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险企业如何求生存谋发展?

5月28日,招商仁和人寿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黄志伟应邀在观潮财经与茶道燕梳联合主办的首届“燕梳·观潮人身险50人峰会”上结合多年从业经验发表《中小险企如何求生存谋发展》主题演讲。

黄志伟从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三低”趋势入手,对未来利率走势及行业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并指出保险业想要穿越周期所需具备的六个战略定力,而破局的关键则在于控制规模与压缩成本。



黄志伟:现任招商局仁和人寿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曾任横琴人寿联席总裁、总经理;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并历任中国人寿业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市场拓展部负责人,全程参与国寿海外股改上市工作。黄志伟系中国人力资源协会企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健康旅游保险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曾任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全国金融青联常委。

黄志伟: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下午好!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将结合个人从业经验,同各位一起探讨“中小险企如何求生存谋发展”这一重要议题。

中小险企求生存,谋发展,需要资本、监管和经济各方面的配合。对于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12个字:顺应规律、团结自救、穿越周期。只有找到规律,看清规律,并且在规律中主动作为,才能借助各方面的力量,真正穿越周期。



关于“中小险企求生存谋发展”的主题将围绕五个方面分享我的观点。

一、趋势:预判三低周期将中长期存在

实际上过去几年“三低周期”的趋势未在行业内达成共识,直至现在仍有部分公司未能完全真正深刻地认识到此问题。此前嘉宾讲到一些趋势和分析,说明研究机构注意到了形势的变化。我认为作为保险的从业者,尤其是做经营管理、做负债端的,对趋势的分析和研究仍需加强。

当前,我国寿险业面临低利率、低收益、低偿付能力周期的趋势。



首先,低利率。十年期的国债收益利率从2018年1月的4.04%开始下行,2020年3月为2.53%,2020年11月反弹至3.35%,之后一路向下跌至2023年11月的2.68%,2024年以来更是经历了迅速下跌,截至2024年5月8日仅为2.30%。近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2018年高点跌幅高达169BP。接下来我们认为中长期将依旧维持低利率的周期,这也可以从中长期国债利率看出。此前,部分公司总经理们认为国债利率有可能还会往上走,但我觉得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其次,低投资收益。当前保险业受到投资市场极大的困扰和压力,处于低偿付能力周期,从去年开始,业内很多公司,包括大公司都通过发资本补充债、境外的长期债等等抵御风险。

低利率导致债券到期收益率下行,再投资收益率下行。权益市场低迷,2021年初中国权益市场运行至阶段高点,沪深300指数最高达到5930.91点,之后持续下行,以2024年2月最低点3108.35点计算,区间跌幅高达47.6%。长期的低收益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导致市场活跃度下降。

最后,低偿付能力。利率下行导致净资产减少,进而较大程度影响了偿付能力水平。根据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行业数据,2020年以来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底,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7%,较2020年一季度237%下降50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1%,较2020年一季度229%下降118个百分点。

由于部分公司运用了资产重分类,或者执行了IFRS 17新会计准则,今年上半年行业偿付能力预计有所提高。中长期来看,外部环境影响险企资本补充存在较大难度。

总体上看,利率预计仍然呈现逐步下行趋势。同时,2024年行业因750曲线加速下行,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相比去年亏损可能更大。


从管理层的视角来看,影响中长期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工业增加值、人口老龄化水平。受制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加速,因此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国债收益率仍将呈现整体下行趋势。



现在的不利情形对于寿险公司的影响更多体现在750曲线上,去年750曲线要求行业增提准备金3000亿。根据目前的国债利率水平线性外推,在750曲线持续下行的压力下,寿险行业2024年预计将增提超过5000亿准备金,对应行业利润减少5000亿元。

2023年12月,行业对国债收益率进行了拟合分析预测,预计利率在之后几年呈现缓慢下行趋势,但2024年开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行38BP至2.30%,下行加速超预期。

二、政策:利好不断团结一致共同受益

从趋势来看,当下寿险行业面临诸多困扰和压力,但监管机构和国家层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从中央工作会议为寿险行业提出解决思路、监管领导讲话释放发展信心,到监管利好政策接连出台等,因此我认为政策层面的利好将不断出现。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对“稳、进、立、破”的阐述,实际上为寿险行业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

