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内卷加剧的新能源汽车圈,还能静下心来深度思考未来在哪里吗?今天就来聊聊吉利的李书福,你可能听说过他的故事,一个曾经倾家荡产也要造车的人,如今带领着吉利汽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但今天,我们不谈过去,聊聊李书福对未来汽车工业的深度思考。

一、汽车工业的规律: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形成盈利闭环才能可持续发展

李书福认为,汽车工业的本质是对科技前沿的无尽探索。从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今天的智能化、电动化,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为了让汽车更快、更强、更安全、更舒适。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汽车工业的规律始终不变——它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渐进的改良,需要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

在李书福的眼里,汽车工业是人类大工业体系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链,更是一个社会化大合作的体现。从安全带到安全气囊,从精益生产到平台化生产,每一项创新都是汽车工业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而作为产业链链主的车企,始终是最核心的推力,也扛着最大的压力。

吉利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从自研CVVT发动机、变速器,到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再到新能源领域的“蓝色吉利行动”,吉利不断在技术、生产、管理上进行创新和突破。2023年,吉利实现了280万辆的年销量,4981亿元的营收,102亿元的净利润,吉利做到了盈利闭环,让“投资-研发-制造-收益”循环跑通。没有充足的商业利润做保障和自造血的盈利能力,巨大的连续投入就无从谈起,企业、行业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但李书福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汽车,而是整个出行方式的未来。他提出了“天地一体化”的未来交通与出行概念,从低空出行到远洋运输,从智能网联到自动驾驶,吉利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出行生态。

二、新能源汽车应产业多线并进,百花齐放

在新能源领域,李书福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应该将前途和命运押注在一条充满不确定的路上。他提倡的是多线并进,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无论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还是甲醇汽车,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未来谁将在新能源多条路线中最终胜出呢?

李书福认为,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单一技术或指标的领先,而在于一个全面综合的得分。具体到新能源方式,关键在于三个核心条件:首先,能源是否清洁;其次,成本效益如何,使用是否便捷,是否具有综合竞争力;最后,是否容易受制于人,即是否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李书福的这些思考,是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的一次深刻启示。
$吉利汽车(HK|0017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