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部署进程加快,低轨卫星军事战略意义显著


全球卫星产业占航天产业的主导地位,新发射卫星数量高速增长。据 SIA 官网,2022 年全 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为 3840 亿美元,卫星产业的总收入为 2,810 亿美元,卫星产业的收入 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 73%。2019-2022 年全球卫星产业保持增长,其中地面设备制造业、 卫星服务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的收入分比为 1,450 亿美元、1130 亿美元、158 亿 美元、70 亿美元。从在轨卫星数量来看,2022 年全球在轨运动卫星共计 7316 颗,同比增 长 51%。根据 Euroconsult 预测,2022-2031 年全球总共新增 24500 颗卫星,卫星制造和 发射费用超过 4000 亿美元,全球平均每年发射 2500 颗卫星,卫星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每年载荷卫星发射数量上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天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烈。军用 卫星的应用更加广泛,美国“星链”低轨星座卫星数量多,可实现全球全天候不间断侦查 和探视,提升美军导航定位精度至 30cm 以内,打造全域的导弹攻防作战系统。据 Space Activities in 2022 统计,100kg 载荷卫星发射数量上,美国 2019 年发射 306 颗,中国发射 73 颗,而到了 2022 年美国发射 1937 颗卫星,中国发射 182 颗卫星,在卫星部署数量和 速率上差距明显。为应对太空资源争夺白热化的复杂环境,我国卫星部署进程亟需加快, 卫星制造和发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国卫星规划数量较大,ITU 发射规则倒逼星座建设持续提速。全球低轨通信星座建设以 美国 SpaceX 的 Starlink 为代表,预计 2027 年建成,数量达到 11927 颗。目前我国多家单 位向国际电联申报了未来的卫星发射计划,多个星座方案规划卫星数量大,已公示的卫星 数量超过 36,000 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无线电规则》,为确保频率资源用于真 正进入实施阶段的星座项目,要求申请者在向国际电联提交材料七年内开始发射和运营卫 星,首颗卫星入轨后的两年内须部署星座计划 10%的卫星数量,五年内完成部署 50%,七 年内全部部署完毕。该规则意味着最迟在 14 年内,我国至少发射 3,6111 颗卫星。


卫星对信息传输安全性要求高,加密设备必要性强。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多种多 样,威胁来源也不同,既可能源于卫星通信协议及安全设计或实现过程中的漏洞,也可能 源于新技术被滥用而衍生出的新型攻击手段。除了类似传统的地面移动网络所面临的安全 威胁外,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特有安全威胁主要是针对卫星通信系统各无线链路、载荷和 卫星平台的干扰、窃听和攻击等。 公司网络安全产品主要用于保障通信信道安全,技术壁垒高。以卫星测控平台为例,其研 发完成后将用于卫星通讯,而为了保证无线通信通道的绝对安全,每颗卫星都采用不同的 加密技术或方法,以确保一颗卫星被破译或者信息非法干扰后,不影响其他卫星工作。因 此,目前国家主流军用卫星中的测控安全平台软件和硬件设计均有差异性,而公司卫星测 控平台在向主流军用卫星供货时,亦需要根据每颗星的不同技术参数需求对编码软件进行 调整,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使用方式、加密技术不同,科研设计的技术线路也不相同。 卫星发射数量将持续上升,为保证卫星链路的安全,将需要配套更多的数据传输和测控平 台,而公司在数传安全保密技术方面,已有较多成功受托研发案例的支持,并具备核心技 术,因此未来招投标竞争中将具有先发优势。


公司军用网络安全产品主要为下游卫星、机载场景,根据招股说明书,“十四五”期间下游 市场需求合计超百亿,将支撑公司长期发展动能。公司网安产品以自研芯片、板卡、整机 为主,应用领域包括卫星测控组网、卫星对地高速数传、机载通信保密设备等高壁垒、高 价值赛道。 1)星载场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星载产品主要系军用卫星网络安全模块,服务于空军和 海军。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将产品安装注入卫星及其控制设备中,加密客户控制指令和卫星 回传信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产品可使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不被敌方破译,从而让信息彻 底失去时效性,避免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2)机载场景:主要系军用飞机网络安全模块,服务于空军,公司机载产品对实时通讯信息 进行加密。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在星载和机载领域,预计“十四五”期间公司下游市场 需求分别约为 69-138 亿元和 8-32 亿元。由于卫星、机载通讯链路更新、技术换代频繁, 需要通信网安模块同频迭代,因此公司网安产品具有耗材属性,叠加卫星入轨数量和军机 列装加快,公司网安产品管线扩充有望支撑长期业绩的持续性。


技术优势显著,产品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自研核心技术构建产品优势,高强度研发持续巩固竞争力


公司技术储备丰富,星载安全领域竞争力强。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与研发,在星载抗辐照 软硬件平台开发、星际链路、机载综合平台和基于 GPU 的高速数据等领域形成了竞争力较 强的安全防护技术。例如公司针对不同卫星所具有的载荷各异、信息帧格式多样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础共享、柔性扩展、集中管理与分布处理相结合的测控安全防护系统体系架 构,设计了满足不同卫星的测控,数据安全防护的信息流程、接口协议和标准规范,解决 了在卫星平台和地面信息系统交互信息中无缝嵌入安全策略的技术难题,公司配套的设备 和板卡,实现了卫星从单星保障到多星一体保障的跨越。公司在星载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望 帮助公司在星载领域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 公司持续研发数据安全新技术,并于 2022 年设立多家子公司拓宽技术边界。公司在 2022 年新攻克两项“无线数据安全传输”领域核心技术,包括 1)一种卫星数据防护技术,解决 了卫星在多个情况下强干扰时数据错误率大幅增加情况下,对通信安全精准防护的问题 2) 一种基于事务性数据库单设备并行工作的技术,解决了单台自主可控设备在极端环境下实 时多路数据分析问题。为拓宽技术边界,公司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开展星间数据链及 安全、地面安全接收终端、机载多型及地面相关安全平台等项目研发;公司为开展雷达及 配套设备研发、制造相关业务,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市京缘和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为开展 人工智能在网安领域和卫星通信领域的应用,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缘汇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吸纳科研人才,与航天央企共建实验室,不断加深技术护城河。从 2018 年公司连续 4 年提升研发投入支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逐年升高,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 占比增至 19.4%。研发费用较去年上升 79%,研发人员连续 4 年大幅扩张,从 2018 年的 59 名扩增至 2022 年的 173 名,占总人数比例的 74%。据公司官网披露,与中国航天科技 集团第八研究院第 804 研究所共同创建“智能互联工程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合作通信自组 网,全地域、全天时、智能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在航天市场、信息化装备市场及卫星、地 面应用市场的强强联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