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挺懒的写东西的,不过毕竟自己买了股,而且明确看好它的未来,鉴于中利这儿的乌烟瘴气,充斥着各怀鬼胎、不懂装懂的利益相关群体,还有新来小白观众的一知半解,初级问题太多(估计目前没几个人关注),类型的唱空容易看着碍眼(而且压根对让人割肉促进效率没有帮助),花点时间写点东西建立下大家对ST中利的客观认知吧,这样不管是想买的,持仓的,又或者想黑的,卖了巴不得退市的双方吵起架,黑起股票来,起码针对性一点,有理有据,不是泼妇骂街不是?

首先, 中利到底有没有重整价值?

我们先从重整的基本逻辑来说,最高法《关于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解释重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挽救围困企业,这其中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的破产对当地经济,就业环境的影响,怎么看呢?看一个人怎么说,不如看他具体怎么做,所以最后看的就是地方政府对公司重整的支持力度如何,这是决定重整成败的真正核心,而中利地方的态度是什么?省督导组明文督促保障重整顺利,挂职实权副市长(主管金融监管、证券等)全力配合,短期多次带队地方政府官员拜访产业投资人沟通重整后中利业务发展和重整配合事宜,包括近期的出省流程效率,都很明确的表示出地方政府对于中利重整价值的态度。

地方态度明了以后,我们再来看中利在产业投资人这个收购方角度的价值:

总有很多不知所以的人到处嚷嚷着光伏要完了,隆基都得破产,更别说中利,中利泰国工厂被美国双反,整个公司都是破铜烂铁,价值为零,产投建发已经后悔,不想收购。这里我们暂不讨论这类造谣者的智商问题和道德问题,毕竟从根源否定小丑虽然更容易,但是比较无趣。
   咱们来就事论事的说,光伏新能源算是夕阳行业?光伏行业的公司的真会全部倒闭?最后光伏市场归零?泰国工厂必须通过自营品牌必须销往美国市场?东南亚、中东,欧洲市场不存在?全世界杜绝中国光伏了? 以上回答,如果有人说是的话,你厉害,拉低到你的水平我没你经验丰富。 光伏目前只是从高速发展变成了周期性行业逻辑,猪周期总明白吧?巨头在低估期不并购优质标的,等泡沫时期去盖摩天大楼?学习高瓴资本70块钱买隆基才是你们的天才决定是吧?因为当时可不会有人唱空光伏。非常符合这类人目光短浅的基本逻辑。
    那么,客观来说,光伏这块,中利是不是个被并购的好标的呢?性价比怎么样?这个比较复杂,要真展开可以长篇大论。简单找几个点来说吧。
1.国内生产线,价值并不大,因为技术门槛目前并不高,否则也不会之前一堆项目上马,各类公司排着队转型跨行光伏造工厂,造成现在的内卷(和猪周期不是似曾相识吗?)。所以如果只是有国内生产线?那SORRY,可选择的低价替代品太多了,而且光伏行业的更新换代特别快,没准你买来这个,后面钙钛矿什么的都出来了,这直接就成了落后产能,计提上年报,更别说本来就是老产能,叠加目前组件行业内卷,价格低到亏钱,而EPC项目基本是前十巨头包揽。所以,这个价值并不高,可选标的很多的情况下,对收购方的价值不大,不过这仅仅是考虑收购方的经济回报逻辑,实际我们在现实中有其他考量。
2.中利腾辉光伏泰国工厂,国外建厂和国内建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政商关系,相关博弈,现成的可运营的工厂并且有成熟的国际品牌、销售网络的价值,很多情况远高于你能生产什么所能带来的价值,目前拥有全球市场的光伏品牌,可供收购的标的很多吗?当然这个价值高低要看对谁来说,同一杯水,对沙漠旅人和游泳馆里的人,价值自然有区别。
3.光伏再怎么样也是科技行业,多年的管理团队和科研人才还有公司的科研成果,专利以及销售各市场所需的相关认证都有其价值。中利有多项国际认证,包括欧洲VDE认证、北美CSA认证、德国TUV认证、美国UL认证、澳洲CEC认证以及中国金太阳认证。当然这些科研方面的价值高低我没有深入研究,有了解的可以提出意见(瞎扯的请闭嘴)。

所以中利的光伏有没有收购价值?要看收购方是谁,诉求是什么,可选标的价格水平怎么样,这决定它的吸引力,而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的来来回回那两句,不要不要,不好不好。
目前的产投,未来的控股股东是建发集团,供应链起家的厦门国资,资产雄厚,新能源行业是国家战略,是刚需,对建发来说更是产业协同和业务发展的最佳方向,目前还有比中利综合性价比更高的标的吗?更别说,中利还拥有盈利能力极强的线缆业务(了解不多,不评价,不过这两年海运的生意如何,稍微有点常识的应该有数),还有上市公司平台的融资能力。两者结合互补带来的是1+1远大于2的效果。


话说回来,目前还会相信建发退出,的人不多,毕竟到了这个阶段,就差路条了,所以我们从中利到底能不能拿到路条分析。

证监会给无异议函的明文要求是什么?现在的大背景是什么?隐藏的条件是什么?

