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交警的路口,通行效率总是更高。交警是路口的总指挥,统筹指挥车辆行驶,不过是人总归要休息。

如果有一套自动化系统能够扮演“交警”的角色,并24小时不间断地指挥交通,上下班被堵的时间或许会更短一些。

6月14日,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武汉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得市发改委同意批复,项目单位为国有企业武汉车网智联测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投资170.84亿元。

不久前,北京也有类似的项目,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发布一则招标公告,拟选取约6050个道路路口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约为99.39亿元。

“车路云一体化”是个新词,其出现可以追溯到2023年10月,由工信部提出。

统筹推进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快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

到2024年1月15日,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文中,基本明确了“车路云一体化”的方向和内容。

(一)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二)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三)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四)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五)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 (六)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 (七)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八)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九)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该文件清晰勾勒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各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有了方向还不够,还要有落地方案。

最近,在2024年5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建设与应用参考指南(1.0 版)》进一步明确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定义和建设内容,提供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落地指导。

这也意味着各城市的建设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才有北京、武汉先后出手的两大百亿级建设项目。

开了个好头!连续两个百亿级别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项目向外界传递出一个积极的讯号——这事儿可以干!

01  何为车路云一体化

车路云,顾名思义,包括行驶车辆、道路和云控制平台,这是一套完整的互动体系。靠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把车辆、道路的信息传输联动起来,通过云技术和边缘计算进行控制。

就像是给道路和车辆装上了“眼睛”和“耳朵”,让它们能够相互沟通,云控制平台就像开了“上帝视角”,掌握这个路口的一切信息。

车路云一体化可以优化交通状况、提升交通效率、保障司机及行人的出行安全。

02  乘客、地方和车企,三方都有需求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兴起,恰逢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汽车厂商早早就开始卷智能驾驶了,尤其在华为和特斯拉的带领下,L2+这个山头已经基本站稳,但L3这个山头还久攻不下。

单车智能和智能网联可以看做智能驾驶的两条腿,单车智能这条腿迈的比较远,但往前也走不动了,遇到了L3这个瓶颈,智能网联这条腿迟迟没动静,最近才开始往前走。

用两条腿走路,总比用一条腿要稳。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既是国家谋划多年的顶层考虑,也是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的水到渠成。

(一)对乘客来说,能享受更安全的驾驶辅助服务,还能减少拥堵,让开车更舒心,总会有人愿意为舒适和安全买单

安全性的提升:实时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交通拥堵、事故多发路段等,通过V2X通信技术,车辆可以获取周围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提前做出反应,避免碰撞。

车路云一体化能弥补人类驾驶员和单车智能在感知能力上的局限,不管你的车有没有智能驾驶,车辆接入车路云都会对行驶安全有帮助。

拥堵的减少:车路云系统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的精确控制和管理,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例如,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交通流。

(二)对地方建设而言,市政投资又看到了新的方向,有投资就能拉动经济,拉动经济的事情,在当下很有必要

投资拉动区域经济:建设期,能拉动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如5G通信、卫星通信、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软件开发等。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入驻,扶持企业做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创造税收。

提升社会交通效率:建成后,能提升当地交通效率,降低交通运行成本,改善人们出行体验。

孵化创新企业:运营阶段,可探索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新业态。

(三)对车企来说,积极参与车路云,向上有助于突破L3,向下可降低单车智能的成本,单车智能卷不过,还可以靠车路云上分

大力出奇迹!虽然狂堆各种雷达、传感器、算力也可以提升智驾能力,但单车成本会骤然提升。而且汽车智驾芯片仍是被卡脖子的领域,这意味着低成本实现L3的难度很大。

车路云的出现,给了车企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一方面,让具备高阶智能驾驶的高端车型以更少的硬件代价突破L3;另一方面,为不具备高阶智能驾驶的低端车型提供一套更低成本的行驶辅助安全方案。靠安全性能的提升,会提高对消费者的购车吸引力。

03  从1到N,产值增量达万亿;先看设备,后看服务

2024年,北京、上海、福州、鄂尔多斯、深圳、武汉等地持续积极响应政策,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探索,各地投资金额从几千万到一百多亿不等。

各城市车路云项目投资情况

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后续其他各大城市车路云建设将不断铺开,产业链也会迎来从1到N的快速发展,远期可撬动上万亿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等组织《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 》报告:

在中性预期情景下,预计 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值增量为7295亿元和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8%

其中,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最大,其次是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云控平台则产值占比相对较小。

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整体产值增量(亿元)预测(中性预测)



来源:《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国联证券研究所

智能网联汽车细分市场可分为:

汽车智能驾驶硬件及软件、智能座舱硬件及软件、车载应用软件、车载通信单元、整车终端产品和创新应用服务六个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细分方向产值增量(亿元)预测(中性预测)

来源:《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

单车智能中,感知层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车载摄像头,决策层主要是芯片、控制系统及算法,执行层主要是线控油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及执行层域控制器。

智能座舱包括抬头显示HUD、液晶仪表、液晶中控屏、流媒体后视镜和座舱域控制器等。

应用软件主要是车载的收费应用软件。

车载通信单元主要是基于C-V2X通信技术的车载通信单元。

整车终端产品主要是收费的自动驾驶功能包。

未来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完成,进入运营期后,创新应用服务产值最大,且未来增速最高,中性预期下,预计可从2025年的525亿迅速增长至2030年的7459亿,不过讨论这个环节还有点为时过早。

04  相关产业链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由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等组成。运营阶段主要产业链是创新应用服务。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建设与应用参考指南(1.0版)

(一)车端

高阶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算力芯片等;

信息交互:智能座舱;

通信设备:车载单元OBU;

安全:数字身份认证体系。

(二)路侧基础设施

通信设备:路边单元RSU;

感知设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雷视一体机、激光雷达以及各种传感器;

基础设施:智慧路牌、智慧红绿灯、智慧路灯等基础设施;

计算能力:边缘计算系统(MEC),边缘端的芯片、存储等。

(三)通信网络及卫星定位

通信网络:区域5G蜂窝网络、C-V2X直连通信网络和传输网络;

高精度定位: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卫星通信技术应用。

(四)云控平台

基础层:算力、数据中心、网络等基础设施;

应用层:应用软件开发。

(五)创新应用服务

智慧出行: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泊车等;

智慧物流:末端无人配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