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银行股继续走强,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建设银行、常熟银行、齐鲁银行、成都银行、工商银行等涨逾2%。其中,建设银行一度涨2.30%,股价7.57元创阶段新高;工商银行涨2.11%,股价5.82元刷新历史新高。

近段时间,银行股正密集实施2023年度分红,其中,农行2023年累计分红超过800亿元,建行、工行将于7月进行分红派息。

首先承认,工行确实是比其他的大行发展得好。不过虽然叫宇宙行,也没到强大到碾压其他银行的份上。四大还基本在一个量级上。

工行相对好些,窃以为有三点优势:

一是底子好。1984年成立的时候就全盘继承了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那可是当年国内唯一的商行业务,相应的客户群体和人才队伍非其他行可比,所以发展的基础和底子本来就好。另外你想人行的都是前同事,那啥感觉!尤其是国企为主的当年。

二是银行改制成功,企业治理成功。虽然工行继承的底子好,但在当年政企不分的情况下还是玩得快倒闭了。本世纪初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前,中国的银行体系在会计上是技术破产的。随着中行率先引入战投开始改制,工行也成功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工行上市规模就很大,且相对来说工行没有引入股份多的强势战略合作方,在企业转制上没有那么严重的中不中,洋不洋的改制内耗。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改制以来工行的高管层稳定而实干。尤其是姜建清,是这个层级极少的不搞政治搞业务的银行家。

三是工行抓住了国家经济,金融业改革和信息技术爆发的时代趋势。十几年来,外贸,房地产,政府投资,铁公基,人民币国际化……都抓住了。金融业大改革大发展,各种新金融业务,都没落下。重要的是工行抓住了信息技术与银行业融合的机遇,极其重视信息化和网络化,率先实现业务系统大集中,率先实现网银业务高替代,也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技术队伍。有这个人才基础,面对互联网金融也是有底气的。

招商银行的时代是不是已经结束了?

现在银行业整体是内卷的,而且变现出来的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从业人员太多,银行太多。不可否认在一段时期内招商银行的业绩发展速度很快,注重大零售的策略也是非常正确,员工待遇也很好。但是在这背后,是员工无尽的指标压力,弹簧一直压着,要不然可以谈起,要不然有可能被压断。其实,目前这个节点完全可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当然这说的轻松,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各级领导都要业绩,谁又肯牺牲自己在岗的几年为后人栽树呢。

银行业这些年和大部分行业一样,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招行会越来越强。

根源是资产收益普遍下降风险上升的环境下零售业务做的越大越精能够有效改善息差和信贷风险带来巨大竞争优势。

因此中农工建的网点优势其实是大大增强了其竞争力,接下来两家大行邮储的成本太高,交行规模不大效率太低,总的来看招行基本是坐稳前6交椅,第五指日可待,而且没看出力的状态。

接下来兴业依靠同业优势苦苦支撑,但是兴业本身底子不差,市场化程度高,抓机会能力强,在没有董事长的几年里纯靠不浪保持向前滑行的动能,翻盘招行是难但是只要能撑过这一波,基本假以时日前7也不是不可能。

再下来是浦发平安,前者在长三角企金业务的功劳簿上躺了太久,异地分行管理能力稀烂,管理层频繁变更,水平根本配不上管理十万亿资产,不用说向上,向下速度慢一点就不错了。平安也是类似,发力较晚,传统的激进打法现在效率很低,也是努力下滑的慢一点就不错。两家可能都要在不良的爆发周期中受到重创,需要猛人能人重新纠正航向。

再下来是中信光大民生,中信这些年是做的最好的股份制之一,坚定零售转型,两个高管出事没有太大影响,而且相对效率也还不错,超过浦发不是问题,基本上股份第三没问题。

光大主要问题是效率太低,国企风格太重。

民生要换董事长了,上一任算是基本稳住,虽然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稳定有余创新没有,基本已经从一梯队股份制掉队了,又不像招商光大中信有大爹置着,竟争力下滑明显,从几次金融债发行价格都可见一二。

再后面广发华夏,那么多机会没把握住,爹妈再支持也没戏,再后面恒丰渤海浙商,就没啥给好评论的了。

还有三大政策性,都是下滑明显,大基建时代过去后战略迷茫,人员管理,投放方向和风控暴露出巨大问题,传统的海外或者下沉优势又一直被工中建蚕食,其体制又不支持其在转型创新中产生优势,拿着最优秀的人才和政策,做着最没用的事情,前景堪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