1.解决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上市公司若存在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问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上市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时,需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2.防止逃废债务:破产重整不能成为逃废债务的手段,重整方案中不应存在损害债权人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

3.恢复持续经营能力:重整计划需要证明上市公司在重整后能够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有明确的经营方案,包括债务人的经营管理方案、融资方案、资产与业务重组方案等。

4.权益调整和重整投资人引入:重整计划中应包含对出资人权益的调整,以及引入重整投资人的条件和安排,确保重整投资人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正面影响。

5.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重整方案中应体现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避免因重整导致其利益受损。

6.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3年内不存在因涉嫌犯罪或违法违规被立案侦查或调查的情形,或者已有明确解决方案。

这里面6,因为专网案已经完事了,雷解除了,5,中小投资者保护,意思是什么?就是投资人不允许低价转股,保护投资人利益,所以有些乱七八糟一元转股价的可以歇歇了,真这样直接被否,4投资人:产投建发,然后有人咬着没财投说事,公告是怎么都不肯看,财投都已经深度介入谈判债权了,而且明确说明有足够的经验和实力,真的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只是喜欢依靠想象来否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而已。

1.2.3总体来说都是重整方案问题,我们现阶段不得而知具体内容,但是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来猜猜猜可行性。中利重整和其他重整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一个就是没有任何问询函,理解意思吗?也就是目前所有的进展,流程,全部合法合规合意,虽然速度慢,但是全程保持沟通而且都解决了问题,所有官方回复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合规的!! ,第二呢?被出省卡了很久,而且是近期唯一一个因为出省特意在公告里强调的重整公司,为什么?原本是因为专网案一直没结论,有退市风险,与此同时,大量同期重整公司案例在前,国九也好,同在江苏省的红太阳也好,摸着前面的人过河是不是会多做点重整方案的准备?都知道什么样的方案好了,你还非要拿一个不符合的方案要出省,省里是有多不在乎脸面给你签字推荐然后等着被打回来? 有时候开始慢有慢的好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然后有人会拿国九,还有“应退尽退”说事,这类人,估计语文是不太及格的,估计也就义务教育完成任务的程度,之前证监会明确说过,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大量增加,会有过渡期,ST并不是退市,目前退市公司数量多少?和去年比再大量增加是要自己打脸? 另外,这叫应退尽退,不是能退就退,“应该”是什么意思理解吧?是本来没价值,非要赖着上市公司地位的退,而不是是个股都尽量去退!村里也好,再高层也好,都是有脑子的,就业和稳定,还有经济发展是一切前提,明白?

这个有个股友总结的一个现阶段重整区别可以参考:

重视对破产重整股的重整价值分析

之前监管机构对待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更多考虑是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社会就业面的安定稳定以及对当地的GDP贡献等问题,因此会更关注的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能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能否实现公司的财务困境反转使公司回到正常经营的轨道、保障社会就业,进而最大程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因退市造成股票资产的大幅受损,证监会会更加尊重上市公司当地省级政府的保壳意愿(当地政府会倾向保护企业就业人数众多、GDP和产业链影响大的龙头上市公司),能保尽保。证监会更关注的是破产重整方案是否能彻底解决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包括利润承诺)和违规担保问题,并不会实质性关注破产重整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可持续成长能力。因此,历史上有不少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之后因主营业务没有任何起色很快又陷入退市的边缘,使得之前的退市政策备受争议和指责。

