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禁用下国产AI大模型的应用展望和进展0627

事件:据财联社,OpenAI官宣从7月9日起,停止其不支持的国家和地区的API使用,中国在禁用之列。阿里、百度、昆仑天工等主流国内大模型厂商均已上线免费的迁移方案

国内外AI模型及应用进展

过去一年,AI领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在模型的进步和应用推广方面。初期,大语言模型受到了广泛关注,随后焦点转向多模态模型,推动了训练和推理所需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国内外多家科技公司如华为、阿里、腾讯等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展现了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AI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而且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虽然与海外仍有一定差距,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AI应用与大模型市场前景分析

当前AI市场的三大类参与者及其特点: 1) 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拥有强大业务; 2) 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者,如华为在各行业赋能; 3) 专业深耕于特定领域的公司如商汤科技。尽管存在模型评测差异,但市场对第三方AI应用及模型公司的需求巨大,特别是在初创企业与业务稳定性和安全性考量下,专业AI公司具有独特发展空间。

国内应用流量稳定与国际应用增长趋势分析

国内最新一周应用流量整体稳定,头部应用如某米塔维持高位,百度文库、360搜索流量平稳。国际应用方面,Open AI流量上升,多模态应用及聊天机器人增长迅速,数据、场景和用户支付意愿为成功关键因素。

AI应用与变现模式综述

AI技术在特定领域的稳定应用与多元化的变现模式正在成为趋势。一方面,医疗、法律、国防等专业领域因用户基础和数据优势而较少受头部大模型影响,强调生态整合的重要性,如某企业通过与微软合作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AI产品的变现模式日益多样化,涵盖面向大型企业和政府的解决方案提供、基于第三方预测的主流模式、高频次的新鲜定制模式以及低频次的流量变现模式。此外,边开发边应用的敏捷开发模式逐渐被众多企业采纳,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实现收入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AI应用模型及其发展趋势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关键点?国内AI领域在最近几个月的具体变化是什么?

自去年八月份以来,新发布的AI模型几乎全部聚焦于多模态领域,这对训练和推理所需算力带来了指数级的增长。同时,国内外开源模型也在快速进步,例如OpenAI和国内华为发布的盘古大模型等。尽管如此,由于模型复杂性和算力需求,大规模的爆款应用如腾讯或抖音尚未出现,但算力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此外,模型在多模态及长视频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国内AI领域,最近几个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华为云发布的盘古大模型,该模型具备全系列多模态能力和对物理世界的强思维理解能力,更适合实际应用场景。其次是科大讯飞即将推出新一代模型,并且互联网大厂如阿里、腾讯等也在迅速推进AI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值得一提的是,短视频平台快手率先推出了新型国产视频大模型“科林”,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图像生成和时序模块组合的技术路径,实现了时长可达两分钟以上、分辨率达到1080P、流畅度达30帧/秒的高质量超长视频生成,展示了国内AI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2024年1月到3月AI赛道的融资状况如何?

根据统计,全球AI赛道(包括深圳市)在2024年1月至3月期间的总融资金额约为900亿至1000亿人民币,其中深圳市AI领域的融资额在国内大约为160亿人民币。生成式AI在一级市场的融资占比接近全球的20%,尽管如此,目前能进入全球前100名的应用和模型却仅占7%份额。

国内AI产品与海外相比,在使用效果和访问量方面存在什么差距?国内外AI应用的发展趋势如何,并影响因素有哪些?

相较于海外,国内AI产品的使用效果及访问量存在一定差距。从5月份数据看,海外全时段应用的总访问量约63亿次,而国内排名前十的应用总访问量仅为2亿次,两者之间存在30倍以上的差距。尽管相较于去年底今年初已有所缩小,但仍显示出较大鸿沟。国内AI应用的发展速度较海外慢约1到2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大厂的产品升级和推广协作加强以及产品使用效果上的差距。然而,根据最新AI产品榜发布的情况,国内模型和应用虽与海外仍有差距,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为什么投资于国产AI应用公司的理由是什么?

投资于国产AI应用公司具有独特的价值,尽管其模型评测效果可能与互联网大厂有一定差距,但依然存在着大量第三方对于模型应用的需求。特别是在业务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国产大模型公司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像商汤、讯飞智能等公司具有值得投资的价值。

国内大模型产业有哪些特点和分类?

国内大模型产业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腾讯、快手、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企业,基于自身强大业务进行展开;第二类则是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为传统行业赋能的厂商,例如华为通过盘古大模型应用于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第三类如商汤和科大讯飞等,则聚焦于政务信息化和医疗等行业,并依赖原有业务背景推进大模型升级与应用推广。

如何看待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的投资机遇?

站在未来的角度看,未来5到10年里最大的投资机会很可能在于人工智能领域。当前全球最聪明的人和最有实力的公司在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这使得将人工智能视为核心投资方向的概率较高。若假设每个人的年度支出在深圳市大模型上达到100美元,那么市场规模将远超目前手机市场的规模,预计可达数万亿人民币以上。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潜在机会有多大?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估计总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或5万亿人民币),即使一家公司在其中占据5%-10%的市场份额也能实现几千亿甚至万亿元的收入规模,这表明该赛道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高频率。因此,尽管具体前景难以预测,但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具有极高概率诞生市值数万亿的巨头。

OpenAI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行业预期的影响是什么?

OpenAI在过去一年中的估值从年初的数百亿美元增长至约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底随着应用与模型的快速推广,估值有可能再提高五倍至十倍,达到5000亿至1万亿美元。这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巨大潜力,同时也鼓励了国内外众多模型与应用公司的未来发展。

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哪些公司值得关注并可能成为领先者?

在当前阶段,建议关注国内模型端的商汤、科大讯飞、百度和昆仑万维等大型企业,以及应用领域的焦点科技和港股美图公司。焦点科技和美图公司凭借20倍左右的PE以及AI技术对其财报产生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现金流等方面表现突出,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此外,万兴科技、复兴软件等其他弹性标的及金山办公、同花顺等也值得关注。

海外应用市场动态如何?从全球角度看,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海外五十多个领域的应用总体上流量稳定,Open AI在更换服务器后流量有所上涨并保持稳定。其中,快手近期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关注度均有明显上升,而多模态应用中的聊天机器人等领域流量增速较快。此外,特定场景应用如搜索类gen由于结合了关键词、矢量和个人化搜索等因素,在流量增长方面表现抢眼。通过对众多应用的分析,发现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拥有数据、场景优势以及强大的用户支付意愿。无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AI时代,这一点都没有改变。而对于特定场景的专业应用,如医疗、法律和国防等领域的产品,在面临大模型冲击时更能凭借自身独特性、用户数据优势和生态整合策略保持稳定发展。

哪些新型商业模式正在高频率C端或B端探索并实现快速变现?

在国内,诸如外星焦点、WPS等新兴企业在高频C端或B端正尝试并快速推进一些定制化的商业模式。例如,外星焦点利用中国制造网平台推出AI助手,随着其经营数据中买家渗透率不断提升,AI业务收入已达到显著规模。此外,类似WPS这样的公司在办公领域也开始积极地探索并应用边开发边应用(MVP)的思想,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变现。

视频生成等功能未来如何影响付费业务的增长以及公司的估值水平?

随着视频生成等新功能的落地,将会进一步推动产品价值量的提升。焦点科技的标准包售价为每月1980元,可选择增加增值加油包以提供更多服务。随着新功能消耗增大,付费业务有望实现增长。目前公司的估值约为1580元左右,长远来看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焦点科技还与无锡市商务局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当地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为其出海及AI产品的推广提供了稳健的基础支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