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过,各家公司公布了6月份的销量,比亚迪还是保持着一个身位的领先。不过后面的吉利、长城也是逐步都赶上来一些了,理想仍然在新势力里保持着强势的销量。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问题,自从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来了,大家就开始不比利润,比销量了。但是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销量是虚的,利润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就好比巴菲特当年看着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他说他看不到利润,所以他认为这完全是泡沫。当时大家正在兴致上,认为巴菲特老了,没赶上时代。巴菲特只是扔了一句“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然后就把互联网抛在脑后了。

今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但是利润却越做越薄,也才有了长城气急败坏地指责比亚迪,疯狂打价格战,让大家都没钱赚了。

不过确实,比亚迪秦为例,21年的时候12.98万起,22年降了一万,到11.98万了,23年,直接干到8.98万,今年更是进一步压价,现在最低只要7.98万了。

其实我觉得比亚迪在降价方面还是很克制的,因为看看净利润率,比亚迪还保持了5%左右的净利润率,而且相比前几年,还有略微提升。我相信比亚迪如果甩开膀子,完全按照市场的逻辑来做的话,应该往不赚钱的方向上干,那样才是最有利的。

为什么不赚钱才是最有利的?因为短期的不赚钱,可以抢掉对方的市场份额,用量来补价,更何况未来价格战如果停了,抢下来的市场份额又不会吐回去,到时候的利润就增长得更猛了。不过也有风险,如果遭遇对方的抵抗,就又有可能最终会两败俱伤。

在比亚迪发动的价格战中,各家车企被迫跟进,连强势的特斯拉也接连宣布降价。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不跟进,保持自己的利润率行不行呢?

在格林沃尔德的《竞争优势》中有这样一个思维模型,我把他称之为叫“后发博弈模型”。特斯拉相对于比亚迪是个被动迎接价格战的对手,燃油车相对电动车也是被动迎接价格战的对手。我们就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例,试着介绍一下这个模型。

利润变化(最小-5,最大+5)

特斯拉

比亚迪

A

-3

+2

B

-2

+1

C

-5

-4

D

0

0

D情况:即比亚迪不发动价格战,那么大家的利润都没有变化。

A情况:比亚迪发动降价,特斯拉不跟进,那么特斯拉将会眼看着自己一部分客户流失到比亚迪那里去,造成自己的绝对损失。同时比亚迪获得了这部分客户,但是因为比亚迪是以低价获得的,所以利润相比特斯拉原来获得的就要少一些。

B情况:特斯拉跟进价格战,比亚迪看特斯拉跟进,自己见好就收,这样特斯拉仍然会有一些损失,因为客户单价变低了。比亚迪获得了一些新增的客户,但是量不会太大。

C情况:双方在价格战上坚持下去,这样最后就是鱼死网破,谁都赚不到钱。

根据后发进入博弈模型,我们看到,如果不跟进价格战,可能会面临直接的损失,但是如果僵持在价格战中,又注定会两败俱伤。所以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但如果在双方都理性的条件下一般可以避免最终走向上面的C点,因为做生意谁都不想亏钱嘛。

那我们用这个模型可以干嘛呢?我们可以动态评估这个行业利润变化处在什么阶段。比如啤酒行业曾经也打的不可开交,华润啤酒全国跑马圈地,一直到2016年的时候和青岛啤酒握手言和,青岛啤酒的净利润率开始反转,随之而来的是股价的反转。

汽车行业目前正处在激烈博弈阶段,是打仗阶段,是用利润换份额的阶段,巴菲特为什么卖出比亚迪,因为现在不确定性太强。我们尤其要留意仗打完的那个时间节点,那便是价值投资者可以捕捉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