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莱英发布了一项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投资金额变更、延期暨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具体而言,凯莱英对其位于江苏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泰兴项目)进行了调整。原本计划投入的募资额从10亿元减少至6亿元,同时,该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也从2024年9月30日延后至2026年6月30日。$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对于调减的4亿元资金,凯莱英计划将其重新分配至三个新的项目,分别是“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药物研发中心项目”、“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制剂中试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连续反应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这三个新项目将分别获得2亿元、1亿元和1亿元的募资金额。经过初步测算,凯莱英预计调整后的项目总投资收益率将不低于14.31%,且项目投资回收期将少于7.32年(包括建设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资金来源于凯莱英2020年的定向增发,而本次变更的募资金额占当时定增实际募资净金额的17.58%。

泰兴项目并非凯莱英2020年定增时的初始项目,其实施过程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也反映了小分子CDMO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轨迹。一方面,新冠疫情期间,行业对小分子CDMO产能产生了紧急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凯莱英的业绩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小分子CDMO公司正逐渐转型,向大分子、生物药领域拓展。

新冠大订单的不可持续性是显而易见的。凯莱英在本次公告中提到,其大订单在2023年内已执行完毕。目前,公司整体的小分子产能可以满足近几年的业务发展需求。这也是凯莱英本次调减泰兴项目投资的主要原因。同时,公司仍在积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在新冠疫情之前,凯莱英等小分子CDMO公司就开始向化学/生物大分子、CGT等领域转型。这部分业务在凯莱英的财报中被称为“新兴服务业务”。除了扩大业务范围外,凯莱英还计划加快其海外产能的布局。2024年5月,凯莱英成功取得了前辉瑞英国Sandwich Site的化学原料药中试生产车间及研发实验室,从而在欧洲建立了其首个生产基地。

凯莱英映射的是CXO的整体转型。

梳理几年前的数据来看,过去CXO行业平均每年以15%的增速增长,而眼下,伴随着新冠带来的业务快速退潮,多家CXO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相比以往出现下滑,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药明康德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达到403.41亿元,同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为96.07亿元,同比增长9%;泰格医药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3.84亿元,同比增长4.21%,实现归母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增长0.91%。昭衍新药、凯莱英业绩则明显下降。昭衍新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下降63.04%;凯莱英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78.25亿元,同比下降23.7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69亿元,同比下降31.28%。

生物医药是强监管行业,对政策的变动比较敏感。对CXO而言,2024年初至今充满了挑战:宏观形势影响着企业的业务,包括全球经济在疫情后的挑战、通胀加剧、利率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一些行业特定挑战,例如生物科技投资放缓以及国家层面的监管干扰。对此,CXO也在积极应对。

一方面,国内CXO陆续调整在美国的布局,如药明康德削减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一家工厂的少量职位,药明生物暂停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基地的建设;康龙化成将其美国参股子公司出售给强生。

另一方面,CXO企业逐步拓展在欧洲的业务,欧洲是CDMO企业的大本营,不少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项目也大批转让给欧洲公司,这也推动了欧洲市场出现强劲势头。如凯莱英取得前辉瑞英国Sandwich Site的API Pilot Plant及R&D Laboratory,完成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2023年欧洲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57.11%;九洲药业将在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投资建设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平台;博腾股份也在今年5月宣布加强欧洲研发基地的运营;鼎康生物拿下法国公司订单加速出海欧洲的脚步;药明康德2023年来自欧洲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2%;药明生物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1.9%。

最后小编想说,除了海外对华的政策以外,其实美联储是否降息,也是影响创新药融资的重要因素,若进入降息通道,将为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带来利好。

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中国CXO企业,随着需求端的复苏,也有望回归增长。同理,一旦降息,中国创新药板块作为典型的新兴市场成长板块,也有望承接来自海外的流动性,喜提一轮久违的“泼天的富贵“

性价比瞩目,创新药板块或迎布局窗口期

东吴证券表示,板块处历史大底部,多因素支撑医药板块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有四:其一医药政策积极转变。国内创新药产业地位上升,在国家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的指导下,各地不断出台细化指导;其二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屡创新高、FDA获批产品数量稳步增加;其三医药板块极刚性需求。未来10年每年加入60岁的2400万人支付能力强;其四医药板块连续下跌4年,2024年PE约为20倍、估值切换后大批公司估值PEG显著小于1,大部分个股估值约15-20倍。

截至2024/5/31,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19.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5%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5%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5/31)。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康龙化成(SZ300759)$$凯莱英(SZ002821)$#多路资金加仓,A股资金面逐步改善##减肥用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上市##吉利德新药预防艾滋病100%有效##药明系大涨,大洋彼岸警报解除?##医药板块活跃,能否持续?#

买ETF,上东财!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业绩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日:2014-12-3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