从“稳”的角度来讲,促稳就是稳住偿付能力和保险业务基本盘。其中偿付能力是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我们现在要借助一切手段稳定偿付能力,监管也在出台相应政策。业务的基本面和基本盘要稳住,在当前的形势下业务的规模要做大幅度的控制和削减,同时大力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从“进”的角度来讲,求进就是提升保障型、低利率敏感型产品占比。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大力销售保障型、低利率敏感型产品,增加新产品对利润的贡献。提升公司产品的死差益贡献。

从“立”的角度来讲,先立就是提高效率增加寿险公司竞争力。在降本的基础上增效,坚定压降经营成本,提高员工经营效率。提升公司经营的费差益贡献。

从“破”的角度来讲,后破就是打破依赖利差益的固有经营模式。打破过去固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在原来的顺周期里依赖利差的经营模式,稳健投资为主,减轻公司对投资收益的依赖程度,打破以利差益填补死差损、费差损的经营模式。



2023年年底,李云泽局长就保险的问题在金融街论坛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给了保险业很大的提振,特别是他讲到要释放政策的红利,要有信心,要面向未来,要坚定做多等等。我认为监管很清楚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从去年以来,监管也不断地出台政策,去年用我们的话来讲,叫“三箭齐发”,监管下调了利润利率,也为偿付能力的松绑做出了重要规定,大概改善行业综合偿付能力10%左右。另外去年最重要的是执行了报行合一政策。我判断监管会进一步释放政策利好,引导行业进行逆周期调整。



比如,去年到目前,监管数箭齐发:

2023年8月份,人身险司在北京等地连续召开座谈会推动银保报行合一,之后的执行取得了不错的政策效果,但行业统一认知还不够,需要有一个过程。另外优化偿付能力监管等让大家获得了实质性的好处。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年初窗口指导,分红和万能结算利率的调整,以及5月份取消了销售的“1+3”限制,这些均为利好。



我个人非常看好报行合一的政策。从寿险角度讲,尤其是中小型公司,报行合一就是生存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报行合一的政策,我们就无法自我完全解决成本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利差损。所以报行合一改变了银保的供需关系。银行也面临着从神坛上走下来的过程,报行合一政策实行之后,银行中收下降了60%左右。由于保险业受到偿付能力限制,行业无法提供3倍的业务量给银行做,而中收又是银行最重要的收入之一。所以中长期来看,银保的供需关系一定会逐步回归常态,甚至倒逼银行做出调整,直面客户真实需求,共同创新。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行业能否共同努力,团结起来,共同去应对短期不利的局面。

三、策略:自救图新才能穿越周期

中小寿险公司,活下来是关键。



怎么看周期,如何自救图新?我有三个认知跟大家分享:



第一,认识周期,探索规律。周期就是一种规律。最早提出该规律的人是熊彼特,其提出的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已经在历史上被证明,规律就是一种波动。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确实有规律,但我们当前处在什么样的周期中,这个需要判断。短周期三年便过去了,但如果是个中周期、长周期,我们怎么办?



第二,当下的监管引导很明确,需要我们遵循方向自救。但仅通过监管的政策进行自救,这是不现实的。监管政策出台目的只是为市场主体指引方向,但希望监管出政策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更重要的是中小寿险公司遵循方向进行自救,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回归常识常理常情,敬畏监管,切实按规律办事。



第三、穿越周期需要具备的六个战略定力,即方向的定力、组织变革的定力、激活组织的定力、持续前进的定力、创新模式的定力、突破天花板的定力。这与保险有非常深刻的联系,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学习六个定力里的方向、能力与模式。

四、奇点:破局关键在控制规模与压降成本



当前如何破局,是否有简单直接的办法?有不少同行和我交流过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一个是控制规模,一个是压降成本



我认为首先要研究的是,在阶段性时点分析清楚各自公司处于什么位置。去年以来,我们与监管、行业多次探讨初步建立了这个模型。

以负债和资产为横轴和纵轴,把所有公司都分在这四个象限里,大部分的公司目前位于第一象限,即慢病区。少量中小公司位于重症区和急诊区,处于安全区的公司数量不多。

同时,模型也实际给出了当前局面下调整的方向:

