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刘洋 刘晓梦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4-06-27

在新能源车市场被自主品牌“压着打”的合资品牌开始反击。继奥迪与上汽集团联手为上汽奥迪引入智能数字平台后,6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中国开发3款插电混动车型及2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预计自2026年起持续至2030年后,陆续推出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充满活力、竞争激烈,持续加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上汽大众产品组合的电动化发展,对大众意义重大。

事实上,制定“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后,大众集团开始加速自身及合资公司转型,以应对激烈的中国车市竞争。此前,上汽大众在推出新途观L Pro上已区别于海外版车型,率先导入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系统和与大疆车载联合研发的IQ.Drive辅助驾驶系统,提升其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力。

在本次五方合作中,尽管目前仅公布技术项目的车型规划及投放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的合作方中,与上汽大众相关的中德双方公司悉数参与。在外界看来,一年左右的时间便推出新车型,本次技术项目调动大众汽车及上汽集团的所有资源,能够缩短决策流程和时间。

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曾表示:“作为合资企业,要把德方的资源、中方的资源都拉来为我所用。合资企业要学会借力,用新‘拿来主义’让合资走入新时代。双方合作的模式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奔赴,速度要快。”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也提到,要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开启合资合作全新篇章。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完成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角色转换。而就在今年5月,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刚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奥迪将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为上汽奥迪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

无论上汽大众还是上汽奥迪,中德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改变有直接关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过70%,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7.5%。对于提前进入“决赛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留给合资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已成趋势。为此,海外车企将中国技术、中国市场需求作为研发新品的突破口,并将研发中心相继落地中国。今年2月,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在天津经开区设立,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重要的零部件研发机构正式启动运营,并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去年8月,丰田将在华3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研发中心的本土研发团队整合至丰田在华统一设立的研发中心,希望在电气化方面加强所有电动车型(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混动燃料电池)的本土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加大本土研发力度,能帮助车企更好地了解中国用户需求,推出更加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的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