而目前的2024年退市政策的理念是对没有重整价值的僵尸股坚决出清、应退尽退,同时监管层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加强重组监管,强化主业相关性,明确不支持非相关行业产业链公司并购,因此介入破产重整股的投资必须高度重视对公司的现有主营业务的重整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证监会对破产重整申请审核尺度将会比过去严格的多的多,其关注的核心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破产重整价值。对于主营业务没有可持续发展空间,没有重整价值的公司预计将很难拿到证监会的“路条”。个人判断要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是否是国家重点扶持行业、退市是否会影响众多行业内产业链内众多企业的经营、企业自身的从业人员以及股东人数是否会因为退市破产而影响社会安定稳定)、主营业务规模(个人判断拔高要求主营规模是否在10亿元级别以上)、盈利能力(破产重整后毛利率能否有15%以上、净利润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能否扭正?)和可持续成长能力(各季度同比、环比是否有增长趋势)等方面来对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价值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判断其取得证监会破产重整无异议函的可能性。若判断上市公司没有破产重整价值,就不太可能取得证监会破产重整的无异议函,就不应介入。


我们代入一下中利,23年营收(重整期间资金不足各类资源受限背景下)40亿,常熟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省督导明确任务要求,挂职副市长全力配合重整,多次带队访问产业投资人厦门建发讨论具体重整事宜和后续产业配合,建发本身拥有国企背景,可极大降低重资产制造业的融资成本,供应链行业背景可带来大量业务和产业协同,降低生产成本,扩充业务,重整后债转股,利息压力大降,同时公司规模体量所带来的地方经济、就业(重中之重)价值,在解决了违规占用的基础上,会拿不到无异议函???代表村里表示有异议的你倒是编一个靠谱的理由出来。

还有个占用问题,不过既然都摸着红太阳过河了,那边15个亿的债权抵扣,加上出省前和村里的沟通,另外财投已经明确有实力有经验,大背景(不大不会瞒着怕炒作),各方面前提之下,做出的重整方案解决不了占用问题,试问那还有谁能解决?

中利重整的主要优势来自于和建发的产业协同,如果要是单独的财投重整,来捞一笔,那可以直说,凉凉,不要抱期待。而目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重整方案,而在目前保护投资者这个大前提之下,压榨小股东利益的方案,绝对拿不到无异议函。

最后,说一下可能的风险,毕竟事情没有什么100%的。

一:面退,目前这杯弓蛇影的市场确实带来很多恐慌,不过面退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持股人没有信心,恐慌,二是护盘方没有钱,真金白银的拿不出来,只能喊口号。关于信心问题,目前中利持股的大部分是高位套牢盘,还有潜在的主力,股票极限缩量,13亿的市值一天成交经常7.800万,为什么?因为太有信心导致不肯割肉,除非重整明牌失败,否则别的事情带不了恐慌,。至于护盘方没钱?这其实分两个情况,先说增持:目前中利的情况其实比较尴尬:大股东名存实亡,老王其实已经注定出局,他本来也没钱,二股东杨子能增持也有钱,不过作为一个被淘汰的前财投,还是高位被忽悠进中利的船王,估计在重整这事情上已经不会深度参与了,三股东东方是债主,排除,四五股东是国资,目前这个重整局面,增持估计是不存在的,而财投产投,其实不差钱,而且完全愿意出钱,不过签约之前没有名义增持。
    但是!但是来了!债权加上产投财投的投入资金,是几十亿级别的标的,目前中利市值多少?13亿,到了1元就是10亿,而只是为了不面退仅仅需要几千万,会因为几千万影响数十亿的重整吗? 所以,面退逻辑基本不存在。
第二:村里效率太慢,导致时间拖延太久,超过6+2+2,直接宣布因为占用问题导致退市,这个又回到了前面给不给路条的理由了。有人如果非要没理由的犟,那就是你赢。

另外,总有人拿原大股东老王说事,说什么跑路,卖公司,故意退市,但其实重整是有明确要求的,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前因违规占用、担保等行为对上市公司造成损害的,制定重整计划草案时应当根据其过错对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的股权作相应调整”。
所以原大股东是100%出局的,更别说他原本就禁止进入资本市场了,所以不要拿这个来传谣,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而他的股份大概率会拿来补偿所有股东,当然也可能纯粹转换成引入投资人的筹码,这部分没有绝对逻辑。主要的一点就是,目前没有任何一方面对中利退市有诉求,除了部分高位买了割肉之后,对中利心存怨念的祥林嫂,可惜这批人和公司重整的关联性为0,就是碍眼了点。

至于拿到路条后的流程问题和可能的情况,产投抵扣,还有重整后的预期高度,未来价格之类事情,以后再说吧,目前先讨论这个路条的问题。后续再补充其他,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中利重整目前情况的看法。写的比较乱,部分细节有纰漏,欢迎交流指正!有不同意见如果能点题也可以提出来,要是小白式的否定就随你心情了。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