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绒业以非ST股身份退市并即将进入三板市场,市场紧随其后的又有鹏都牧业、广汇汽车和东方集团三家步其后尘;其中鹏都牧业已于6月25日提前锁定“面值退市”,广汇汽车和东方集团还在边缘线挣扎。因此,本文首先从目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劝导大家不要抱取消面值退的幻想;然后从基本面、股权结构、自救行动等方面对将广汇汽车、东方集团与中银绒业进行对照分析,认为中银绒业各方情况最好、广汇汽车次之、东方集团最差;尽然中银绒业都退市了,另两家也难逃“面值退市”命运,请大家理性投资!

一、当期市场是猛药去疴阵疼期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在发展壮大思想指导下,重融资轻回报,企业竞相上市,不择手段待在资本市场不断再融资,因此产生财务造假、信披不规范、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履职不到位,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如今中国已进入一个资本市场的大国,但与资本市场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家颁布了“新国九条”;而逐项落实“新国九条”必须经历一段疼痛。

目前,正处在强化监管、狠抓信披规范、落实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目前,部分人员对面值退存在非议,认为大量退市带给市场恐慌,部分公司价值低估,面值退市错杀了部分公司,笔者承认有可能存在这方面的影响,但不应成为阻止改革的理由。因此,任何人不应该抱有取消面值退的幻想。

二、良币与劣币之分辨

在资本市场,公司是良币还是劣币,关键看投入产出比,笔者认为:“如果从市场融资少投资回报(即分红)多,就是良币;否则,就是劣币”。因此,笔者选择年平均融资分红比率指标来检验广汇汽车、东方集团与中银绒业三家公司是良币还是劣币,到底有没有被市场错杀。

因为控股股东能控制公司董事会,主导公司经营,公司经营好坏与控股股东有很大关系。当控股股东发生变更时,意味公司经营发生较大变化,为了不将历史包袱转嫁给当前控股股东及当前公司管理层,客观评价公司当前发展,笔者选取现任控股股东自获取控股权以来的融资和分红数据进行如下:

广汇汽车现任控股股东广汇实业自2015年6月取得控股权以来,累计融资368.28亿元,分别于2015年6月融资228.28亿元、2015年7月融资60亿元、2017年融资80亿;2016年来累计分红24.43亿,其中:2016年11亿元、2017年 12.21亿元、2018年1.22亿;平均每年融资分红比为6.63%。

东方集团自1994年上市以来,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未发生变更,累计9次共融资115.99亿元,累计10次共计分红3.17亿元,平均每年融资分红比为2.7%。

中银绒业现任控股股东金石投资自2019年取得控股权以来,实际融资及分红均为0元。

从以上分析得出:三家公司投资回报均较低,不属于被错杀的良币范畴。相较而言,中银绒业因靠自身造血能力维持企业生存,其现任控股股东金石投资的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好于另两家。

三、基本面分析

在三家公司中,从资金角度看来,广汇汽车最好,因为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账面资金最多,为83.36亿元;但是流动比率为0.91,且商誉高达187亿元。

东方集团最还坏,因16.40亿元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导致无力支付工程余款75.23万元,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中银绒业2023年末及2024年1季度货币资金分别3亿元、2.7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1.11亿元、1.09亿元。流动比率为2.96,无长期负债,偿债能力强;2024年4月12日,董事会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0,000万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经基本面分析:中银绒业目前资金充裕、暂无债务压力,基本面最好;广汇汽车次之,因为其流动比率偏低,偿债能力弱,且巨额商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引爆公司危机;东方集团最还坏,资金紧张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四、股权结构与自救行动

广汇汽车与东方集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均超30%,股权结构比较稳定,两家均开展了自救行动,其中:广汇汽车控股股东及管理层立体式增持,向市场传达了积极信号;而东方集团控股股东先承诺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后来面对上市公司偿还不了债务被申请重整,不是积极为上市公司垫付款,而是表态积极配合重整,前后矛盾,影响投资者信心!

中银绒业在退市过程中无自救行动,可能跟其持股比例较低有关。但是后续剧情更精彩:一是控股股东增持空间更大;二是除主动出让控股权外,还更容易招来外部投资者对控股权的觊觎。

经上述分析后,笔者认为广汇汽车和东方集团也难逃“面值退市”命运,具体情况如何还有待于后市验证!

$东方集团(SH600811)$$广汇汽车(SH600297)$$中银绒业(SZ00098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