从控制规模和压降成本来看,控制规模是在无法改变利差损状态下自救的必然选择,而降低负债成本、调整产品利率敏感度是破局的关键法宝。



首先最大的法宝是控制规模,因为当前的利差损短时间内以及某种程度上看均很难改。日本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日本在危机期的前10年(1990-2000年),寿险业总保费收入在1995年达到最高值31万亿日元后开始下降,至2000年时降至27万亿日元,与1990年持平,寿险行业十年没有增长。在危机期的后半段(2000-2012年),日本寿险业稳定了投资收益率,保费才开始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仅4%。

根据目前中国寿险业所处的低利率、低收益、低偿付能力周期,结合日本寿险业经验,我们认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利差损的情况下,坚决控制规模增长是现阶段寿险业自救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压降成本。成本决定了投资压力和利润。目前险企高管在压降规模时将面对来自股东、中低层或者基层的管理、财务部门、精算部门以及现金流的压力。但我还是认为管理层要尽一切努力说服股东,引导基层,坚决压降成本。从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是产品的负债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隐藏在后面的销售成本、运营成本,这是更关键的竞争力。我觉得现阶段的核心是要把所谓的负债成本率压降,不应该给投资过大的压力,以免产生更多的短期效应和可能风险。

五、方法:遵循规律、顺应趋势、坚持长期主义

首先,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常识常理常情,管理“三差”。



关于三差的管理问题,利差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未来中长期死差和费差相对较小,真正能够导致盈利或者度过难关的是利差。

利差管理重点关注预定利率和资产负债匹配的长期管理,降低负债成本、优化业务机构、增强资负匹配;死差管理考验寿险公司对寿险产品的定价设计以及赔付率预测;费差管理更多关注刀刃向内,模式更新,降低销售端成本。自我革命,大幅压降运营成本。

其次,中小公司负债端可从产品开发、业务转型、利润结构、负债久期四个方面应对。



关于负债端,在产品开发方面要下调预定利率,控制负债成本。在业务转型方面,着重保障型的产品,发展分红万能。在利润结构方面,要优化经营效率,提高费差占比。在负债久期方面要兼顾业务价值,降低负债久期。利润结构上降本增效,真正去压降费用。

第三,中小险企资产端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其实大部分大公司也一样),中短期来看唯一导致和影响利润的就是投资收益。可以重点关注寻找高股息资产,维持较高投资收益;适当时机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增厚投资组合收益;拉长资产久期;发展另类投资业务。

最后,中长期发展要围绕两条曲线,做好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重塑。



首先,从中长期来讲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的重塑,第二曲线跃迁就是持续的降本增效,只有持续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核心就是把负债成本和打平收益率降下来。从第二条曲线,我们缪建民董事长多次提到“马利克曲线”的跃迁,我觉得中长期来说必须由创新进行引领,去重塑经营模式。

其次,以下三个观点非常重要。

第一,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工具手段,而是生活方式,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转换是唯一选择。我们的保险营销如果不去拥抱互联网,不去融入线上,必将被淘汰。

第二,保险的营销,过去是供应链导向,未来是需求链导向。这么多年来,行业对客户需求的研究还不够,越在困难时期就越要通过实现客户价值去实现公司的价值,这是一条难但正确的道路。

第三,保险业分销模式过去是深度分销,接下来要完全转向社区商务模式。保险的营销看似很先进,但并没有真正研究营销的本质,怎么细分市场、抓住客户重点、从客户的需求和思维出发等等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过去做队伍,搞层级,凭血缘,大进大出;未来要促专业,扁层级,搞私域,围绕场景。

最后,是基本路径和机制保障。基本的路径就是把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这些都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接下来是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共赢和领先,这是我们穿越周期的基本逻辑。机制保障特别重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某种程度可以让中小寿险公司走出泥沼,激发员工动力,创富是尤为重要的。



招商仁和去年围绕着稳投资、调结构、强经营、降成本这几个点采取了相应措施并获得了有效成果。   



最后,大家都在讲长期主义,这几年的关键词是“熬”。但我认为长期主义不是熬,长期主义重要的是要做正确的事,走对的路,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些是决定我们能否走出去的关键所在。任正非讲华为成功两句话: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所以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正确的坚持。

用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讲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很多是由于昨天错误的解决方法导致的。坚持长期主义,要做正确的事,走对的路,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用明天的视角做好今天的选择。

谢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