贡献战略力量,“这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

高德红外 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2013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光谷’展厅考察,在高德红外展台,总书记驻足十分钟听取汇报,问了我很多某型号科技装备技术方面的问题。”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场景,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至今仍难掩激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下,三年后,高德红外自主研发的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红外芯片相继实现批量生产。

目前,公司已建成3条红外芯片批量生产线,每一条技术路线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年产芯片数百万片,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国之重器”。

随着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国产红外芯片实现批产,公司掌握了产业发展主导权,不断开拓广阔民用市场,赋能安防监控、工业监测、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黄立举例介绍,高德红外自主研制的车载热成像产品,可以有效解决雨天、黑夜、雾霾、强光眩光等特殊场景下的视觉感知不足,弥补其他传感器短板,增强全时感知能力,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目前该产品已在东风、广汽、吉利等多家车企量产应用。

达梦数据 国产数据库“追梦人”

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40年坚持自主研发基础软件,一生只做国产数据库“追梦人”。现年已经80岁的冯裕才,讲话铿锵有力,现场谈起走上国产数据库道路的历程时,言语中透露着坚定。

1988年,冯裕才孤军奋战,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数据库原型CRD。1992年,冯裕才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数据库研究所——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

2000年,达梦数据库改制,成立达梦数据公司,“20多年来公司经历多次生死危机,也伴有各种诱惑,但达梦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

目前,达梦拥有授权专利200多项,获软件著作权300多项,核心源码自主率100%,为客户提供覆盖数据生命周期的全栈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金融、通信、电力等关键行业,连续多年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

禾元生物 “稻米造血”梦想照进现实

人血清白蛋白俗称“黄金救命药”,在临床上大量用于治疗失血、肝硬化等病症。目前,国内人血清白蛋白年需求量约1500-1800吨,均来自血浆提取。而我国受制于原料供应,长期依赖进口。

禾元生物董事长、总经理杨代常现场回忆起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5年,杨代常放弃在美国的生活回到国内,全力研究用水稻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也就是使用稻米在生长过程中自动合成人血清白蛋白,经过多道工序提取纯化出来,也被形象地称为“稻米造血”。

2006年,杨代常团队成功从稻米中提取高纯度人血清白蛋白,技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空白。同年,杨代常成立禾元生物,瞄准白蛋白产品。

对于严重肝硬化病人,一周要用4-5瓶人血清白蛋白,传统白蛋白每瓶价格在400-500元。“随着我们的技术产业化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后,成本将有效降低。”杨代常自信地说。

目前,禾元生物研发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册液,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有望在明年获批上市。

杨代常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健康福祉,被视为国家科技先锋力量的体现,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一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仿制到创新的涅槃之路,“稻米造血”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诠释。

(实习生 肖剑霜)

编辑丨何辉 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小编推荐】视频号:我国高端硅光芯片取得重大突破

【小编推荐】夏季达沃斯发布“十大新兴技术”,影响未来3-5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