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周期:本质上,增长只来自于两个维度:一是随着市场蛋糕扩大自然增长,属于风口里的顺势增长,不费力气;二是在固有市场空间里提高相对竞争力,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分化中增长。

行业上行期,吃的就是市场蛋糕红利,蛋糕越来越大,都能赚钱,且往往胆子越大、赚钱能力越强,劣币驱逐良币;行业下行期,市场蛋糕不再增长,彼此真刀真枪竞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活下去,良币驱逐劣币。

大潮褪去,裸泳者现。风口期产生的泡沫,需要在下行期消化,挤泡沫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关闭、投资惨淡、降薪减员,勾勒出一幅“寒冬”的景象。

但泡沫破灭时,并非所有泡沫里崛起的企业都会倒闭。一些企业在风口里长出了“翅膀”,培养出核心竞争力,便具备了跨越周期的能力。

行业周期,循环不息。周期循环里,一直都有跨越周期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都是趋势投资者。

顶级的趋势叫时代,之下的次级趋势是经济周期,再下层是公司经营节奏。

找到三者之间同向共振的结合点是真正的绝大机会,时代向上但被向下的行业周期或者基本面向坏的公司耽误,则是最大的遗憾。

捕捉绝大机会需要眼光和运气,避免好时代的大遗憾需要理性和常识。

资本周期可以看成从资本角度观察到的“朱格拉周期”:

从繁荣到泡沫:一个需求繁荣的行业往往会吸引太多的资本进入,导致产能供给过剩;

从泡沫到萧条:竞争加剧,企业利润下降,资本纷纷逃离;

从萧条到供给不足:资本长期远离,企业长期投资不足,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倒闭,产能出清,行业利润渐渐恢复;

从供给不足到繁荣:需求回升,供给开始短缺,行业进入下一个繁荣期,资本重新进入。

资本周期并不仅仅是长线投资者才需要关心的问题。

所有的周期都是一种心理与概率的共振,在需求已经连续几年高增长的时候,预测未来“仍将保证一定增速”,是一种思维惯性,也是一种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但在产能供给已大大增加的情况下,这种预测就成了“高位看利好”的危险看法,具有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性-虽然大概率对,但对了也赚不了多少,可一旦看错,必然损失惨重。

所以,即便是中线投资者更关注需求爆发,供给仍然是决策的重要前提:

在供给格局良好时,多看看需求的潜在利好;在供给格局恶化时,多看看未来需求的不确定因素。中线景气度投资不仅仅看你在景气维持阶段赚了多少,还要看景气拐点之后,你要回吐多少收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